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覆膜沟穴播,膜侧沟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和露地平播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的出苗率,经济性状及产量最优,其出苗率高达95.3%,株高,穗粒数,成穗数分别为49.7cm,51.3粒,304.5万穗/hm^2,产量为4149.75kg/hm^2,较露地沟(CK1)109.10%,较露地平播K2)增产175.38%。经方差分析,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沟播产量差异不显,与周年覆膜穴播产量差异显,与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露地平播产量差异极显,覆膜沟穴播还可明显改善土壤墒情,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地温。可在庆阳地区及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耕层含水量、产量都优于不覆膜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通用全膜垄沟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单垄侧播,较露地栽培产量明显增高,在以后的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地膜种植,尤其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  相似文献   

7.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8.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T2、T3、T4和T5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根区地温;在连作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电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沟垄覆膜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pH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除T5外,其他沟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连作马铃薯出苗率,T4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沟垄覆膜处理明显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集雨保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露地栽培等5种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之间,马铃薯生育期有一定差别,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均较露地栽培提前;地膜覆盖栽培耕层土壤含水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不同起垄方式覆膜后均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使马铃薯发苗快、出苗整齐、苗壮色深、根系发达、生育期提前,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侧播;不同起垄方式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均较露地栽培明显增产,增幅达到54.6%~56.3%。在今后马铃薯栽培中,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尤其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T3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3.
覆膜栽培能够明显的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环境,增加小麦产量,三种覆膜模式中,以全膜平铺产量最高,全膜覆土穴播次之,膜侧沟播最差。  相似文献   

14.
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集雨效果、保水效果及经济性状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膜侧沟播、施水沟播3种集雨沟播种植方式均明显优于露地对照,可在不同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以覆膜沟穴播种植春小麦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692.6kg/hm^2,较露地对照平均增产51.0%,而膜侧沟播种植和施水沟播种植的平均产量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38.0%和20.8%。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技术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除草、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效。作者通过试验秸秆还田与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耦合对马铃薯生产影响来评估秸秆还田纳入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马铃薯种植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和7.6%;并且水分利用率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28.47%和10.35%。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覆膜方式是减缓晋南冬小麦干旱缺水、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全膜垄作沟播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全膜垄作沟播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覆膜垄作沟播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88.83%、29.24%和77.90%;能显著缩短旱地玉米的生育前期,延长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 d;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平均干物质产量较不覆膜平播提...  相似文献   

19.
<正>八、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内容简介: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指采用微垄膜侧沟播地膜覆盖及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轻简栽培技术于一体,实现旱地谷子集雨保墒高效生产的综合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微积流、保墒、增温作用,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采用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谷子单产提高30%以上,实现了谷子高  相似文献   

20.
沟垄覆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_1)、全膜垄播(T_2)、全膜沟播(T_3)、半膜垄播(T_4)、半膜沟播(T_5) 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土壤pH、电导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醇类、酚类、酰胺类化合物;与CK相比,沟垄覆膜栽培可显著降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及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酸类物质最高降幅达55.22%.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达23.8%~34.1%,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各处理较CK速效氮含量提高11.47%~45.91%,速效磷含量提高17.88%~36.96%,速效钾含量提高1.77%~16.71%.【结论】沟垄覆膜栽培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马铃薯对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有效缓解了因化感物质积累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尤其以全膜垄播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