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观测了大蒜采薹后不同时期早收后熟鳞茎的休眠性及失重变化。结果表明,早收时期越早,后熟鳞茎在贮藏期间失重越多,但提早1-2周收获后熟的鳞茎,贮藏失重与田间自然成熟的鳞茎相当。“改良蒜”早收后鳞茎贮藏初期芽瓣比增长晚,比值小,休眠深。  相似文献   

2.
部分切除贮藏叶对休眠苍山蒜的形态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切除处于休眠中的苍山蒜的贮藏叶,结果发现,纵切能够打破休眠,明显加快了芽瓣化分化和叶数的增长,呼吸增强,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在蒜瓣休眠和萌发过程中逐渐下降,与芽瓣比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贮藏叶的纵切加快了一进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单宁含量对伤害也很敏感;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未发现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蒜种播前温度处理和鳞芽分化发育期光周期处理法,研究了3个大蒜生态型的30个品种在北纬34°18'地区秋播时鳞茎的形成及发育状态。结果表明,低温反应敏感型品种在12h日长下鳞茎发育良好;蒜种播前用35℃处理40d,效果较好。低温反应中间型品种在中纬度地区自然日长下鳞茎发育良好;蒜种播前用35℃处理40d可增加鳞茎重量。低温反应迟纯型品种在12h日长下一般不形成鳞茎,日长达16h虽可形成鳞茎但发育不良;蒜种播前用5℃处理40d对鳞茎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艳花独蒜兰(Pleione 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的休眠假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期间独蒜兰芽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变化,为独蒜兰属植物的低温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将3种独蒜兰贮藏在(4±1)℃条件,在0、30、60、90、120 d时测定新芽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3种独蒜兰假鳞茎在(4±1)℃低温冷藏60 d后芽开始伸长。艳花独蒜兰假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处理120 d时出现显著降低,POD活性在30~60 d时呈现明显下降,90~120 d再上升。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OD活性在0~30 d时明显下降,30~60 d呈上升趋势。【结论】艳花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落叶休眠假鳞茎在(4±1)℃条件贮藏60 d后可进行栽培,POD活性的降低有利于三者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宋城大蒜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低温(0±1℃、-3±1℃和-5±1℃)贮藏条件下,对大蒜芽瓣比、呼吸强度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3±1℃和-5±1℃贮藏条件下,芽瓣比达到1/3的时间分别为60d、90d、120d,呼吸强度开始明显上升的时间分别为180d、120d、120d,粗纤维素开始明显增加的时间分别120d、90d、180d。在-5±1℃条件下贮藏至180d时出现严重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6.
洋葱在通风条件下,气温0℃,空气相对湿度70%时,可自然休眠5~6个月。黄色品种较红色品种耐贮。通过休眠期以后,鳞茎的营养物质供鳞芽萌发用,鳞茎松软,失去食用价值。洋葱的贮藏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大蒜的次生现象各地叫法不一样,有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等。 次生现象严重的大蒜田,蒜薹产量下降,蒜头小,均开花散瓣,品质差,影响经济效益。 (一)次生现象的形态表现 正常的大蒜是茎盘中心部位的腋芽膨大形成休眠状的蒜瓣,而每一蒜瓣,具有几片非常短缩的圆椎状鳞片,最内层靠近中央芽的一轮鳞片特别厚。而次生现象是鳞茎在3月  相似文献   

8.
如何防止大蒜“二次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蒜二次生长是指大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植株内层或外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芽或气生鳞芽因延迟休眠,继续分化次级植株、次级蒜蓥、蒜头的异常现象,有的又称复瓣蒜、分叉蒜、马尾蒜、又头蒜等,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严重影响着这蒜薹和蒜头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浙贝母鳞茎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将浙贝母鳞茎分别在4和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75 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与PPO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及芽内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10℃处理30~45 d和4℃处理45~60 d是酚类物质减少、解除休眠的关键时期;浙贝母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与其PPO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顶芽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鳞片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酚类物质与浙贝母鳞茎休眠有一定相关性,酚类物质含量下降是低温处理解除浙贝母鳞茎休眠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蒜的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不同的IBA、NAA、6 - BA水平及其组合进行实验.[结果]影响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三因素主次顺序是IBA> NAA>6- BA.其中IBA影响极显著,但其高浓度有负效应,在进一步实验时去掉了IBA,以降低对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的影响,6- BA单因素影响显著,为正效应.[结论]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最佳激素配比为:NAA浓度为1.799 mg/L,6 - BA浓度为7.50 mg/L,在此条件下每个伊宁红皮蒜鳞茎盘不定芽生长平均值可达22.92株.  相似文献   

