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退休工人,虽然工资很低,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跟上了改革开放时代的脚步。家里有房有车,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身体健康,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生活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优越;得益于30多年的养蜂生涯。勤劳的蜜蜂给我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养蜂经常被蜂蜇刺,反而让一家人摆脱了病魔缠身,让我们过上了轻松愉快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2.
北京蜜蜂授粉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养蜂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蜂产品生产。人们对蜜蜂授粉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蜜蜂授粉工作仅属起步阶段。一、北京授粉现状北京蜜蜂授粉产业经过养蜂学者多年努力和  相似文献   

3.
我经常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中发现一个好像极不顺眼的对养蜂人的称谓蜂农,我觉得不够实际,这是对养蜂人员极不负责的称呼。我从事蜂业这一行,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算短了。从我刚开始学养蜂时的1977年起,养蜂人基本上是农民,在那个时期称蜂农是恰当的,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蜂友情     
俞婵倩 《蜜蜂杂志》2007,27(6):41-41
自1998年第10期<蜜蜂杂志>刊登了我"养蜂的路为何这样坎坷--一位蜂嫂的泣诉"一文至今已近10年了.这10年的养蜂路,我走得比较辛苦,在生活上虽然还是遭受了一些细小的挫折,但在养蜂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当然归功于<蜜蜂杂志>和许许多多蜂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19,(1):I0005-I0006
自从1974年从事养蜂工作以来,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我始终把蜜蜂当作朋友、亲人、知己,不离不弃,直接和间接地饲养着蜜蜂,没有和蜜蜂断了联系。  相似文献   

6.
林清 《中国蜂业》2012,(6X):17-19
<正>"我的父亲是一名养蜂员,养了许多蜜蜂。我小时候,上学之余也帮父亲养蜂,虽然曾多次被蜇过,但我对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如何与蜜蜂结下缘分,武汉蜂之宝蜂业有限  相似文献   

7.
姚培文 《蜜蜂杂志》2010,30(3):40-40
<正>我经常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中发现一个好像极不顺眼的对养蜂人的称谓"蜂农",我觉得不够实际,这是对养蜂人员极不负责的称呼。我从事蜂业这一行,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算短了。从我刚开始学养蜂时的1977年起,养蜂人基本上是农民,在那个时期称"蜂农"是恰当的,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与蜜蜂相伴已有四十余年了,蜂群由起初的5群发展到最多时达到123群。由于蜂群强壮,使蜂蜜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蜂群单产由多年的15 kg提高到常年70 kg以上。虽然这一数量也不算太高,但在中蜂饲养中,自我感觉也是一大进步。为了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养蜂发展,现介绍强群高产的三种招法,让广大养蜂爱好者从中得到借鉴,实现养蜂致富的梦想。一、认真观察蜜蜂生活,改进管理方法为什么多年来蜂群小,产量总是上不去,在蜜蜂管理中有两个发现引起了我对弱群的新思索。一是无论  相似文献   

9.
邓天佑师傅是四川冕宁人,从1982年开始养蜂,至今已30多年。刚开始养蜂时只有10群,发展到现在已超过200群。30多年的养蜂生涯让他摸索并积累了许多养蜂经验。2015年9月30日,在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董霞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在四川泸沽和漫水湾两地参观他的蜂场。  相似文献   

10.
周斌 《中国蜂业》2013,(9):28-29
1993年6月,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蜜蜂经济专业委员会在江苏无锡成立。成立之初,针对当时我国蜜蜂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为促进我国蜜蜂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看来,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经济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开展我国蜜蜂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促进我国蜜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以来,在中国养蜂学会的领导下,我专业委员会围绕蜜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来信无别,只因为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你们那里有2本养蜂书籍出售的启事。一本是65元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另外一本是50元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对我而言,这2本书都是开荒书。因为养蜂技术这方面,我没有基础知识,就是有点喜欢蜜蜂,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但养蜂却要从零开始。长期以来(已有三十多年了),我都是以电器维修为职业,直到如今六十多岁。多年来都觉得每天时间不够  相似文献   

