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苦丝病病因和流行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甘薯苦丝病田间症状以及病原分离和流行因子试验,表明甘薯苦丝病是属甘薯黑斑病菌侵染与土壤缺硼所致复合症状,其发生流行与耕作制度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品种,土壤质地,肥料种类供水丰缺密切相关;7-3品种最感病,病薯率为59.5%,岩高粉,岩齿红抗性最好,病薯率小于2%;含硼量较高的紫色土病薯率明显比含硼量相对较低的沙壤土,壤土发病轻,施农家粪肥,菜籽饼肥比纯施化肥发病轻;灌溉条件好的比灌溉条件差  相似文献   

2.
1996、1997年分别在云南省甘薯主产区昆明、建水两地开展了甘薯新品种徐91-54-1的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产量、产量成分均显著优于当地当家品种,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稻田种植方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川车南区稻田常见15种种植方式的11个评价指标转换为3个综合指标(主成分),并以其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综合评价指数,据此评价和种植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油菜或大麦-双季稻量优,其次为油菜-中稻-秋甘薯和油菜、小麦-中稻-再生稻;稻田养鱼,种养结合是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甘薯喷施缩节胺(pix)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用时期为甘薯封垄期,最适用量为75g/hm^2,缩节胺可以抑制甘薯茎蔓的径长,提高叶片叶绿素日增加量,增加单株结薯数,提高烘干率。鲜薯产量增加5.39%-11.82%,薯干产量增加10.08%-20.75%。  相似文献   

7.
多抗高淀粉甘薯新品系南京84-22南京84-22由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南丰作母本与徐薯18作父本杂交育成。经多年异地鉴定品比试验,该新品系薯块烘干率与淀粉含量均极高,并高抗根腐病、抗黑斑病和软腐病,是一个多抗高淀粉甘薯新品系。一、产量表现据江苏省区试...  相似文献   

8.
不同提取方法对甘薯花青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提取方法影响植物花青素的提取效率及稳定性,进而影响含量的测定。本实验分别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和1%盐酸分别作为提取剂,对两个紫色甘薯品种“济薯18”和“中泰8号”的鲜薯和薯干干粉进行了花青素的提取,并用不同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吸光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对同一品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可显著影响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延长提取时间可引起花青素的部分降解,1%盐酸作为提取剂有利于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测定仪器的精确度或稳定性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甘薯结薯部位较浅,薯块分布集中,则甘薯产量明显提高;应用短蔓品种、短节间薯苗、前期注意浇水、薯苗适度深插等技术,则可明显降低结薯深度。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作物种质资源档案建设研究进展,根据我国甘薯种质资源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我国甘薯种质资源档案建设的设想:分门别类做好纸质档案的保存;建立基于Web的甘薯种质资源数据库系并简要介绍其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11.
1996,1997年分别在云南省甘薯主产区昆明、建水两地开发了甘薯品种徐91-54-1的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产量、产量万分的显著优于当地当家品种,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甘薯与源于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trifida,4x)的种间五倍体杂种杂交,结实率通常很低,严重影响种间五倍体杂种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为获得上述杂交的大量后代而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甘薯种间五倍体杂种的正交组合(甘薯为母本)中,采用蒙导授粉可以克服受精前障碍而显著提高结实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花粉管生长及克服胚败育的作用较小,故改善结实性的效果不理想,但可以延长子房寿命,与蒙导授粉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蒙导授粉的结实率;蒙导授粉后15d的胚珠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6,(9):21-21,F0004
紫色甘薯有人称之为黑薯,薯肉呈紫色,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紫色甘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刚选育出的大多为食用型的品种,如广紫薯1号、徐紫薯1号等;另一类是国外引进的大多为色素型的品种,如山川紫等。紫色甘薯产量相对较低,生产上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下面介绍的两个比较理想的食用型紫色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外植体对甘薯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薯茎尖外植体的取材大小,不同取材季节,不同消毒处理及不同生育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大小对其茎尖离体培养的成苗率及脱毒率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取材的季节和不同生育时期,对甘薯茎尖培养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本试验以1~4月份取薯块催芽的外植体材料是甘薯茎尖培养较为适宜的培养时间,其污染、死亡率为15%;茎尖成活率85%以上;品种成苗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15.
豫薯8号甘薯是河南省主栽品种之一,尤其在豫西丘陵旱地深受农民欢迎。它不仅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而且薯干、淀粉等加工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了更好地满足甘薯生产的需要,笔者对豫薯8号甘薯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旱地高产栽培措施。1生理指标1.1叶面积系数(LAI) 豫薯8号栽后50d叶面积系数为1.3,栽后70d为2.28;栽后90d为3.30;栽后110d为4.25;收获时(栽后130d)为3.21。它前期能迅速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且维持时间长,收获时不早衰,光合效率高。1.2…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3个甘薯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琼  鄢铮 《中国种业》2021,(10):74-77
以3个不同甘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150mmol/L盐浓度下,不同盐胁迫时间对甘薯叶片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处理后,3个甘薯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较对照均有所增加。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甘薯品种的POD值均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栽植后120d;CAT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则各不相同,榕薯819为栽植后30d、榕薯910为栽植后150d、榕薯109为栽植后60d;Pro含量则均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双峰趋势,且在栽植后150d达到最大值。此外,在盐胁迫150d后,榕薯819的鲜薯产量和耐盐性系数均为最高,表明其在3个甘薯品种中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小,抵抗盐胁迫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农田水热特性及甘薯产量的影响,设置田间定位试验,分析露地(M0)、聚乙烯地膜(M1)和全生物降解地膜(M2)对甘薯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覆膜处理(M1和M2)能提高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但茎叶盛长期后,保墒和增温效果逐渐减小,但仍高于露地处理(M0);同时,全生物降解膜处理(M2)能有效提高商品薯产量,平均净收入最高,较露地处理高53649.6元/hm2,较聚乙烯地膜处理高4480.8元/hm2。说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能代替聚乙烯地膜用于甘薯种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9所谓果菜用鲜食型甘磐是指以薯叶、叶柄、嫩梢作家常蔬菜食用,以鲜薯块作水果食用的新型专用甘薯品种。莱用甘薯叶、柄、梢宜炒食,味甘、质滑、可口,营养丰富,适合大多数人们的口味,深受消费者青睐;果用甘薯口感好,含糖蜇达5%,粗纤维少,含水址高达84%,接近西瓜水平,是其他水果无法比拟的一种健康果品。  相似文献   

19.
脱病毒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脱病毒对甘薯不同品种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病毒甘薯光合速率大,光合产物积累多;生育后期,主茎粗,有较好的运输系统,T/R植结构合理,光合产物分配合理,地下部薯块膨大早,大中薯率高,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其中皖薯3号脱病毒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大田生长期间很容易被病毒侵染。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薯苗或薯块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甘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据报道,能够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余种,而在我国普遍发生的有3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已成为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hm^2,增产幅度达22.3%-93.6%。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脱毒种薯(苗)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脱毒甘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级别种薯(苗)的增产效果不同,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茎尖苗、原种、生产种,有的称R0代苗、R1代苗……这就给种薯的生产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和统一各级种薯(苗)的名称和质量标准,规范种薯(苗)生产程序,实现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在脱毒甘薯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极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总结出了脱毒甘薯的四级种薯生产程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