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每年大约生产20亿吨的谷物和140百万吨的豆类和油料种子,这意味着能产生230百万吨的各种各样的纤维性物质的副产品。谷物纤维部分主要由非淀粉多糖(NQP)组成,它形成部分细胞壁。在豆类里,NSP也起着能量贮备作用。近年来,纤维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作用引起广泛注意,主要是因为:()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2)单胃动物对作为饲料物质的NSP的利用是很差的。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食物产量却是不变的,因而,以上两个因素引起非常的关注。因此,有效地利用潜在能利用的养分来生产食物对于使未来农业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这篇…  相似文献   

2.
复合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的细胞壁主要由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组成,这些多糖影响日粮的消化利用,降低了单胃动物猪和家禽的生产性能。单胃动物不能分解玉米、豆粕及麦类副产品中的NSP。NSP是谷物的重要抗营养因子,能结合大量的水,使消化道中食糜的黏度增加,养分与消化道内源酶的作用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下降。众多试验认为大麦型日粮中含有较多的NSP,因此添加NSP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对生长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谷物和杂粕饲料中含有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这些非淀粉多糖可以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而对动物具有抗营养作用。同时非淀粉多糖可以阻止动物体内内源酶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降低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不同报道对木聚糖酶应用效果的报道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富伟 《饲料广角》2006,(19):29-31,40
1 非淀粉多糖及其危害 非淀粉多糖(NSP)是常用饲料原料的组成物质,其中存在的木聚糖、阿拉伯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作为抗营养因子目前倍受关注。大麦、小麦等原料中,NSP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乳中,加工后主要在其副产品中,因此次粉及麸皮中NSP含量明显高于整粒谷物。  相似文献   

5.
麦类原料及其加工副产品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NSP),如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等,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抗营养作用。NSP酶制剂可降解麦类等谷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因而被应用于饲料中。  相似文献   

6.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淀粉多糖(NSP)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非淀粉多糖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可直接与水分子作用增加食糜黏性,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玉霞 《养猪》2006,(5):3-3
目前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为降低饲料成本,可用小麦、大麦、次粉、稻谷等替代部分玉米配制猪饲粮。但这些谷物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NSP),其中水溶性NSP(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与β-葡聚糖)具有更明显的抗营养作用。谷物中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每年全世界大约生产200万吨谷物粮食和1400万吨豆科及油籽作物,同时生产出大约2300万吨纤维素类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的主要成分是非淀粉多糖(NSP)。谷物中的非淀粉多糖组成了细胞壁,豆科作物中的则起着贮存能量的作用。近年来,纤维素在单胃动物日粮中...  相似文献   

11.
猪日粮碳水化合物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水化合物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能量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动物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因其淀粉和非淀粉多糖(NSP)等的组成和量的不同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也表现不同,其原因之一主要为肠道各段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不同,本文就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消化代谢特性以及某些营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组织中除了淀粉以外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和抗性淀粉4部分组成,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水解。NSP能结合大量水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饲料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酶制剂被应用到各种饲料生产行业中,而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就是其中之一。非淀粉多糖(NSP)是构成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而大部分的纤维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裹在细胞壁内,抑制动物正常的消化功能,阻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日粮养分利用率和饲养效益降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去除,使细胞壁释放出营养物质,进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各方面的生产性能。因此,深入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对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NSP酶制剂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淀粉多糖(NS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麦类等谷物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单胃动物对这类饲料的利用,NSP酶制剂含有可降解这种抗营养因子的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畜禽饲料,以提高麦类等饲料的利用率。NSP酶制剂虽已有不少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尝试,但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具有特殊的生理状态,因而NSP酶制剂的应用也有很多不同于育肥猪的特殊性。简要介绍了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综述了NSP酸制剂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家禽日粮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晋明  王永军 《饲料研究》2006,(3):23-24,27
家禽日粮中黏性谷物的添加将不利于禽类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其原因是黏性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成分—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charides,NSP),如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等。它们的存在将改变动物肠道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为此,对NSP的抗营养机制作用方式,包括对肠道黏度、肠道形态学结构、肠道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与微生物的互作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以便为今后对NSP的深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禽日粮中,黏性谷物的添加将不利于禽类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其原因是黏性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成分-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如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等)。它们的存在将改变动物肠道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为此,本综述对NSP的抗营养机理作用方式,包括对肠道黏度、肠道形态学结构、肠道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与微生物的互作效应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以便为今后对NSP的深入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研究如何消除非淀粉多糖的负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NSP酶制剂广泛应用到动物饲料中,利用NSP酶能破坏非淀粉多糖的结构,使非淀粉多糖分解为单糖,来促进畜禽对饲料吸收与利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的生长率。同时它作为不产生残留、无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的促生长添加剂,已成为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1应用复合酶制剂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众所周知,非淀粉多糖(NSP)能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抗营养作用,这一作用的学说有两种:黏性理论和包被理论。黏性理论与非淀粉多糖的粘性和凝胶性有关,它们会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影响饲料的整体消  相似文献   

19.
非淀粉多糖(NSP)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小麦、大麦、葵花籽粉、菜籽粕等谷物饲料原料中大量存在,由于家禽缺乏消化这些原料所必需的内源性酶,因此对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限制了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原料在家禽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其能够水解非淀粉多糖,进而使家禽能够利用这些非淀粉多糖,并提高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文章从肉鸡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那些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NSP)、单宁、棉酚、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其中,NSP的抗营养作用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