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2.
柑桔木虱传递柑桔黄龙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主要媒介昆虫。几年来的试验初步表明:无病植株上繁殖木虱成虫,在病树上吸毒20—30天以上就可传病。黄龙病病原在成虫体内约经20—30天循回期、带毒后木虱成虫,虫口密度大(20头/苗以上),吸食传毒1天即可发病;虫口密度小(1—5头/苗),吸食传毒7—14天也能传病。潜伏期一般2—8个月,个别株2年才发病,病梢于冬季回接,3—5个月后也表现出和虫传发病苗相同的斑驳状病症。 相似文献
3.
4.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弓黄毒蛾Euproctis diploxutha Collenette是我省一种较常见的果树林木害虫,其生物学特性经1981—1982年在南昌郊区的调查和饲养观察,已经基本查清,现逐项分述如下: 1.食性主要取食植物有:苦莓、玖瑰、金樱子、蔷薇、月季、李、梅、茅粟、板栗、狼把草、扛板归,还见取食梨、糖梨、麻栎、榆、乌桕、桃、枇把、山桦、算盘子、毛白檀、蓖麻、小麦、花生、绿豆、南瓜、大豆、丁香蓼、拔葜等。2.代数和发生期一年发生3—4代,4代为主,世代重叠。以4—6龄幼虫在枯枝落叶、草丛根际等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旬—5月上旬结茧化蛹,4月底—5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6月初产卵。第1代幼虫5月中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7.
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rti Mcg又名瘤皮红蜘蛛,是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发生普遍而严重。室内饲养一年可发生16代。冬季低温时,一部分红蜘蛛转到潜叶蛾为害的夏秋梢卷叶内或树干伤疤皮缝等处越冬,一般每年3月上旬开始为害,4—5月盛发,高峰期每叶平均虫口达30—50头左 相似文献
8.
毛叶桑寄生(Loranthus yadorikiSieb)是长江中下游各省较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于栽培或野生的林木和果树。赣南某些山区柑桔受其为害,造成损失。信丰县古陂果园场温州蜜柑1977年开始有零星寄生,目前,全场1187株18年生蜜柑受害株率达10—25%,单株寄生枝在2—4枝以上,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对其发生和为害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3~1985年间,对南昌郊区葡萄斑蛾Illiberus tenuis Butler 的生物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室内饲养,现简要报道如下。本种主要为害葡萄和野葡萄,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茧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1983年为3月24日,1984年为4月 相似文献
10.
健壮刺蛾寄蝇(Chaetexorista euta-chinoides Baranov),属双翅目寄蝇科,以幼虫寄生在黄刺蛾幼虫体内。通过对2000多个黄刺蛾越冬茧剥查与饲养,对此寄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沙棘线角木蠹蛾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是1958年建平县从西北引种栽植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营造,因其独具的防风固沙,耐瘠薄干旱,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的优良特性,一度成为朝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推广的造林树种.到20世纪90年代初累计人工栽植面积达到8.56万hm2.由于最初栽植的树龄已达20年,加之干旱树势渐衰,引发沙棘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et al)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柑桔木虱(Dai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桔黄龙病的传病媒介,它的发生与柑桔黄龙病的流行密切相关.1982年以来,作者在参加全区柑桔黄龙病和柑桔木虱普查后,又多次对灵川、兴安和灌阳三县进行调查,同时在兴安和灌阳县设立监测哨,定期对柑桔木虱的动态进行调查监测.1987年8~10月间,又对1982年普查时未发现柑桔木虱的兴安等7个县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7个县全都有了柑桔木虱发生,柑桔木虱在广西的分布北缘已到了最北县份.作者以调查的结果绘成《广西柑桔木虱北延情况示意图》,此图可见,1980年以来,广西柑桔木虱有两次大规模和一次小规模北移;第一次大规模北移该虫的分布北缘线由1980年的北纬25度向北推移了0.5度,分布范围扩大了7个县(市);第二次是小规模北移,分布北缘线仅向北延伸了15公里.第三次大规模北移,分布北缘线由北纬25.5度又向北推移了0.5度,分布范围扩大了7个县.经过上述三次北移,该虫在广西的分布范围扩大了14个县(市),致使广西全境都有了柑桔木虱发生.作者对柑桔木虱逐年向北迁移的原因作初步分析:1、柑桔木虱大规模向北扩散的最可能途径是:随气流迁移.如上所述,在短短的几年里,此虫就作了三次北移,范围波及14个县(市).如不是借风力作迁移,是不可能达到的.2、大量的虫源是柑桔木虱北延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