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陕蚕二号是我省蚕茧生产蚕品种更新换代中推广的多丝量春用品种,在农村饲养较受欢迎。但由于存在普通种繁育技术问题以及后期死蛹发生较多,克蚁制种量一般在8—13张之间。蚕种生产过不了关,以致在生产中推广不快。近两年我们经过逐步探索其繁育技术并由省蚕研所蚕保室解决了后期死蛹问题,克蚁制种量有所提高。1984年春季在宝鸡胥家村原蚕点饲养原蚕408克蚁量,克蚁制种达到15.16张;1985年春季户县周店原蚕点368.8克 相似文献
2.
3.
《北方蚕业》1983,(1)
内容提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春用新品种陕蚕二号(122·731×226·732正反交)的生产性能,今春在安康,宝鸡、子长三个县九个公社饲养新品种2000余张.安康县1551.5张,平均张产73.29斤,张值133.29元,比对照种日东×华苏增产1.3-1.7斤,增长2.1-2.4%;增值7.30-11.57元,增长5.7-11.5%.茧层率提高1-2个新等级,宝鸡等县也有同样的增产趋势.丝质调查结果,陕蚕二号除解舒丝长较华苏×日东短6.06m外,解舒率与干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种高3.1%与1.04%,缫折较对照种少4.3Kg,纤度相仿.新品种在本省陕南、陕北、关中三个不同气候区域和新老蚕区较大面积饲养结果,增产趋势基本一致,再次证明陕蚕二号能够适应本省各地生产条件,是较好的春用品种,可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正> 1984年春季我场第一次繁育新品种陕蚕二号一代杂交种,饲养蚁量400克,共制一代杂交种4376.5张,平均克蚁制种10.94张。随着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这对品种在我场生产中已占一定比例。这里想就我们饲养这对品种的情况谈点体会。一、饲养情况: 1.原种催青:本品种是二化性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正反交孵化率都高 相似文献
6.
7.
8.
<正> 我国解放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蚕品种更换,把蚕茧出丝率由8%提高到13%左右,近年推广的菁松×皓月等品种更提高了一步。我省的家蚕品种亦经三次换代,每一次的品种更换,均取得了产茧量、茧质,丝质上的提高,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国外,日本历来就很重视蚕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目前一代杂交种普及率最高的是朝·日×东·海、芙·蓉×东·海、春岭×钟月等,其中,朝·日×东·海的中系原种“东”和“海”是限性斑纹品种,其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杂交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陕蚕三号(122·795×226·796)系四元杂交种。其原种:中系122·795(编号5号),795·122(编号7号);日系226·796(编号6号),796·226(编号8号)。杂交方式:5×8正反交,6×7正反交,5×6正反交,7×8正反交。1.杂交原种性状: 5号:中系二化性交杂原种。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淡黄。春季每蛾产卵500粒。克卵1752粒。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 相似文献
11.
12.
<正> 1981年冬我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春用新品种“陕蚕二号”投入生产推广应用。82年该品种开始在蚕种场投产,春期只发了实验室试制的2000余张蚕种。大面积推广从83年开始,春季发种17051张,占全省春蚕饲养量的17%。蚕茧生产国外从1907年开始就陆续应用一代杂交种。我国从1927年夏秋蚕开始推广一代杂交种后,到三十年代就全面采用一代杂交种而废止了纯种生产。由于遗传学的发展和蚕品种选育的发展,新品种选育工作进展很快,新品种丝量越选越多,茧层率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省逐步推广早秋蚕种繁育制,这是一种发展蚕种生产的新途径。但是,在培桑用叶上,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繁育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1986年我场将夏伐桑园的疏芽叶,留作早秋蚕用叶,结果560克苏12、浙农1号平均单产14.9盒,比去年同期增加3.5盒,大大提高了疏芽叶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桂蚕一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出来的新的桑蚕一代杂交种,于2000年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广西开始推广。该品种适合广西春秋两季饲育。由于该品种具有茧形大、产量高、抗性较强等特点,所以一开始推广就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尤其是在桂中北地区,该品种的使用量迅速增大。柳州地区蚕种场在2000年至2002年这三年中,就繁育了112,399张“桂蚕一号”杂交种供应柳州地区蚕农。我们在这三年繁育“桂蚕一号”的生产实践中,在生产上如何提高该品种的制种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桂蚕一号”和广西现行的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一样,同属于四元杂交种,但和“两广二号”相比,该品种有一些特点,即:茧形大、蛹体大、卵粒大、卵粒重。要想提高“桂蚕一号”的制种量,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