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淡紫褐链霉菌NBF715防控黄瓜猝倒病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淡紫褐链霉菌NBF715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控效果和抑菌机制,对其进行了对峙培养、抑菌活性、抑菌物质测定和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条件下NBF715对瓜果腐霉抑菌率为55.6%,无菌发酵液稀释10、25、50倍和100倍对瓜果腐霉抑菌率分别为84.1%、69.2%、47.8%和36.5%。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相比,NBF715处理后瓜果腐霉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变形和消解。NBF715菌株能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嗜铁素。发酵液原液和稀释5倍发酵液浸种处理,对黄瓜猝倒病防效分别为97.1%和80.2%。NBF715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瓜苗期猝倒病生物防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防菌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生防菌株CR56对甲霜灵高抗病原菌株Pythium ultimum ONCURO1和敏感菌株P.spinosum MP43419的防效分别为94.4%和51.4%;生防菌CUC8对两者防效分别为0.0%和61.9%;在供试的19株生防细菌中,有11株格兰氏阴性菌对ONCURO1的防效好于对MP43419,有5株格兰氏阳性菌对MP43419防效则好于对ONCURO1。田间小区试验中,生防菌株PEP66在浙大菜圃和弄口菜地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效分别为35.8%和18.5%,但R2在两地的防效分别为14.3%和84.4%。供试的11株生防菌中,有10株在弄口菜地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效优于在浙大菜圃。结果显示出生防菌的防效与供试土壤中病原种类和种群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浙江省春玉米苗期致病腐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年4、5月间,从浙江省东阳及天台县的玉米病苗上,共分离鉴定到Pythium acanthophorom,P aphanidermatum,P debaryanum,P graminicola,P irregulare,P spinosum P tardicrescens P ultimum 等8个种的腐霉。接种试验表明,这8种腐霉都能引起玉米苗期根病,造成种子腐烂、根腐和死苗,其中P 相似文献
5.
6.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 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 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 μg/mL和0.25 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 μg/mL和3.36 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 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5%氟唑活化酯(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FBT)乳油对黄瓜猝倒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同时测定了其分别以喷雾和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25 mg/L,间隔期7 d喷雾施药3次,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效可达77.28%。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15、25和50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节间距、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有效成分15、25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茎粗和根冠比有促进作用,但50 mg/L的剂量处理则对茎粗和根冠比表现出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氟唑活化酯对黄瓜猝倒病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并对黄瓜苗期的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国内12省、自治区、直辖市玉米植株上分离出腐霉菌菌株,依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长抑制温度,以及产生的有性与无性器官,鉴别出6个腐霉种:棘腐霉(Pythium acanthicum Drechsler),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 Drechsler),禾生腐霉(P.graminicola Subramania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ews),寡雄腐霉(P.oligandrum Drechsler),其中肿囊腐霉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回接玉米表明,腐霉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病害,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强雄腐霉、棘腐霉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致病菌;瓜果腐霉能够引起玉米中部茎节腐烂;寡雄腐霉虽寄生玉米,但对玉米成株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瓜果腐霉游动孢子对番茄和秋海棠侵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瓜果腐霉游动孢子的附着特性和侵染过程。游动孢子主要附着在番茄苗根的根毛区和根冠上,休止孢子萌发的芽管在侵入根毛之前,能形成附着孢或前侵染丝;而游动孢子对秋海棠的附着主要集中在茎部和叶尖、叶缘处,芽管直接侵入茎、叶的表皮细胞及须根。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和腐霉菌对棉铃疫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纸对峙法观察到4种木霉(S-327,BT-12,BT-95,T-594)和寡雄腐霉(P.O.)对棉铃疫霉的营养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抑菌圈。生物测定试验表明,拮抗菌不仅对棉铃疫霉有直接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棉铃不受疫菌侵染。在5种拮抗菌中,P.O.和BT-12可能是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角度系统研究了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产生的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胚轴胞壁Ca2+含量很大,而且随苗龄增加,其含量也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壁Ca3+含量变化与胚轴抗病菌果胶酶能力密切相关。不同阳离子对病菌在寄主体内、外产生的PG活性有明显影响,并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病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合成的PG对阳离子敏感程度不同。低浓度Ca2+有激活PG的作用,高浓度Ca2+则抑制PG活性。Na+超过一定浓度时有抑制PG活性的作用。PGTE比PMTE对Ca3+抑制作用敏感。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了在辽阳地区土壤条件下,用化学药剂防治松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Fusarium sp.)效果不明显、而施入森林腐殖土防治该病取得了极显著效果。方法是将森林腐殖土按每平方米苗床10千克用量与苗床10公分表上掺拌均匀。防病原因是:1.腐殖土中含有大量菌根菌,该菌与苗根形成菌根,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类的吸收、利用。菌根菌又有抑制立枯病菌的作用;2.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及N、P、K的含量,苗木生长健壮,提高了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棉苗疫菌与棉铃疫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苗疫菌和棉铃疫菌分别是造成棉花苗期和棉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以往鉴定证明,棉苗疫菌与棉铃疫菌是同种疫菌——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但它们存在一些差异,尤其表现在对棉苗和棉铃的致病力不同,因而又将它们划为不同生理小种(籍秀琴等,1982)。本文在收集了10省(市)25株棉铃疫菌和7株棉苗疫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鉴定,着重研究比较了它们对棉苗和棉铃的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15.
