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种野生抗病茄为试材,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其根、茎、叶腐解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对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处理进行了盆栽防病试验。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30%),抑制作用顺序为刚果茄>托鲁巴姆>CRP(刺茄)>赤茄,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刚果茄叶>CRP叶>刚果茄茎>赤茄叶>托鲁巴姆叶(>77%)。盆栽试验表明,除赤茄叶片腐解物外,其他3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均具有治疗效果;4种野生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的预防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菌致病粗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烟草幼苗经毒素处理12~60 h,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都迅速升高,随后下降,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50%的毒素液处理幼苗根部54 h后,根部细胞膜的损伤率比对照均增加了80%,叶片的细胞膜损伤率比对照增加了90%。另外毒素处理能抑制烟草种子胚根的生长,使幼苗萎蔫,与病原菌直接接种表现相同,说明毒素是病原菌侵染烟草导致发病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丁秀美 《植物医生》2009,22(4):13-14
随着大棚蔬菜连作年限的延长,蔬菜根部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如蔬菜根结线虫病、黄瓜根腐病、黄瓜疫病、茄黄萎病等,都是较难防治的根部病害。种植4年以上的大棚,根部病害发病率高达8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瑞香素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诱导抗性作用,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价瑞香素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其对烟草体内酶活性、木质素含量、激素水平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瑞香素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85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5.70 mg/L和11.40 mg/L处理,接种后14 d的相对防效依次为66.93%、42.52%和48.03%。瑞香素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处理后12 h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56倍、1.68倍和1.82倍;瑞香素处理后4 d和7 d烟草根部木质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33倍和1.54倍;瑞香素处理后6 h烟草体内茉莉酸和脱落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5.98%和34.55%,而水杨酸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56%。同时,叶面喷施2.85 mg/L瑞香素后显著抑制了茉莉酸途径拮抗基因JAZ3的表达,处理后6 h的表达量较对照下调了9.19倍,同时显著促进病程相关基因PR1的表达。提前喷施2.85 mg/L瑞香素能有效控制田间烟草青枯病发生,相对防效达到52.22%~75.5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并噻二唑的相对防效33.50%~53.00%。表明瑞香素能提升烟草体内酶活性和根部木质素含量,促进抗性基因表达,对田间烟草青枯病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植物激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茄子砧木根系苯丙烷类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幼苗人工接种方法,研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茄子砧木幼苗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遭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幼苗根系PAL、TAL、PPO活性及总酚、木质素含量均以托鲁巴姆显著高于赤茄.虽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使2个茄子砧木幼苗根系苯丙烷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但以托鲁巴姆增幅较大,其PAL、TAL、PPO活性及总酚、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增幅较对照分别高67.87%、82.13%、32.19%、62.14%和20.91%,而赤茄仅分别较对照高47.13%、45.52%、18.08%、35.38%、14.86%.整个侵染进程中,托鲁巴姆始终表现出强烈的抗性反应,而赤茄除在初次侵染前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反应外,其余时间反应较弱,尤其在遭受二次侵染时,抗性反应显著低于初次侵染.表明苯丙烷类代谢产物及关键酶与茄子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脂肪酸组分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脂肪酸去饱和酶FAD3(ω-3-fatty acid desaturase)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3个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根和叶的脂肪酸组分变化;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白菜型油菜陇油7号FAD3的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根部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不抗寒品种Lenox分别高157%和89%,陇油7号根部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较Lenox高91%,即低温胁迫下,强抗寒品种的亚油酸、亚麻酸和IUFA均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陇油7号FAD3序列CDS区全长1 290 bp,编码429 aa,分子质量约49.16 