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随着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年限逐渐缩短,诸多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据调查,2009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发病率为2.7%~52.3%,发病严重地块的植株死亡率高达90%。据Dj bali&Belhassen[1]报道,该病害能够造成马铃薯减产50%。马铃薯黑痣病菌侵害芽形成褐色斑并致芽坏死,地下茎和匍匐茎受侵表皮形成紫褐色溃疡斑,侵害薯块导致薯块畸形并在其表皮形成黑色颗粒状物。目前,国内关于马铃薯黑痣病的相关报道极少。本试验进行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仅为0.71g/L,碳酸氢钾EC50为3.8g/L;在PSA培养基中同时加入0.79g/L碳酸氢铵、1g/L碳酸氢钾与在PSA培养基中含1.58g/L碳酸氢铵的抑菌效果一样;尿素对马铃薯黑痣病没有防治效果。碳酸氢铵与碳酸氢钾混配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相对尿素最高防治效果可达到63.4%。覆膜栽培能够提高碳酸氢盐的防效和马铃薯产量。碳酸氢盐可用于田间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拌种药剂,以陇薯7号原种种薯为材料,选择8种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出苗后20d抽样调查各处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鲜重、株长、茎粗,地下部鲜重、根系长度和体积,收获期调查各处理区马铃薯产量、黑痣病病薯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8个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较空白对照区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22%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30%吡醚·咯·噻虫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应用效果最好,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达74%以上,较空白对照增产26%以上。  相似文献   

4.
5种生物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黑痣病绿色防控技术,选择5种生物杀菌剂:0.3%四霉素水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孢子/g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开展田间拌种防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四霉素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为90.71%,低于清水对照,其他药剂拌种处理的出苗率高于清水对照。供试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中以寡雄腐霉防效最高,对马铃薯根茎部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68.16%和52.52%,其处理区马铃薯增产率也最高,较对照增产29.53%。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增效作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二者混配组合对其的联合毒力,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并比较拌种、沟施及苗期茎基部喷淋3种施药方式对黑痣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质量比3∶1、2∶1、1∶1和1∶2进行混配时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2.7、2.5和1.9,其中2∶1和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1桶混以240 g(a.i.)/hm~2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拌种和苗期茎基部喷淋的防效,沟施方式下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为65.3%,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为71.6%,增效系数为1.1,表现增效作用。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有效成分质量比1∶1的混配组合以240 g(a.i.)/hm~2为推荐剂量沟施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马铃薯黑痣病高效防控技术,本研究选择240 g/L噻呋酰胺SC、20%嘧菌酯WG、10%苯醚甲环唑ME、0.3%四霉素AS、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WP、1%申嗪霉素SC等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拌种防效试验.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1%申嗪霉素SC、20%嘧菌酯WG、0....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70 7 mg/L;其次是咯菌腈与氟啶胺,分别为0.079 8、0.116 4 mg/L。生物制剂寡雄幅霉菌与多抗霉素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生化抗性相关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采用毒素接种脱毒组培苗的方法,研究了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幼苗体内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毒素处理后,感病品种大西洋和抗病品种底西芮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36 h升高幅度均达到最大,感病品种升幅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和大西洋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大幅增加,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黑痣病菌毒素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以及木质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是马铃薯幼苗抵抗毒素胁迫的内在机制;木质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则不是引起品种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平阴县甘薯种植面积1万hm2,2000年黑痣病严重发生。据调查,收获时病块率一般5%~10%,经2~4个月的贮藏后,病块率增至10%~20%,严重的达37.8%,极大地影响了外观和销售,使甘薯收获期价格由前4 a的平均0.51元/kg,降至0.30元/kg,贮后甘薯售价由前4 a的平均1.10元/kg降至0.46元/kg,农民收入造成极大损失。  甘薯黑闱病病原为Monilochaetes infuscans,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色菌科,毛链孢属。此病菌主要侵害甘薯地下部分。薯块受害初现淡褐色小斑点,其后斑点扩大变黑,合并成规则病斑,上有黑色霉层,严重时病部硬化有细…  相似文献   

