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桃离体枝条水培调控花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红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66-368
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化学药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水培梯度对桃树离体休眠枝条萌芽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化学药剂均不同程度的使第一芽体萌发时间提前,其中GA3、CTK使萌芽率超过50%,说明二者对打破桃离体枝条休眠有效;需冷量满足后,不同的温度处理对花芽萌芽率影响较大,恒温处理易使枝条干枯死亡,变温与室温对花芽萌芽较好;不同的水培梯度对芽体萌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纳米蒙脱石替代氧化锌对仔猪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中锌残留的影响,试验选取84头体重相近长大二元杂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将其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公母比例为4:3).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氧化锌组)和试验组Ⅱ(纳米蒙脱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 mg/kg氧化锌和3 000 mg/kg纳米蒙脱石.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在试验第14 天和28 天时添加纳米蒙脱石血清锌浓度比氧化锌组分别降低53.10%和45.31%(P<0.05),粪锌含量分别降低69.61%和67.89%(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KP)分别降低36.03%和48.99%(P<0.05),而对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SUN)、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血糖(Glucose,GLU)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二元杂交(杜/长)的(28)日龄断奶仔猪90头,平均断奶体重(8.99±1.60) kg,按体重和性别分成3个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B组为添加0.2% (m/m)NS复合乳酸菌制剂到基础日粮中;C组为添加0.2%(m/m)金霉素、0.025% (m/m)阿莫西林和0.012 ...  相似文献   

4.
DDG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使用DDGS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约60kg的杜×长×大三元杂肥育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I组、II组、III组DDGS使用量分别8%,16%,24%,试验IV组添加24%DDGS+复合酶(添加量:160mg/kg),进行为期4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7.44%,13.69%,28.04%和19.76%,其中试验II、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3.53%,6.01%,15.90%和8.48%,其中试验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料重比分别提高4.14%,8.88%,17.76%和13.61%,其中试验III和IV组差异显著(P0.05)。45d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磷、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中DDGS使用量为8%和16%对肥育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慧  许宗运  吴静  应璐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64-65,85
选用1日龄健康土杂肉鸡400只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大蒜水平对0-60日龄土杂肉鸡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及成活率的影响,以评定大蒜作为中药添加剂的价值及最佳添加量。实验完全随机地将400只小鸡分成4组,每组100只,分别饲喂添加2%、4%、6%新鲜大蒜粉和不添加大蒜粉的基础日粮。添加2%、4%大蒜对土杂肉鸡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及血清中胆固醇、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影响(P<0.05),而添加6%大蒜则对各项指标影响不大(P>0.05)。添加4%大蒜水平,各项生长指标最好,血清胆固醇含量最低,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河北南部植棉区受麦玉两熟高耗水农作模式的影响,地下水位亏缺,生态恶化。受此影响,当地棉田在保证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节水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需求。通过设计新型的棉田复合种植模式,从水分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各种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种植体系的耗水规律,筛选出水分经济利用效率高、实现农田水分生态修复的棉花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5种种植模式中辣椒/棉花间作的水分经济利用效率(EWUE)最高,达60.29元/(mm?hm2),其次为马铃薯/棉花间作,因此,辣椒/棉花间作与马铃薯/棉花间作是该区域具有推广可行性的两种棉田种植模式。5种棉田种植模式能够维持田间水分的周年平衡,其中辣椒/棉花间作能够对地下水资源起到较好的生态补偿作用。黑麦-棉花轮作模式和苜蓿/棉花间作模式在利用深层水分方面更具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光合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夏玉米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与灌溉周期,建立适宜的灌溉制度。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地表滴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灌水定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光合性能、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系数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除灌溉量最小的模式(DI-5)外,各模式间穗位叶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差异不显著;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下降速度随灌溉量增加而降低;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随灌溉定额降低而下降显著。通过分析不同灌溉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认为DI-2灌溉模式比较适宜。研究结果可为山西南部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及滴灌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分处理对番茄产量性状及其生理机制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动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水分处理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其生理机制的效应,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试验表明:(1)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深墒较稳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有下降趋势,胁迫处理更为明显,土壤含水率变幅为13%~21%;(2)土壤水分对营养生长为正效应,而对生殖生长影响不明显;(3)胁迫处理叶片的细胞液浓度高于高水分处理,而叶片气孔导度低于高水分处理;(4)番茄座果后保持土壤水分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较适合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生理指标,以期确定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0.4 Mp胁迫条件下,SOD,CAT和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变化比-0.2 Mpa条件下更剧烈,从水分胁迫初期到中期,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逐渐上升,在胁迫后期保护酶活性逐步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降低。对水分胁迫忍耐较强的品种是安徽板蓝根,其次是山西和陕西板蓝根。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毒素蛋白HipA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首先从GenBank中查找副猪嗜血杆菌毒素蛋白基因hipA的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毒素蛋白HipA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Hip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7.23,前5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该酶主要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只有少数的β转角;推测该蛋白有17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副猪嗜血杆菌毒素蛋白HipA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南茶区存在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研究分析了不同茶树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为配套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5个茶树品种‘黄棪’、‘金萱’、‘英红九号’、‘鸿雁12号’、‘青心1号’1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及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茶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WUE等生理指标均产生明显影响;水分胁迫下茶树的Pn、Tr、Gs都下降,WUE均值的降幅比Pn的小。