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毅  段仁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67-167,172
高校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教育非常淡化。该文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等方面,剖析了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人文融合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大追求,是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汲取智慧,获得心智训练和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干部培训改革工程倡导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批判理论"拷问了科学理性使人成为技术的奴隶的合理性,提出理性的科学要走向人文的科学的观念。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手段等方面过分强调工具性,使学生缺乏思想和人文精神。现代高职教育应该走向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开展了开放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将人文教育内容融入科学教育过程之中,以开放性教学的形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高校人文精神教育失落、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欠缺的现象。本文提出高等学校在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功能协调发展之时,在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中,应着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弘扬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高校在经历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后,如何重新构建大学人文精神,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和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墨学是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的一门"显学"。墨学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其兼爱天下的道德原则,更是彰显出与儒、道之学不同的道德追求。墨家的兼爱思想既是墨家众徒道德实践的记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启迪后人,开悟来者。在当前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墨家道德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因此,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根据社会需求,从学生自我发展内在动力、教师全面引导、学校创造良好氛围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由于教育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精神匮乏,人文行为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该研究尝试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加强人文教育内容的融入。围绕"识化学之重,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识化学之新,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意识""识化学之艰,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索精神""识化学之美,培养大学生文明和谐心智"四个主题。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能力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文素质;渗透心理疏导,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理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高等教育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为出发点,分析了科学人主义教育观与持续发展思想间的契合关系,着重阐述了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化力的作用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在优化人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个扎实牢固的基础。应通过重塑人文目标,挖掘和拓展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德育正面临着从理念到实践诸层面的挑战,主体性的教育思潮日益高涨,人本化的德育观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因此,构建人本化的高校德育体系已刻不容缓。人本主义的思想教育理念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内涵为人本化的德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设计人本化的德育内容时应遵循发展性和时效性原则,在德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中应根据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途径的隐性化、德育内容的个性化以及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实施参与式、渗透式、咨询式和自主式的教育。这一体系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德育效果的有效性弱化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除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广阔的人文视野及较厚重的人文素养。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基因工程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利用基因工程相关公众事件、科幻电影等素材激发学生社会道德责任感;深挖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情怀;通过科学史实和科学家的故事,搭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弘扬与传承建党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从建党精神的内涵出发,分析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过程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建党精神认同感亟待提升、高校对建党精神理论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党性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路径:一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二是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教学方式,三是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应用,四是完善大学生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从而将建党精神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建党精神的认同感,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论人文主义精神在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知识共享、爱书精神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英语精读是一门人文特点十分明显的课,课文中的许多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迪,逐渐形成心理积淀,形成文质相宜的人文关怀,达到“以文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王世贞与清代的朱彝尊是两住在历史上广有影响的学者型藏书家,文章着重研究他们藏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在分析了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农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民族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大学生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加强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