11.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由于常年连作和马铃薯种植规模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1,2].目前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施用[3,4],但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带来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5].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多粘类芽胞杆菌Sx3可产生杀镰...  相似文献   

12.
陈永康  兰顺海 《植物检疫》1989,3(2):116-118
马铃薯是美姑县首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6万亩左右,收成好坏对当地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关系极大。1979年发现马铃薯癌肿病,大面积危害损失常在30~40%,重病地基本无收,薯块病组织大量消耗养料,不能积蓄淀粉,大大地降低了食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周全  张廷义  杜玺 《植物保护》2006,32(2):103-10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马铃薯已成为甘肃省定西市的支柱产业,2004年种植面积20万hm^2以上,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2%,总产量500万t,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日渐突出,造成损失严重,成为制约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定西市马铃薯贮藏病害的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选用5种微生物菌剂开展对马铃薯黑痣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菌剂处理后,马铃薯上黑痣病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其中,5亿/g木霉菌·促生芽孢杆菌颗粒剂和200亿/g内生芽孢杆菌粉剂的防治作用最明显,对应处理区发病率为28%和47.33%,病情指数为8.44和11.89,与清水对照相比,病指防效达76.33%和66.67%。5种微生物菌剂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其中,50亿/g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粉剂和20亿/g内生共生芽孢杆菌粉剂的增产效果最好,相较于对照的增产率分别为26.55%和24.64%。  相似文献   

15.
类病毒病害及其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病毒,是目前高等植物上最小的一类寄生物,早在本世纪初就有记载,并且在历史上造成很大损失,如1930年菲律宾由椰子死亡病流行,有3000多万棵椰子死亡,1945~1947年,美国由于菊花矮化病流行,使其商品菊花30%~60%失去观赏价值,而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柑桔裂皮病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种植马铃薯地区均有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田间产量损失一般为20%-60%,严重时损失达100%。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癌肿病及马铃薯线虫都是苏联拉脱维亚共和国传播的检疫性病害。个别地区还有马铃薯甲虫为害;这些地区该虫数量不大,没有造成产量的损失。四年中,检疫实验室的专家们在宅旁地段进行了测定马铃薯线虫为害率的试验,在100方立厘米土壤上有300—600胞囊时,产量损失70—75%,标准块茎生产率35%,非标准块茎生产率65%;对照相当于77和33%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甘肃省安定区采集了4个品种的马铃薯黑痣病薯块共18个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98株具立枯丝核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经DAPI染液观察其核相,结合载玻片配对法测定其菌丝融合群。结果表明,98株立枯丝核菌均为多核,介于3~25个之间。其中,AG3融合群20株(占总菌株数20.4%),AG5融合群60株(占总菌株数61.2%),AG9融合群8株(占总菌株数8.2%),10株与标准菌株均不融合(占总菌株数10.2%)。4个品种中不同菌丝融合群分离频率有差异。AG5融合群的分离频率均最高。其中,在庄薯3号的分离频率达65.5%,为甘肃省安定区马铃薯黑痣病优势菌丝融合群,且其越冬能力强于其他菌丝融合群。  相似文献   

20.
几种精油对马铃薯种薯储藏期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柠檬、肉桂、香茅以及大蒜精油对马铃薯种薯储藏期间生理生化的影响,测定了精油处理储藏45 ~ 90 d后,对中薯2号抑芽、重量损失、呼吸速率、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以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马铃薯种薯储藏后45 ~ 90 d内,大蒜精油处理种薯萌发率为1.88% ~10.33%,呼吸速率为1.48 ~10.55 mg CO2·g-1·h-1,过氧化物酶活为353.37 ~ 176.23 U·g-1·min-1,而在60 ~90 d内重量损失率为51.67~105.93 mg/d,可溶性糖含量为7.07~12.87 μg/g,均与对照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大蒜精油可作为马铃薯种薯抑芽剂延长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