12.
水泥平面巢础压印器自1954年在<中国养蜂>杂志发表以来,已有50多年.几十年来,被蜂友们多次介绍和改进,可见它的确是养蜂的必备用具.虽然现在机制巢础随处可购买到,但机制巢础矿蜡若加多了,熔点低,强群在夏季高温情况下转运时,容易熔化巢脾.过去的众多介绍资料,我无法查对(旧的<中国养蜂>杂志大部遗失).现就郑国庆同志在蜜蜂杂志2007年7月和2008年5月介绍的水泥巢础压印器制造问题增加几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之下自学养蜂。所幸的是,在以后几十年的养蜂生涯中,从来没有因为蜜蜂蜇人、畜发生过纠纷。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聚群而居,在一个蜂群当中有成千上万只蜜蜂,它们的行为现在养蜂人还无法精准掌控。不过,蜜蜂的蜇针是一次性的,它们"不会轻易使用","万不得已"蜇了人,这只蜜蜂将会失去生命。被蜂蜇的人虽然会出现痛、痒、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养蜂四十余载,蜜蜂是我亲密的朋友,是我的"虫孙儿",惜蜂、爱蜂、疼蜂,像儿孙一样照顾蜜蜂,与它们和睦相处,相敬如宾,运用人性化管理蜂群,我认为这是养好蜜蜂的关键。我在自家房顶楼养蜂40多年,每天与蜜蜂为伴,其乐融融。近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对蜂群实行人性化管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为了一个"小王国"的生  相似文献   

15.
王继法 《蜜蜂杂志》2005,25(9):38-39
我叫王继法,家住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耿南村。1978年初中毕业后被哥哥引上了养蜂之路,哥哥王继贤是个左腿残疾的养蜂人,我是在蜜蜂“嗡嗡”声中长大的,哥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蜜蜂团结、勤奋、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在20多年的养蜂生涯中艰辛劳作,不断进取。养蜂是一种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手段。养蜂业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为显著的传统养殖业,被誉为“空中农业”和“农业之翼”。可是,养蜂人的生活却很艰苦,为采集蜂产品风餐露宿,追花逐蜜,一年要转好几个场地,这些年,我放蜂到过江苏、山东、河北、安徽的许多地方。在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7,(3):44-45
<正>一直有人说,多箱体养蜂法是最科学最先进最高效的养蜂法,特别是在人均规模、生产流程和总体效益等方面一直处于各种养蜂法的领先地位。因此,多箱体养蜂法是产业化养蜂的大方向,全面推广势在必行。事情真的这样吗,我看未必。为什么这样说呢,西方蜜蜂进入我国已有100多年了,它们当初是和多箱体一起来的,这应该不存在疑问。然而,100多年以来,各种中国式养蜂法一再出新并且流行形成规模,而多箱体养蜂法却一直淡出于人们  相似文献   

17.
葛凤晨 《蜜蜂杂志》2012,32(12):7-9
(接上期)3传统农业利用蜜蜂授粉试验示范和推广时期我国的蜜蜂授粉事业,随着养蜂生产的发展逐渐成长,但在2000多年的中蜂传统饲养历史时期,蜜蜂授粉处于自然授粉阶段和对蜜蜂授粉的认识阶段。19世纪末以后,西方蜜蜂和西蜂饲养技术传人我国,养蜂技术水平和养蜂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蜜蜂授粉知识随着养蜂技术传播也在我国流传,  相似文献   

18.
对蜜蜂产生抗药性的观察与分析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已从事固定养蜂20多年,现有意蜂20群。开始学养蜂时,总担心在棉产区养不起来,因为棉田施药太厉害。后来通过实践证明,棉产区不但能养蜜蜂,而且能做到强群越冬,强群繁殖,强群取蜜。这是因为蜜蜂和其它昆虫...  相似文献   

19.
一、养蜂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养蜂是一门科学。虽然蜜蜂是一个小小的“昆虫”,但是,真正要饲养好它,利用它取得蜜、浆等产品高产,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多少古人、前辈,在养蜂的生涯中,都有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只有掌握了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正确地利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1994年我开始养蜂以来,一直被卡蜂转场弄得非常头疼。第一次是跟我师傅卡蜂,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好生害怕,但是因为我对蜜蜂十分喜欢,虽然在卡的时候被蜜蜂蜇了好多次,感觉很痛,还是要硬着头皮卡蜂。有一天,我和师兄一起卡蜂,卡蜂转场蜜源将结束,蜜蜂很凶恶,师兄说拿治螨药撒在框梁上蜜蜂不蜇人,我俩背着师傅用了这招果然效果不错。正当我们暗自找到了卡蜂转场时蜜蜂不蜇人的办法时,才刚刚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