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力保障,影响着"三农"全面发展的大局。本文试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为研究内容,对河南省鲁山县团城乡11个村集体经济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鲁山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见解。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48-150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农村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德宏州农村集体经济面临整体发展不平衡、组织功能减弱、产业市场竞争力弱、资产监管不完善、集体股份权能改革难等问题。立足乡情村况,通过破解观念误区、筑牢集体组织发展合力,突出特色优势、推动集体经济错位发展,紧扣确权赋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紧密利益联结、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财务监督、拓宽集体项目融资渠道等新路径,发展壮大德宏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采用熵权-综合指数的方法,对保定市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9—2017年保定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各阶段增长速度出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对比各县农业产业指标,发现空间差异明显。经研究发现造成时空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基础、政策、资源禀赋、区位、交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等。针对保定市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应积极发展多种产业模式,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北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发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自身动力问题,还有体制机制、政策制定等系列因素都会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实际,结合他山之石,从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到人才激励、社会资本、村民主体地位等六个方面提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巩义市通过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其他地方存在的共性问题。建议从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建设、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需要先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问题。粤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推动力量不足、农村产业融合主体能力良莠不齐、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开发不完善及数字化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应从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力度、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培育壮大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掘粤西地区特色产业品牌、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进粤西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易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6-17,2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经济产业调整和发展状况,不仅能够显性地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在乡土社会中取得的成果,又能够顺应新时代中国新农村发展需求,帮助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为此,该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少数民族地区B村为例,通过对现阶段B村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其在为产业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振兴乡村产业的落脚点在村(社区),加快推进村域乡村产业兴旺,可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通过梳理湖南村域总体发展特点、村域产业生产要素现状特点以及村域乡村产业产出情况,分析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湖南村域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融资乏力,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金融支撑和科技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宗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村社会治理改革,实现农村富裕和农民幸福生活的目标。从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看,其在农业、科技、旅游业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政策指导不到位、高素质人才短缺、利益主体间联结不够紧密、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建设效果差等因素,导致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云南省应通过有效的政策指导,投入更多发展资金,加深利益主体间结合,并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以推动云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鹏 《甘肃农业》2024,(2):66-7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农村电商以其契合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适配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的计划并且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多重优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动力。通过对江西省玉山县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玉山县脱贫攻坚前后在农村电商方面采取的发展政策和实施成效,探讨农村电商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路径,为利用农村电商这一重要力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当下发展的重点。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因此必须要政府部门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发现制约因素,从而寻找完善对策。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通过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业兴旺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举措之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 四川省为例,在分析近年来四川农村电商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利用优势 资源,改进现有问题,促进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产业的兴旺,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现阶段存在着产业选取盲目、管理过程粗放、利益联结松散、产品增值低下、人力资源薄弱等现实困境.鉴于此,可从科学系统规划、精细产销管理、重塑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产业链布局、引才聚智强化智力支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返贫现象。而对于乡村地区来讲,大力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文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就乡村产业振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农村产业与旅游行业融合的一种新型产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农村电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融合方面有巨大优势,为了促进两者深度联动发展,以泰州市为例探究联动发展新方向阐述了泰州市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的特征和可行性,介绍了联动的主要模式及现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联动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加快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加速农村产业融合的迫切性做出分析,并论述农村产业融合的几种可能形式,最后基于已有的问题提出2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当前农村的产业融合现状,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的产业振兴成效,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谭儒村由萝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谭儒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科院校+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运作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但同时存在人才短缺、营销宣传能力不足、产业链单一等问题。建议从人才外引内培、多渠道发展营销和发展多元产业链等方面发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向好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产业振兴的作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产业发展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情况,发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当地主导产业出发,从产业方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产业品牌营销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同类地区的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2017年国家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全面部署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清理集体资产、摸清家底、确认组织成员、资产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实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如集体资产产权不够明晰、监管不力、集体经济不够发达以及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从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发展集体经济、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