‘英红九号’在水分胁迫下Pn、WUE降低幅度均最大,T3处理时Pn的均值为1.47μmolCO2/(m2·s),比CK下降80%,WUE平均值比CK降低51.5%;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金萱’、‘鸿雁12号’、‘青心1号’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英红九号’最弱,在进行品种推广时需注意相应栽培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了4种灌溉施肥方式(雨养玉米、常规灌溉施肥、滴灌施肥、1/2滴灌施肥),研究其对春玉米株高、茎粗、根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自然降雨条件下,滴灌施肥方式可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玉米前期的地上部生长发育有较大作用;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保障玉米的有效成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生育期灌水675 m3/hm2的滴灌施肥模式,较常规灌溉施肥方式节省灌水50%前提下,产量达11310 kg/hm2,提高42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2 kg/m3,提高0.26 kg/m3。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在春玉米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对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阿魏酸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用100 μmol/L的FA处理可以降低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WUE,而在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下FA却可以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和WUE等生理指标。因此,采用100 μmol/L的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耗水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分4个生育时期研究,在中度水分胁迫下,12个品种以生物学产量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适宜供水条件.12个品种在耗水量、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郑单958、掖单13、陕单911这3个品种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高产、耗水型品种;中单2号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中产、中等耗水型品种;农大60、陕单902属于高水分利用效率、中产、节水型品种;户单1号、掖单19、沈单10号这3个品种属于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生物产量表现一般、节水型品种;户单4号、陕单9号和丹玉13这3个品种属于低水分利用效率、生物学产量较低、节水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河北低平原区是全世界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地区,同时又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水资源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清河北低平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区域地下水平衡及水分经济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以河北低平原区沧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利用实验结果及统计数据,对该区主要存在的一年两作、一年一作和两年三作的12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耗水、产量及对地下水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传统种植模式2年的产量最高(30000 kg/hm2),需水量也最大,达到1683 mm,但效益和水分利用经济效益最低[2.61元/(mm·hm2)],并且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棉花—冬小麦—夏玉米的两年三作模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经济效率最高,分别为15750元/hm2和12.2元/(mm·hm2);一年一作的种植模式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小。因此,从该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应该发展棉花—冬小麦—夏玉米的两年三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目前山西省12个旱地小麦主推品种和新育成品种为材料,在晋南旱地麦区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了在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试验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之间产量、WUE和降雨生产力存在明显遗传差异,根据试验材料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为3种类型:即高产高效型,产量在2900 kg/hm2以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平均为16.89 kg/( hm2?mm);中产中效型,产量在2700~2900 kg/hm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16.08 kg/( hm2?mm);低产低效型,产量在2700 kg/hm2以下,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平均为15.62 kg/(hm2?mm)。参试品种间耗水系数和降雨生产力间有明显的差异,耗水系数极差达132.11,降雨生产力极差达2.81 kg/(hm2?mm)。说明通过将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基因进行聚合杂交,可以实现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性状统一于一体,培育出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的小麦品种。高产高效品种可作为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主推广品种加以应用,中产中效品种可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春玉米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以石羊河流域春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383℃/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呈现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暖趋势。降水量除秋季呈减少趋势外,年降水、作物生长季和其他季节降水均呈缓慢波动增加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受气候变暖影响春玉米三叶期、拔节期、开花期每10年提前2~3天,乳熟期、成熟期每10年推后1~2天。而春季营养生长期每10年缩短2~3天,秋季生殖生长期每10年延长2~3天。由于气温显著升高,春玉米水分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气温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正效应,气温每提高1℃,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6~0.57 kg/(hm2·mm)。而降水量与灌溉区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降水量每减少1 mm,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9~ 0.78 kg/(hm2·mm)。随着日照时数的波动增加,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为正效应,日照时数每增加10 h,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6 kg/(hm2·m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生长过程中耗水量变化和降水、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海拔旱作区油菜全生育期耗水量在254~286 mm之间,抽薹-开花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6.9%~10.3%,开花-成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32.3%~58.2%。抽薹-开花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极显著(r=0.890);开花-成熟期耗水量与产量相关显著(r=0.764),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油菜产量增加37.9 kg/hm2。不同播期耗温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44),耗温比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86.4 kg/hm2。不同播期油菜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1),水分利用效率每增加1单位,油菜产量增加313.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年型各生育期(阶段)有限补灌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型(正常和干旱)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均表现为冬前灌水>春季灌水>后期灌水;各生育时期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和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均表现为冬水>孕穗水>拔节水>扬花水>返青水>起身水>灌浆水>对照(不补灌),水分利用效率为冬水>孕穗水>扬花水>返青水>起身水>拔节水>灌浆水>对照(不补灌)。降雨正常年型各生育阶段灌水处理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干旱年型,而干旱年型灌溉水水分经济效率却高于正常年型。此项研究同时明确了各生育期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动态。该项研究为发展半旱地农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灌溉方式和播期对地膜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加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和生态风险,寻求合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应性。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大田地膜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全生育期连续定点观测春玉米发育期、产量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播期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第二播期生长状况好,干物质累积量高,尤其是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P<0.05)。滴灌、喷灌较漫灌根系多;喷灌根系长而粗,与滴灌、漫灌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喷灌果穗长、果穗粗好于漫灌,滴灌秃尖最短,籽粒重和百粒重呈现为滴灌>喷灌>漫灌,且差异显著(P<0.05)。第二期产量构成优于第三期和第一期。滴灌产量高,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产量较高耗水最少的第三期水分利用效率高,差异显著(P<0.05)。总之,滴灌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第二期是最适宜的播种期,且气候变暖有利于晚播、晚熟品种的推广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