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花香水稻闻名全国,水稻是五常市主要种植作物,近年,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升高,水稻倒伏现象也逐年增加。水稻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后谷粒灌浆期,是水稻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开展水稻抗倒伏研究,对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影响水稻倒伏的内因内因指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性,其与植株高度、茎秆组织机械强度、茎秆韧性以及地上部各节间的长度密  相似文献   

2.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倒伏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各地发生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季节多暴风雨的地区,更容易引起倒伏。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三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的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玉米倒伏的原因1.1种植密度不合理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不…  相似文献   

3.
1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 1.1气候原因 东北地区的夏季多雨、大风。每年7~9月份,高温、多雨天气使玉米茎秆的生长速度加快,由于多雨阴天造成日照不充足,这样就容易使玉米的茎秆发育不良。大风则为玉米倒伏直接提供诱因。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多年来,受厄尔尼诺强对流气象影响,我国气候冬季变暖,促进了小麦冬季生长发育,导致分蘖增多,群体增大,穗发育进程加快,形成旺苗;使养分消耗过多,光合产物积累少,苗弱而不壮,导致小麦不抗冻易早衰,拔节后茎秆软弱,籽粒灌浆后因穗重增加极易发生倒伏,造成减产,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小麦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播期过早、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秆性状与倒伏性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选取3个代表性的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株高和穗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度、穿刺力、茎粗和穗位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玉米籽粒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茎秆倒伏和欧洲玉米螟(Oatrinia nubialalis;ECB)危害的影响。欧洲玉米螟会影响茎秆倒伏,同时会通过生理效应直接引起减产,而这些生理效应会降低植株生产和转送光合产物的能力。尽管在改良植株的支撑能力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茎秆倒伏仍然是—个主要问题,并且茎秆倒伏抗性育种仍然是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倒伏年年都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笔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除自然灾害外,栽培管理不当也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小麦倒伏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正确地预防小麦倒伏现象的发生。一、倒伏的原因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茎倒是由小麦播种量过大、肥水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根系浅和后期浇水后遇大风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正>谷瘟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以叶瘟和穗瘟最重,危害较大。据调查,近期谷瘟病在河北省南宫市普遍发生,尤其是春播谷,已抽穗还未防治的地块,叶瘟发生较重,发病率88%左右,叶片上已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连成一片;夏播谷发病较轻,发病率64%左右,去年发生谷瘟未及时防治的地块有的造成减产100~150公斤,望广大农民及时防治。1.症状。苗期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谷子拔节后以叶片感病为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倒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作物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风雨、栽培技术、植物本身特性以及支持土壤系统等的多重影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作物倒伏与否主要受到4个系统共同制约:气候因素、生态因素、栽培因素和植物内在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茎秆倒伏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玉米F1代杂交组合(DF-1×DF-2,DF-1×DF-3,DF-1×DF-4,DF-2×DF-3,DF-2×DF-4,DF-3×DF-4)为材料,研究了密度、组合方式和农艺性状对玉米F1代杂交组合成熟期茎秆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茎秆倒伏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6个F1代杂交组合中4个组合茎秆倒伏率显著的增加,而2个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组合方式对玉米茎秆倒伏具有显著的影响,自交系DF-1组配的3个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居于前3位,105 000株/公顷密度时DF-1×DF-3和DF-1×DF-4的茎秆倒伏率分别为94.64%和62.80%,这表明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茎秆倒伏率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上节间数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茎粗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与穗下节间数、穗叶宽、穗上叶宽和穗下叶宽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可用于抗茎倒基因定位及基因挖掘研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这表明通过高密度筛选获得抗倒耐密的F1代杂交组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抗倒伏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材料,设置0、100、200和300 mg kg–1烯效唑干拌种处理,研究倒伏习性、产量、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探讨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烯效唑干拌种浓度的增加,产量、茎秆抗折力、第2节间粗、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先增加后降低,倒伏率、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第2节间长先降低后增加。