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固体碱催化剂的种类及其特点,讨论了固体碱催化剂在油脂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伍丹  施永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89-5690
[目的]对油脂与甲醇经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氧化钙熟化后重新煅烧制得催化活性强的氧化钙,应用于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对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的活化温度等条件进行探讨。[结果]在反应时间为2.5 h,温度为65℃,醇油比为6∶1,催化剂投放量为5%,活化温度为850℃时,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98%,产品的黏度符合国际标准。[结论]氧化钙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固体催化剂符合我国西南地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汪斌  叶招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88-17789,17791
[目的]探索低成本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为催化剂,餐饮废油酯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反应时间餐饮废油酯的酯化率。[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均可提高酯化率。餐饮废油酯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醇油摩尔比9: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3%,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65℃,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酯化率可达92.8%。[结论]该研究确定了餐饮废油酯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CaO-人造沸石固体碱催化剂,并将其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按L25(56)设计了正交试验,并确定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4%,醇油摩尔比为9∶1,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70℃,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8%;并运用了FT-IR、TG-DSC、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K2 CO3/Zr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固体碱K2CO3/ZrO2催化水飞蓟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甲酯收率的影响.在K2 C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在500℃下焙烧6h的K2CO3/ZrO2催化剂,当催化剂用量是水飞蓟籽油重量的8.0%、甲醇与水飞蓟籽油的摩尔比为12∶1、在65℃下反应90 min后,甲酯收率为82.6%.该工艺操作简单、产品易分离,为药厂水飞蓟副产品——水飞蓟籽油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桂转  崔晓燕  张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56-13458
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研制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催化剂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固体酸性和碱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固体催化剂的优劣和不足,提出了生物柴油用固体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固体酸碱非均相催化含酸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登征  王力  刘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31-1132,1153
先用硫酸钛催化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再用多孔氧化钙催化油中的甘油三酯和甲醇进行酯交换,对固体酸碱非均相催化含酸油脂生产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钛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7.1%;而多孔氧化钙活性高,用量少,酯交换转化率达96.1%:该2步催化法具有不产生酸化废水,成本低,转化率高,催化剂可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氧化钙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颖  汪济  张群正  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8-10859
[目的]考察氧化钙固体碱对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的耐水性。[方法]以市售氧化钙直接作为催化剂,详细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粒度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来考察催化剂的耐水性。[结果]催化剂粒度为160~200目,在65℃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3h,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0.1%,此时催化剂的耐水量为0.5%。[结论]市售氧化钙对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够直接用作生物柴油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测定了文冠果籽油的密度、酸值、皂化值和分子量,并研究了文冠果籽油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较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对文冠果籽油生物柴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其主要性能指标与我国0#柴油相接近。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对黄连木籽油和甲醇在催化剂(KOH)作用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时间65 min,催化剂用量 0.8%,油醇物质的量比1∶6,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达到93.56%.与水浴加热相比,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耗能少.  相似文献   

11.
林伟彬  陈砺  严宗诚  王红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04-13306
介绍了固体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反应网络,以及目前应用于生物柴油生产中的3种固体催化剂:固体碱、固体酸和固定化脂肪酶。针对固体催化剂的引入增大了传质阻力这一问题,加入共溶剂、反应蒸馏反应器等技术被引入到多相反应体系中强化传质效果,提高了生物柴油的产率。  相似文献   

12.
女贞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在女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从女贞果实中分离提纯过氧化物酶(POD),纯化倍数为48倍,回收率为13.3%。该酶的比活力为1 167.15 U/mg蛋白,最适pH为6.5,对H2O2的Km值为3.85 mmol/L,对愈创木酚的Km值为6.2 mmol/L,最适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好,55℃以下不易失活。其活性受到MnSO4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3.
对石家庄市不同树龄、不同栽植环境及栽植方式的大叶女贞冬季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龄之间的大叶女贞冬季受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加,其抗寒性显著增强.市内建筑物形成的小环境对大叶女贞的受冻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庭院栽植、市内行道树栽植、近郊栽植及郊外栽植的大叶女贞受冻情况逐渐加重,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是市内栽植,路北的行道树由于北面有建筑物的遮挡,受冻程度较轻;路南的行道树,由于其北面为空旷的道路,受冻程度较重;路东及路西的行道树,受冻程度介于路南及路北之间.单排栽植及多排块状栽植的行道树,平均叶片受冻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平均叶片宿存率及平均枝条抽梢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女贞的胚胎学及其在木犀科中的系统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女贞的传粉和受精、胚乳和胚胎的发育、果皮和种皮的发育等胚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木犀科六属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虫媒传粉,珠孔受精,花粉管通过一助细胞进入胚囊;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核型胚乳发育;胚胎发育属茄型,种子具丰富的油质胚乳和匙形稍弯的双子叶的胚;果皮分3层:外果皮细胞厚壁,中果皮细胞薄壁,内果皮细胞厚壁且木栓化;种皮也分3层.胚胎学特征显示女贞属与茉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木犀科分成3亚科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对承珠盘的结构和功能、胚囊的营养等进行了讨论.胚珠悬垂倒生,单珠被,薄珠心,有珠被绒毡层及承珠盘分化.表皮下单孢原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线列上四分体,蓼形胚囊发育;成熟胚囊具七细胞,两极核在受精前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其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秋季和春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大小比较为4225株·hm-2(9.985μg m-2·h-1)1050株·hm-2(8.195μg·m-2·h-1)2275株·hm-2(6.971μg·m-2·h-1),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时,N2O排放通量下降明显,其中4225株·hm-2密度(-10.355μg·m-2·h-1)和2275株·hm-2密度(-2.716μg·m-2·h-1)均为负值,且两者明显低于1050株·hm-2密度下N2O排放通量(2.629μg·m-2·h-1)。春季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各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并达到4个季度中的最高值,其中2275株·hm-2密度下排放通量最低(7.513μg·m-2·h-1),且与4225株·hm-2(11.839μg·m-2·h-1)和1050株·hm-2(12.175μg·m-2·h-1)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夏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分别为4225株·hm-2(3.201μg·m-2·h-1),2275株·hm-2(7.658μg·m-2·h-1)和1050株·hm-2(6.804μg·m-2·h-1),各密度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和NO3--N含量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氮矿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也呈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说明密度调控作用于土壤因子,并对N2O排放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