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军 《草业与畜牧》2010,(4):43-43,5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3.
徐洋 《兽医导刊》2011,(4):32-3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肝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其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水禽世界》2009,(4):26-27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7.
1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一般情况下,本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雏鹅,尤以2~3周龄雏鸭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少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DVH)由鸭甲肝病毒(DHAV)和星状病毒(DAstV)引起的雏鸭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本病主要危害4周龄内的雏鸭,以1周龄左右的雏鸭最为多发。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痉挛、角弓反张等特征性症状,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且表面呈斑点状出血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张展 《兽医导刊》2008,(2):19-20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病原为I型鸭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主要感染三周龄以内的雏鸭,其中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山东畜牧兽医》2012,33(5):103-104
1流行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巴氏杆菌。该病是危害养鸭业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张展 《动物保健》2008,(2):19-20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属小RNA病毒科。主要感染三周龄以内的雏鸭,其中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该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的高致病性雏鸭常见病,虽然没有任何公共卫生意义,但给养鸭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本文就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以及防治方面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茵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茵病,是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8周龄的雏鸭对该茵敏感,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慢性耐过鸭主要表现神经性症状,导致残鸭和僵鸭,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茵性传染病之一.阐述了诊治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过程及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h。  相似文献   

19.
1主要细菌病1.1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易感,商品肉鸭感染死亡率接近50%。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也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1.3鸭巴氏杆菌病该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大于1月龄的鸭易感,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