当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200 mg kg–1时,能有效优化甜荞茎秆结构,改善茎秆质量,减小倒伏风险,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一种高秆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栽培不当或者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最容易发生倒伏,严重时影响产量。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茎折断3种类型。1正确认识引起玉米倒伏的诸多因素1.1品种原因不同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度、根系发达程度、茎秆粗度和机械强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抗倒能力也有所不同。易发生倒伏的品种有:龙单16、合玉20、牡单九等,这些品种在黑龙江省曾大面积推广种植,产量较高,由于长时间种植种性退化、倒伏严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小麦以套作为主,因有效穗不足而使产量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目的是提出该地区套作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抗倒伏能力,确保有效穗和最终产量。2009-2010和2010-2011连续两年度,选用主推品种川麦42,在纯氮120 kg hm-2和180 kg hm-2 2个施氮水平下,按60、120、180、240和300万株 hm-2密度进行带状种植,对小麦群体发展、茎秆形态特征和倒伏机械特性进行了行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边行、次边行和中间行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茎蘖数和有效穗增多,但单株干物重及其在穗中的分配比例下降,茎秆质量降低。群体发展和个体质量在拔节后表现出显著的边行优势,成穗率、有效穗、单茎干物重、节间粗度、茎壁厚度、节间充实度和机械强度均以边行最优;同时密度对边行优势有显著影响,在180万株 hm-2密度下,边行的有效穗基本达到饱和;密度继续增加时次边行和中间行的有效穗显著增加,并伴随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单茎干物重降低、干物质分配在穗中的比例减小、节间充实度和茎秆机械强度急剧下降、倒伏时期提前、倒伏指数和倒伏程度增加。增加施氮量有提高中间行茎秆机械强度和降低倒伏指数、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趋势,但总体表现不显著。因此认为,120~180万株 hm-2种植密度有利于套作小麦个体和群体质量的协调,是南方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抗倒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生产过程中,空秆、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往往对生产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一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二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因此,探讨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1玉米倒伏除气象因素外,还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作物抗倒伏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由内外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人们在倒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创立了许多评价方法。笔者从作物茎秆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结构、力学原理和QTL定位等方面对抗倒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多少与倒伏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作物的株高、茎节的长度、单茎的鲜重以及维管束的面积、密度、视野中的数量等许多形态显微结构与倒伏亦有关系;许多专家利用力学原理对多种作物的抗倒能力进行了实验,最后,对研究作物倒伏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玉米倒伏的原因1.1品种不抗倒伏种植的品种株型高大、结穗部位较高、根系不发达、茎秆细弱、韧性不足的容易引起倒伏。尤其是株形高大的品种,株形越高,对风的阻力越大,倒伏的风险越高。所以,培育矮秆抗倒伏品种是当前的重大课题之一。1.2种植密度过大当地常规种植方式是采用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即行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倒伏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成本增加,籽粒生理成熟后无法继续田间站秆脱水,影响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关于玉米抗茎倒伏相关的性状,前人从植株形态、节间形态、解剖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同时这些性状对茎秆抗倒性作用大小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茎秆力学测定方法、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的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内容,希望为进一步研究玉米抗茎倒伏相关性状及其评价方法,培育抗倒伏品种和优化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菌核病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但以终花期至接近成熟期发病较重,菌核病危害油菜叶片、叶柄、茎秆、花和荚,但以茎秆发病最重。感病植株其叶片、茎秆、花瓣、常易腐烂,病荚往往提早枯死,茎秆腐烂而造成大量倒伏。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20.
刘海春 《种子世界》2014,(12):49-50
<正>河北省中南部是我省夏玉米集中种植的地区。这一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造成地块减产15%~25%;中度倒伏造成减产25%~50%;重度倒伏造成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倒伏成为玉米减产最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和补救方法。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品种原因现在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多达几十个,虽然都经过了本区域的审定,但是抗倒性上有很大的区别,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