11.
以苍山蒜和改良蒜为材料,在蒜瓣背部进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伤害处理,定期测定芽瓣比、分化叶数、呼吸速率、IAA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单宁、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结果表明,下部切伤在一定时期能加速芽瓣比的增长;对分化叶数作用相似;呼吸速率的变化与芽瓣比呈正相关;IAA氧化酶活性随芽瓣比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高于对照,重伤高于轻伤,且与芽瓣比呈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对伤害亦很敏感,但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单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还原糖和果糖含量在处理后均有上升,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处理部位和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将艳花独蒜兰(P.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贮藏于(4±1)℃冷库中,在贮藏0、30、60、90、120、150 d时,分别从每种中随机选择3个假鳞茎取样,测定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和还原糖以及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及玉米素核苷酸(ZR)的含量。结果表明:(1)同等条件下解除休眠所需时间长度为云南独蒜兰﹥艳花独蒜兰﹥黄花独蒜兰;(2)独蒜兰属假鳞茎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在新芽开始萌动及伸长过程中淀粉大量水解成可溶性糖维持其生理代谢活动;(3)IAA和GA_3是休眠解除的主要促进物,ABA是主要的休眠促进物质,与IAA和GA_3作用效果相反,是独蒜兰属植物解除休眠的主要抑制物。  相似文献   

13.
减少畸形蒜方法要得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头蒜,指其鳞茎不分蒜瓣,只有一个圆球状的蒜瓣。产生独头蒜的原因有:①由次生鳞茎产生。因为次生鳞茎个体小,易形成独头蒜;②用小蒜瓣繁殖引起。由于蒜瓣很小,以致在鳞茎形成期生长量小;③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肥水不足或叶子有病虫危害,致使鳞茎形成期生长量小。 克服的办法有:①选择较大的蒜瓣留种用;②在蒜生长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促使鳞茎形成期有较大的生长量。 复瓣蒜,指鳞茎的侧芽形成蒜瓣后,再次发芽又形成次一级的蒜瓣。这种次一级的蒜瓣很小,同时使整个鳞茎分为几个蒜头。尽管蒜瓣及蒜薹数比正常的多得多,但都很…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况大蒜原产亚洲西部高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中国。大蒜以其独特杀菌、抗病和保健作用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中国大蒜资源丰富,依鳞茎大小、多少,可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依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大类;依蒜薹的有无可分为无苔蒜和薹瓣兼用蒜。主要品种有苍山大蒜、苏联蒜(杂交蒜)、嘉定大蒜、射阳大蒜、二水早、蔡家坡大蒜、狗牙蒜、拉萨白皮大蒜等。二、栽培技术1.整地施基肥  相似文献   

15.
春季追肥对大蒜鳞瓣保护叶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鳞芽发育前追磷钾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可以降低假茎长度,但对鳞茎膨大无促进作用;在鳞茎膨大前追氮肥对大蒜鳞瓣的保护叶层数、二次生长数、产量没有影响,不促进大蒜产生"面包蒜"。证明了长日照是大蒜鳞茎膨大的主因;提出了在大蒜生产上,前期不缺肥、后期不追肥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对6批次不同时间入库冷藏的宋城大蒜,分4批次不同时间出库,出库后置于(16±1)℃,空气相对湿度75%的与超市货架条件相似的人工气候箱内存放,每隔3~6 d取样测量发芽叶和蒜瓣长度,计算芽/瓣比。结果表明:冷藏大蒜出库后芽/瓣比与入库时间和出库后存放时间有关,入库越晚,出库时芽/瓣比越大,出库后存放时间越长,芽/瓣比越大;芽/瓣比增加的速度与入库时间和出库后存放时间有关,入库越晚,出库后芽/瓣比增加越快,出库后存放时间越长,芽/瓣比增加越快。冷藏大蒜出库后芽/瓣比大于1.000的时间因入库时间和出库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临洮的“临洮大麻蒜”为试材,研究了春播蒜蒜种贮藏温度条件对二次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冷凉高湿条件下贮藏有利于打破蒜种休眠,提高蒜种中GA_3水平,促进生根发芽;低温蒜种出苗后初级植株生长优势较强,鳞茎形成较早,但二次生长极显著增多;蒜种越冬期长期接触自然低温可能是春播地区大蒜二次生长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春性蒜秋播,虽然出苗期仅提早约10天,鳞茎形成未提前,但由于出苗前根系已有明显优势,出苗后初级植株生长明显优于春播,而且未见二次生长发生。鳞茎形成期春播蒜鳞茎中GA_3和IAA水平明显高于秋播,可能是春播与秋播二次生长差异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苏联蒜、苍山蒜为试材,冷藏出库后常温放置测定1个月内大蒜鳞茎有关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结束低温贮藏后,两个大蒜品种的芽瓣比均迅速增大,尤以前6 d内增速最大,占整个测定周期的1/2;大蒜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短期下降后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野蒜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史以及不同驯化栽培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一年生野蒜大棚栽培条件下其生物学产量最高,但鳞茎较小;二年生野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鳞茎发育最好,生物学产量较高。人工栽培较野生状态下可明显提高野蒜的生物学产量,但对鳞茎发育的影响不同,可根据采收器官的需要,运用合理的驯化栽培技术提高野蒜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0.
大蒜鳞茎形成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蒜鳞茎的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光照、温度、矿质营养、以及种瓣大小、播种期、种植密度、地膜覆盖等栽培因素对大蒜鳞茎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对大蒜某些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大蒜的独头蒜、二次生长和管叶现象等畸形生理以及大蒜休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