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通过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被行业同仁所重视,已成为蚕农增收、行业增效的重要措施。江苏省养蚕布局经历了春种秋养、“三秋改二秋”之后,对布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蚕种何时出库,桑园如何管理以及对单产的影响上。目前,全省各地养蚕布局呈多极化格式,没有一个主流。随着茧丝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蚕茧生产和茧丝绸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茧质和丝质直接影响着鲜茧的收购价格,影响蚕农的收入,因此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对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基层农药经营市场较乱,桑树治虫可用药品种单一,且长时间使用后防治效果下降,导致桑树害虫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对桑树危害加重,特别是秋季桑叶产、质量下降。同时因农户用药及操作不当使得家蚕中毒事故频频发生,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为保证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要按照桑树害虫在本地区发生的特点,结合养蚕布局、科学合理地做好桑树害虫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来东台地区安丰、梁垛、富安等镇蚕农几年来的桑树害虫防治实践,就当前农村桑树害虫防治技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型标准活动简易蚕棚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中国蚕业》2006,27(1):37-38
近年来,阳城县养蚕生产为顺应市场变化和蚕农要求,加大力度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特别是针对目前本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扩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县蚕桑服务中心组织科技人员研究攻关,最近成功制造出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蚕农收入,我们对桑田间作食用菌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出桑田间作草菇是提高桑田综合效益的最好途径。因为按我地现在的养蚕布局,6~8月是养蚕的闲季,有足够的劳动力搞桑田间作食用菌,走综合发展之路;同时,7~8月是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桑树的遮荫有利于食用菌生产。而且,草菇的生理特性是高温型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以35℃为最快,子实体生长以32~34℃为最好,低于28℃出菇性能差,6-8月的养蚕间隙正是草菇的最适栽培季节。所以,根据无锡市现在“一年二期”的养蚕布局,利用6~8月养蚕闲季,在桑田栽培草菇,将有效提高桑田亩产效益,促进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5.
刘洪 《四川蚕业》2015,(1):30-31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日益突出,为了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必须增加每户蚕农的养蚕量,提高蚕茧质量,从而增加其养蚕收入。为此,我县于2013年起,试验并逐步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养蚕布局的调整,对桑树管理、劳动力时空分布、蚕茧收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两年的实践证明,加强桑树栽培管理,均衡各季产叶量,特别是增加春季和晚秋季的养蚕量是多批次滚动养蚕增加蚕农收入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县选用萌芽开叶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柳州市2010—2014年5年间的桑园面积与养蚕、小蚕共育、养蚕农户数及规模养蚕、蚕农协会和缫丝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柳州市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从生产过程中的政策引导、蚕桑人才培育、蚕农素质、缫丝企业的市场竞争、当下农村劳动力的匮乏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短板;提出了工业强柳、以工促农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大力引进蚕桑产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培育本土实战型人才队伍,并以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不断发挥和强化蚕农协会作用,因地适宜地开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起,国际市场生丝走俏,国家对收购蚕农的鲜茧价格作了相应的调整,调动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养蚕需种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蚕茧产量也不断地随着发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蚕农养蚕的单张产茧量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蚕种的品种、数量都不能满足养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逐渐蔓延增多,因烧种而造成蚕种更紧缺。据报道:1988年全省烧种达53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村自有桑树受劳动力分配和养蚕布局的不同,大部分采用冬季重修(春伐)的剪伐方式。这种剪伐方式使桑叶分布于夏秋两季,一年可多次养蚕,提高了蚕室、蚕具及土地利用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桑树管理技术的原因,导致种叶不平衡,不但没有达到提高蚕室、蚕具和土地利用率的目的,反而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使蚕农养蚕心里受到挫折。笔者集多年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的技术优势,是蚕桑科研和生产部门储备了不少优良桑、蚕新品种和配套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养蚕量小面宽,多数蚕农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科学栽桑养蚕知识普及程度差,多数蚕农缺乏管桑、养蚕技术。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10.
何建梅 《四川蚕业》2012,40(4):39-40
<正>兴文县蚕桑产业受农村劳力缺乏和产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影响发展缓慢。近年来,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采取省力化养蚕、熟蚕自动上蔟以及养蚕布局的革新等措施,在产业下滑情况下,兴文县仍然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局面,为蚕农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概述目前农村蚕业生产是千家万户蚕农养蚕。由于分散、面宽,设备简陋,蚕农对农药的种类、用量、浓度、施用适期、范围和方法,防治安全规程等,缺乏严格掌握和控制的情况下,无论在春季、夏季或秋季的养蚕  相似文献   

12.
张莉 《蚕桑通报》2007,38(1):63-64
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增加蚕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由于生产形势、社会条件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宿豫区蚕农的养蚕布局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谈蚕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何丽华 《中国蚕业》2003,24(3):65-66
蚕桑生产仍是浙江省重点蚕区未来若干年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蚕桑生产内在的矛盾,蚕桑生产正面临着新的问题,诸如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养蚕地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复杂的养蚕环境和目前农村的省力化养蚕技术,茧价的上下波动幅度较大等多种原因,使得蚕农疏于防患,致使近几年来在农村不时有病蚕和大面积不结茧蚕发生,极大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蚕茧生产效益的最大隐患。现就目前浙江省蚕区的蚕病发生现状与原因作一初步的分析,并就防治措施和对策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廖文英 《蚕学通讯》2006,26(3):42-4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育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场已占到了8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场种茧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原蚕点防病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蚕种场与乡、村密切合作,做好管理工作1.1做好技术培训组织蚕农认真学习和贯彻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养蚕前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防病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县蚕农习惯于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3次“土壤施肥”的夏秋施肥形式(简称A式)。但该种方式常因土壤施肥次数多、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尤其是8月中旬的土壤施肥,因桑树林封行,施肥工作量更大)而不为蚕农所喜爱。现时,因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蚕农频频外出经商、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蚕桑生产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弱化和部分蚕农怕麻烦、图省事等因素,往往仅在6月中旬重施一次夏伐肥,不施秋肥(简称B式)。这种施肥方式容易造成浪费,更不利于桑树生长和养蚕生产,生产实际中不宜提倡。近年来,我县对夏秋期养蚕布局又进行了调整(不养夏蚕,…  相似文献   

16.
<正>荣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清末《荣县志》中即有记载。荣县现有桑园2700hm~2,养蚕4.2万张,产茧1500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5000万元,是广大蚕农增收致富的一个好产业。荣县从2014年开始与气象部门合作,通过气象预报与桑树生产情况相结合,摸索各季蚕种最佳出库时间,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目前养蚕布局形成了"双轨制",大面积生产全年仍养春、夏、伏、秋和晚秋5批蚕,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则养8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蚕桑生产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我省沿用多年的养蚕布局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每季蚕的饲养量和饲养时间,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改革养蚕布局势在必行.南阳市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周口鹿邑蚕业服务公司以市场需求、质量优先、提高效益、因桑制宜、尊重蚕农意愿为原则,以改变饲养数量、时间为重点,推迟春蚕、适养夏蚕、少养秋蚕、养足晚秋,实行"全年春种育"的分期布局,为我省养蚕布局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淳安县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具体措施,即锻造高素质服务队伍,调整养蚕布局,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极力推广“十天养蚕法”和推广大蚕地蚕育技术等,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从而促进蚕农增收、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涟水县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但蚕农守旧和懒汉思想严重,养蚕一直沿袭多年的老框框、老套套,蚕桑生产水平较低,全县平均张产茧一直在40kg左右徘徊,成为蚕农养蚕增收的瓶颈。我们根据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将全县养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