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表现:一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二是林地养分的匮乏;三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并从林地土壤酶活性下降、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有毒物质的累积3个方面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对合理轮作、混交、林地施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环洞庭湖区中龄期杨树人工林需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对7年生的杨树人工林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及其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区中龄期杨树树体养分与土壤中多种养分呈极显著相关性;氮、磷、钾肥通过合理配施,对胸径生长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树高生长量则差异不大;施肥处理16号(0.6 kg/株氮肥、1.5 kg/株磷肥、0.15 kg/株钾肥),林木平均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分别为6.07 cm和5.84 m,相比对照CK增长率分别可增加10.58%和7.11%,综合表现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30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显著。杨树人工林的边缘效应率达1.26,边缘效应深度达林内30 m,边缘部分杨树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林内,多出108.6%。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显示,土壤养分含量随着边缘的深度不断深入,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并随着边缘深度的增加,升高的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间伐对杨树大径材生长的影响,按人工林不同间伐方式和强度设计了4种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3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30%)、5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50%)、50%强度的机械伐(机械50%),探讨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大小为Ca>K>N>Mg>P;4种处理的凋落物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变化趋势均为8-11月最多,分别占年归还总量的76.48% ~79.68%和80.35%~90.46%.该研究结果为杨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人工林地力潜在的衰退趋势,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境内26年生杨树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下的土壤养分衰退趋势均不明显,客观地反映了这2种人工林在该地区造林26年后土壤养分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地区人工林的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树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是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技术。在阐述杨树养分特性和养分诊断技术的基础上, 分别从施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施肥技术方面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杨树施肥研究, 并提出3点建议:形成适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品种无性系的施肥技术体系; 注重和加强淋溶、水肥耦合等施肥机理的研究; 借鉴农业先进施肥技术, 摸清杨树与土壤的养分供求关系, 实现林业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市为例,根据国内杨树人工林营造的研究成果,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典型调查,就杨树人工林中存在的品种或无性系选择、地力衰退、施肥及林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结合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文献,简要阐述了施肥、间伐强度、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和灌溉等营林措施对我国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土壤退化、林地地力衰退和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等与人工林地力衰退相关的概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表现:一是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及主要体现,二是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三是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包括杨树人工林地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酚酸类物质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等;分别从平衡施肥体系的建立、新型肥料的施用和杨树人工林的连作与轮作、纯林与混交林营造的角度对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