kD,等电点为8.60,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编码蛋白与同一科属中大白菜相似性最高,为100%,进化树分析结果也表明FAD3蛋白与大白菜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FAD3基因在陇油7号、天油2号和Lenox根中的表达量较对照(22℃)分别增加了690%、590%和710%,说明FAD3基因通过上调表达来适应低温,且其表达量与IUF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茄无网蚜以刺吸的方式为害大豆,近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标,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solobp7(以下均用Asolobp7表示茄无网蚜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1302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茄无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2、3、4龄若虫、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不同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胸部、腹部、触角、足中Asolobp7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DP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solobp7基因cDNA序列全长735 bp,编码155个aa,预测分子量为17.52 kD,等电点为8.78,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组织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足、胸部、腹部、翅表达量相对偏低,其中头部(不含触角)、足差异不显著,胸部、腹部、翅差异不显著;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均有表达,1、2、3龄和有翅蚜时期表达量偏低且差异不显著,4龄时期有显著增高,无翅成蚜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以上结论说明Asolobp7主要表达于茄无网蚜的触角组织中,且在无翅成蚜时期最为活跃。说明Asolobp7与触角所承担的嗅觉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且在无翅成蚜时期的嗅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定量PCR和稀释分离法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与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 f.sp.cucurbitae在黄瓜根际动态变化及其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500×木霉菌肥、100×枯草芽孢杆菌7d后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100%和92.5%,14和28d的防效分别为96.71%、86.76%和85.35%、79.24%;100×枯草芽孢杆菌初始拷贝数为130787 copys/μL,7d内枯草芽孢杆菌拷贝数下降到51161 copys/μL,14和28d时数量开始上升到295139和680556 copys/μL。木霉菌肥的变化趋势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肥防治黄瓜根腐病后,茄病镰刀菌变化趋势一致,初始拷贝数分别为2.61和15.34 copys/μL,7d内茄病镰刀菌DNA拷贝数增加明显,100×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DNA拷贝数分别为11.22和20.9 8copys/μL,之后茄病镰刀菌数量保持平稳。经过稀释分离法分离2种生防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数量,变化趋势与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势相似。因此使生防菌快速定殖是提高其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引起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3种真菌,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为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率为42.86%,茄病镰刀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70%,无伤接种发病率为56.7%。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亿活芽胞/g 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供试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茄病镰刀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茄病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 4、0.050 7、0.053 5、0.081 3和8.624 0 mg/m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5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表明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系及茎的过程,本研究选取一株致病力较强的西瓜枯萎病菌FO1022,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该菌株,观察病原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组织学过程。结果表明,用GFP标记的病菌接种感病西瓜品种‘苏蜜1号’,接种后2 d,显微观察显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附着于西瓜根系表皮细胞并萌发,沿细胞间层定殖生长;接种后5 d,在西瓜根部维管束导管中观察到大量菌丝和大型分生孢子,在根部表皮细胞上观察到大量厚垣孢子,在茎部部分维管束导管中也观察到少量的菌丝,此时48.6%的幼苗表现萎蔫症状;接种后9 d,茎部所有维管束导管都充斥着密集的菌丝体,此时91.7%的幼苗表现枯萎和死亡。与侵染感病品种相比,该菌株在侵染中抗品种和高抗品种时,在侵染时间上要明显滞后。本研究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观察并分析了GFP标记的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过程,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州稻田纵卷叶类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结构,利用LED灯和扫网法调查了稻纵卷叶螟与其近缘种宽纹刷须野螟的成虫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稻田中,在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与宽纹刷须野螟共同存在。其中,水稻拔节期至抽穗前期以稻纵卷叶螟为主,水稻抽穗后期至成熟期以宽纹刷须野螟为主,特别是在成熟期宽纹刷须野螟代替稻纵卷叶螟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MDMV HC-Pro在玉米叶片中的积累及免疫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感病自交系Mo17、掖107和抗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和MDMV辅助成份-蛋白酶(HC-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和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在接种后3 d,MDMV就在掖107和Mo17接种叶的上位叶积累到了相当高的程度,6 d后达到高峰;而MDMV在黄早四中的浓度一直低于在掖107和Mo17中的浓度。