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贵州各个地区的38个烟草黑胫病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探索了贵州省主要烟草种植区间的烟草黑胫病病菌的遗传分化关系.结果表明,受试38个菌株共产生6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为59条,占90.7%.说明贵州省主要烟草种植区的烟草黑胫病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点烟草黑胫病病菌的遗传结构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引物扩增的指纹图谱,运用UPGMA分析法,以遗传相似系数0.74,将供试38个菌株划分为9个基因型,发现除少数地区的菌株被划分为同一基因型外,其他不同地理区域的菌株基因型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花椒黑胫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花椒流胶病株上分离到4株真菌,经致病性测定,检测出两株疫霉菌是花椒黑胫病(Phytophthora sp)的致病病原。通过菌株形态、培养性状、生长温度、淀粉利用能力及耐孔雀石绿毒性测定,确认这两株疫霉菌分别属于不同的种(待定)。该病原从根茎部入侵,初夏高温季节病势发展迅速,花椒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极大,乙磷铝等具有保护、治疗效果,因此采用抗病品种和药剂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防治这一病害。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剂防治烟草黑胫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和清水为对照,研究了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2%霜霉威水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和对烟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相对防效最好.其次是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以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高.其次是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贵州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 从贵州省12个市、县采集黑胫病病株, 经分离纯化鉴定, 获得98株黑胫病菌株,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各供试菌株的EC50 值分布范围为0.419 2~20.486 1 μg/mL; 各地区平均EC50 在0.551 9~10.986 0 μg/mL之间; 最低抗药性水平为1.00, 最高抗药性水平为48.87, 相差48.87倍, 各地区平均抗药性水平在1.32~26.21之间。遵义、兴仁、贵定、赫章和兴义有抗甲霜灵菌株出现, 除遵义部分菌株的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外, 其余菌株对甲霜灵产生的抗性均处于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烟草黑胫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的生长情况及不同菌龄与不同诱导时间孢子囊的产生数量。结果表明,菌株在8种供试培养基中,以燕麦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好,其次为胡萝卜培养基,在番茄汁和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产孢量不同、产生的孢子囊大小亦有所不同。05P226菌株在玉米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05P55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在番茄汁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囊最大,而05P62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在烟叶汁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囊最大。在30℃菌丝生长速率最高,其次为28℃,以35℃生长最差。供试3个菌株间生长差异显著,以05P226生长最好,05P55菌株次之,05P62生长最差。05P226、05P55菌株皆以培养14d、诱导72h产孢量最高,最适宜试验中产孢培养。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开展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以来,形成“稻-菜-薯”及“稻-薯-菜”“吨粮万元田”模式,马铃薯种植已成一定规模,但马铃薯黑胫病时有发生,通过对桂林市灵川县冬种马铃薯黑胫病的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浓度甲霜灵处理540 min内敏感、低抗和高抗菌株相对渗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霜灵能损害烟草黑胫病菌的细胞膜,使膜透性不断增大;其对敏感菌株ZC002和低抗菌株10M-006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速度和程度比较接近,都随处理浓度(0.1~100.0 μg/mL)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对高抗菌株10M-004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速度最慢,程度最低,且随处理浓度(50.0~100.0 μg/mL)的提高而增加。高抗菌株适应甲霜灵的能力明显强于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该适应能力随甲霜灵浓度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8.
拮抗细菌B8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菌株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烟草黑胫病菌及其它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8,平板对峙培养抑菌带内菌丝畸形、原生质凝集或外渗。其发酵原液和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均能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预防作用达100%。室内盆栽试验表明B8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作用可达78.1%,优于治疗作用。该菌菌体杆状,芽孢侧生、椭圆形,经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以二倍体内蒙古野生黑果枸杞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加倍,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解离液,测定细胞核DNA含量,同时观察苗期叶片气孔数量和大小以及根尖压片确定染色体数量完成倍性鉴定,最后对加倍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进行组织培养扩繁.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适宜浓度为0.2%、处理60h时野生黑果枸杞种子变异率最大,为2...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最佳杀菌剂,2006年对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7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排序为: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苯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霜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悬浮剂(8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烯酰吗啉对我国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山东和云南烟区采集分离了20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这些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20个田间菌 株的EC50值在0.60~1.28 μg/mL之间,与实验室保存的敏感菌株(S)的EC50 值(0.32 μg/mL) 相比,毒力倍数在1.87~4.00之间,均属于敏感菌株。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囊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00 μg/mL的烯酰吗啉对孢子囊产生的抑制率为100%。通过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继代培养物的毒力比较证明,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烟草疫霉的产孢和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草疫霉是重要的病原真菌,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难以培养、产孢以及释放游动孢子.作者对烟草疫霉培养、产孢、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可用来培养烟草疫霉,烟草疫霉在三种培养基上平均每天生长量为1.10、0.78、0.86cm;芝麻培养基、黑麦培养基为烟草疫霉产孢子囊较好的培养基,产孢能力强,分别为2.52×104、2.07×104个孢子囊/cm2.而且孢子囊释放率高,分别为43.0%、32.1%.游动孢子囊悬浮液灌根接种和注射接种都能使烟草发病,但不同的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下,病情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13.
棉铃疫病菌越冬卵孢子作为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卵孢子经土壤埋存160天左右越冬,至少有16%~47%的卵孢子仍存活。卵孢子不依赖病残体可单独在土壤耕作层中越冬存活。越冬卵孢子萌发后可侵害棉苗。认为棉铃疫病菌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安全越冬作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4.
玳玳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香料,大面积种植屡遭桔潜蛾严重为害。桔潜蛾在玳玳上1年发生11个世代,发生在秋梢期的第七至九代为主害代。秋梢受害率达52.1—100%,经济损失达24.9%以上。根据害虫和寄主各自生物学特性,采用以改变害虫生态条件为主,协调运用科学管梢、以肥调梢、保护利用天敌和药剂挑治等四项综防措施。经2600亩应用,梢叶产量提高65.4%,冠幅平均扩大34%,保梢效果达91%,三年企业直接获利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红果米仔兰杀虫活性成分及毒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楝科植物红果米仔兰的杀虫活性,本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该种植物的叶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活性物质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叶的甲醇抽提物活性高于氯仿抽提物和石油醚抽提物。甲醇抽提物经氯仿萃取,所得萃取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的4号流份F4有最高活性。F4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为0.12%,致死中浓度(LC50)为0.13%,抑制生长发育中浓度(EC50)为0.21%。  相似文献   

16.
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抗叶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叶锈菌小种相互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8小时出现新酶带3,酶带4活性明显增强,120小时后又出现新酶带9。但亲和组合没有新酶带出现,而在接种后96小时酶带4活性也明显增强;(2)慢锈品种在接种后120小时以前,酶带4活性稍有增强,在120小时后其活性骤然增强。这可能是慢锈品种的特点。如果这些特点在更多的品种上得到验证,则POD同工酶谱分析有可能作为鉴定品种抗叶锈性和区分感病或慢锈品种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