酚类物质和代谢对瓜果腐霉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明确了间苯三酚、邻苯二酚、香草醛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生长及其细胞壁降解酶体外合成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类物质中香草醛抑制病菌生长比较明显,随着香草醛浓度提高,病菌菌落直径下降。3种酚类物质均能明显抑制病菌4种果胶酶(PG,PMG,PGTE,PMTE)的合成和活性,3种酚类物质抑制作用因果胶酶种类而异。邻苯二酚和香草醛对PG合成抑制比较明显。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在各浓度下均完全抑制PMG合成。酚含量20ppm以上时,香草醛完全抑制了PGTE和PMTE合成,间苯三酚完全抑制了PMTE合成。香草醛对PG、PMG和Cx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苗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木质化程度加强,寄主抗果胶酶降解能力也相应增加。寄主细胞壁降解中释放的半乳糖醛酸有刺激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属于一种寄主自卫反应。 相似文献
16.
黄瓜花叶病毒两亚组分离物寄主反应和血清学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对枯萎病菌侵入黄瓜不同抗性品种的途径,以及黄瓜受侵染根部维管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生孢子在幼根表皮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胞间层侵入表皮细胞,之后菌丝继续向内部生长,穿过皮层组织进入导管。受侵染的导管内相继出现壁覆盖物、侵填体及褐色物。抗病品种的壁覆盖物比感病品种的厚:侵填体由受侵染导管旁边的薄壁细胞产生,一个细胞可产生多个侵填体,并在侵填体中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感病品种中的侵填体发育不充分,抗病品种中的侵填体能完全堵塞导管;谒色物在感病、抗病品种中均能完全堵塞导管,对菌丝的侵入构成了较强的机械障碍。 相似文献
17.
播前施用氟乐灵对棉花苗期病害及蕾期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在棉花苗病和枯萎病常年发病田进行。以175ml48%氟乐灵乳油/666.7m^2的剂量处理苗床地表土,播种棉籽后以含氟乐灵(1.0-1.5mg有效成分/kg土)的土壤覆盖。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L氟乐灵处理组的出苗率高于对照,苗前残废对比照降低,52.91%-79.80%。处理组苗床期立枯病和侄蛱贩发病率及死苗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0%和42%左右;棉苗枯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8.
浙江小麦根围土壤腐霉(Pythium spp.)的一些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小麦根围土壤中的腐霉Pythium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致病性作了初步研究。作者从不同生育期的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共分离出203个腐霉菌株,除69个菌株缺乏产生有性器官而未能鉴定外,其余134个菌株分别属10个腐霉种,其中粘腐霉P.adhaerens、链状腐霉P.catenulatum和绚丽腐霉P.pulchrum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P.spinosum是优势腐霉种类,在小麦根围和内根围出现率分别为27.43%和35.71%,P.ultimum和P.irregulare也较为常见,而P.aphanidermatum却极少出现。在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腐霉数量较丰富,生育中后期较贫乏,这一消长变化可能主要与小麦生育期和土壤温度有关。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irregulare和P.spinosum分别对小麦和水稻有较强的致病作用;P.aphanider-matum、P.irregulare和P.spinosum则对茄子、辣椒和番茄的致病力较强。P.spinosum、P.ultimum和P.irregulare的种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京郊保护地黄瓜枯萎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郊黄瓜枯萎病致病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该病发病最适合温度25~28℃,低于20℃或高于35℃时,发病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病害消长与黄瓜生育期亦有关系,结瓜期开始显症状,结瓜盛期受害最重。另外,在有根结线虫时,发病也加重。防治试验,是在夏天进行土壤消毒。措施有:(1)清洁田园;(2)每亩施石灰100公斤、碎稻草500公斤;(3)深翻土壤66厘米;(4)起高垅33厘米;(5)灌水,使沟里的水始终呈饱和状态;(6)铺盖地膜、密闭大棚20天。经测定20厘米以上土温平均40℃以上,防治黄瓜枯萎病效果达89.11—91.49%,每亩增产10%左右,还可兼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