在接种掖107和Mo176 d后,MDMV HC-Pro在上位叶中的积累到达高峰,而在黄早四植株中MDMV HC-Pro直到第9 d才到最高,而且浓度一直低于感病自交系掖107和Mo17。麦二叉蚜从发病植株上获毒后的传毒效率变化与MDMV、MDMV HC-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一致。通过胶体金标记对MDMV HC-Pro进行免疫定位,发现在细胞质中、与质膜相联系的风轮状内含体、片层凝集状内含体、细胞质高密度物质和病毒粒子周围有金标记,说明在这些部位有MDMV HC-Pro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影响麦二叉蚜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效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在田间主要依靠介质蚜虫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通过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对MDMV传毒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接毒蚜获毒前禁食与否及禁食时间的长短与传毒效率呈高度正相关,从蚜量与传毒效率的关系来看,多头蚜虫的传毒效率均比单头蚜高,随着MDMV浓度和传毒蚜量的增加,传毒效率也随之提高,单蚜获毒10min后不禁食其传毒效率最高,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其传毒效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地环境条件和布氏田鼠密度与种群分布格局的差异,其为害程度很难用统一的数量化指标加以评价,造成了准确测报该鼠为害水平的困难。本文试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结合该鼠数量、分布格局以及多项环境因子的定性、定量指标加以综合分析,依其聚类结果可进行该鼠为害等级的全面评价,根据作者收集的20组数据的微机处理,表明这种方法可进行大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为害等级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向日葵环斑花叶病株分离到一株黄瓜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郊区的向日葵环斑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个黄瓜花叶病毒的毒株(简称CMV-RS),其寄主范围广及11科的37种植物,除能系统侵染几种菊科植物外,还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和茄科植物,以及蚕豆、大豆、油莱、玉米和蓖麻等。  相似文献   

16.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线虫分泌物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分泌物滴注到甘薯感病品种薯块内,孔壁周围组织出现褐变和轻度腐烂。同样方法处理抗病品种,仅孔壁变褐。石蜡切片检查发现感病品种褐变组织细胞离析崩解,而抗病品种孔壁上的薄壁细胞形成木栓层,与接种该线虫悬浮液的反应是一致的。将分泌物定量滴加到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甘薯片上,结果抗病愈伤组织被刺激产生肿瘤,组织增生,感病品种无这种现象。经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肿瘤部分的细胞比正常增大2~3倍,无淀粉粒和晶簇,但细胞壁不破裂。处理30天,愈伤组织的肿瘤表层细胞发展成木栓层。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分泌物含有18种蛋白质,最大分子量为93000,最小分子量为16000。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In loamy soil with a low humus content (0·8% organic carbon) simazine at a concentration of 2'5 ppm reduced growth of shoots, roots and trunk diameter in 1-year-old scions of five apple varieties on M IX rootstock. The most susceptible was Cox's Orange Pippin; 5 ppm was lethal for this variety only. In experiments with vertically divided pots, where one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developed in soil with simazine (2–5 ppm and 5–0 ppm for apple and 5·0 ppm for plum) and the other part in simazine-free soil, there was less effect on shoot growth and less leaf damage than where all the soil contained simazine. Growth of that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in soil containing simazine was stimulated.  相似文献   

18.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的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的IC50值在1.65×10-2~4.48×10-2 mg/L之间;敏感性较低的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的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的IC50值分别是15℃时的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 d,浓度大于0.10 mg/L 的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 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 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春大豆产区主要病害灰斑病的发生和病害消长规律;在国内首次用自行筛选的一套鉴别寄主,鉴定出14个生理小种,明确了黑龙江省以及东北部分地区的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抗源材料,配合育种部门,在短期内选育出和大面积推广了一批抗病新品种,并提出大豆灰斑病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接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后4、9、14天,对我国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及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部形成的合胞体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感病品种的合胞体细胞较大、靠近木质部导管一侧有内生长,各种细胞器丰富,内质网数量多形体长、多为光滑型;抗病品种合胞体细胞较小,核糖体较多,内质网小而少、多为粗糙型,细胞内出现较多的类脂肪体,在侵染早期,细胞质快速降解,有时发现细胞质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