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镇是建德市蚕茧集中产区,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占建德市近半。大同镇历来重视蚕茧质量,2005年全面普及推广应用方格蔟营茧技术,推行“新安江牌”桑蚕茧生产技术标准,蚕茧质量一直列本市前茅。2011年大同镇春蚕发种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的蚕茧试样反馈质量良好,解舒率69.3%,万米吊糙5.3次。但第二批次蚕茧试样结果,解舒率只有47.9%,万米吊糙达9.5次(见表1)。镇内两家合作社茧站,一家因为与丝厂合作收烘蚕茧,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2.
李尚军 《四川蚕业》2004,32(3):58-59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在涪城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改制两年来,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历史机遇,以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契机,依靠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灵活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与时俱进,诚信经营,使涪城区蚕业产业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2003年养蚕2.8万张,产茧1.8万担,产值1393万元,发种、产茧、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2.1%、25.4%、81.3%。公司收购蚕茧75万公斤,销售收入1300万元,实现税利200万元,上缴税金81.5万元。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上车率达95%,解舒率60%,茧层率49%,全区茧丝绸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00万元。公司先后荣获了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绵阳市星级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绵阳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涪城区政协副主席杨慧君同志荣获“绵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相似文献   

3.
【亩产茧】 1.1976年日本全国215.1万亩桑园亩产茧81.9斤;2.1976年日本埼玉县秩父郡崎定六有桑园22.5亩,全年亩产茧445.3斤。【斤茧劳动时间】日本全国1976年生产茧1斤共须劳动时间1.21小时。【产丝显】 1976年日本全国产上茧175.6万担,产丝17660.28吨,平均每100斤茧产生丝20斤。全年平均出丝率18.5%。【蚕茧损失】 1975年日本全年因蚕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损失蚕茧占总产茧的3.9%。【上车茧率】日本近年约95%。【原蚕种茧质】 1962年春长安品种茧层量0.554克,茧层率26.9%,茧丝长1751米。  相似文献   

4.
该品种是我所育成的第一个春秋兼用的高丝量四元杂交种。体质强健好养,繁殖系数高,1990—1991年室内试养成绩,虫蛹生命力91.36%,全茧量1.554g,茧层量0.354g,鲜毛茧出丝率15.38%,净度92.12分,一茧丝长1016米,超过全国夏秋蚕审定标准。1991—1992年省家蚕新品种室内品比成绩:四龄起蚕结茧率94.8%,全茧量1.56g,茧层量0.377g,茧层率24.2%,鲜毛茧出丝率15.1%,一茧丝长1001.6米,解舒率66.6%,净度92.9分,均与对照种相仿。原种试繁:发蛾率91%,克蚁产茧2.84kg,克蚁制种16.7张,分别比对照种提高3.64%、47.15%和47.79%。农村品比成绩:张种产茧29.5kg,张种产值296.69元,50kg桑产值41.18元,净度93.13分,均略高于对照种。大田生产试养成绩:原种繁殖:50kg茧制种180—204张,比芙蓉、湘晖提高15%以上,普通种单张产茧26.22kg,单张产值332.04元,比同期对照种提高10.54%和16.54%。1993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丹棱县丝绸总公司自1991年实施县委、县政府“建设2万担蚕茧工程”以来,到1995年,桑园面积已达50000亩,比1991年增长2.9倍;发种51300种,比1991年增长9.4倍;产茧2.85万担,比1991年增长5.71倍;全县人平蚕茧收入88元,比1991年增长7.1倍。实现了“工程”关于发展蚕桑生产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阶段目标。1995年收购鲜茧2.3万担,干正茧上车率达92%以上,全年综合解舒为55%,茧丝长901.6米,适干率85%,烘折235以内,正茧均价  相似文献   

6.
<正> 从1994年“全国桑蚕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1993年全国生产桑蚕鲜茧71万吨,名列全国十大桑蚕生产省份的有: 四川以产茧22.4万吨,占全国产茧总量的31.55%,雄踞十大产茧区榜首;位居第二的江苏产茧17.2万吨;浙江省去年产茧13.2万吨,退居第三位。以上三大产茧区的茧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7.
我区地处亚热带,高温持续时间长,雨水较多,桑树生长迅速,产量高,但蚕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因而饲养蚕品种的强健性十分重要。建国初期,我区全部饲养黄茧和金黄茧土种,虽然,其幼虫强健好养,但产量低、品质差,单张产茧仅7.5公斤,茧层率13%,一茧丝长约300米,鲜茧出丝率仅5%,只能缫制土丝,不适应机械缫丝需要。50年代末,从广东省引进多化白茧种“南农七号”,取代黄茧土种,成为我区2~6造的当家品种。单张产茧12.5公斤,茧层率14%~15%,一茧丝长400米,鲜茧出丝率7%,只能缫制E级以下的低级生丝。  相似文献   

8.
廖天明  刘玲 《四川蚕业》2003,31(2):51-53
近年来,高县蚕桑生产发展呈现良好势态,发种、产茧逐年增加,2002年全县发种15.5万张,产茧8.12万担,位列全省第二位。尽管“三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养蚕单产仍较低,自1996年以来,全县平均单产始终徘徊在22公斤左右,1996年最低,全县平均单产仅15.7公斤。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一方面蚕桑前景看好,茧丝绸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竞争将日益加剧.产品的质量是通向市场的"金钥匙",从茧丝绸生产的首道工序---栽桑养蚕这一基础产业上,把好茧质关,提升茧品位,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强烈呼声.东台市是全国闻名的产茧大市,自2000年以来强力推进和实施养蚕业"质量标准化"工程,通过近几年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现有桑园7670hm2 ,2002年饲养蚕种29万张,产茧11500t,产值1.72亿元,上茧率96%,解舒率75%,茧丝净度94.5分,春茧丝丝长1230m,秋茧1150m,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现将东台市从生产上开展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六化"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 ,育成了高产、优质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结果表明 :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 ;体质强健好养 ,蚕体粗壮 ,茧型大且匀整 ,产量高 ;茧丝质优良 ,茧层率 2 6 81% ,鲜毛茧出丝率 19 5 5 % ,茧丝长 14 19m ,解舒率 70 2 3% ,纤度 3 2 72dtex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 11 4 5 %、19 6 9%和 2 1 5 3%。  相似文献   

11.
柞蚕白茧品种834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仁  王非 《北方蚕业》1998,19(1):16-18
1983年,褐茧品种扎兰屯二号的44区出现淡褐色茧新类型,从1984年开始,通过系统分离,人工选择,精选白度,于1994年育成了我区第一个柞蚕白茧品种“8344”。该品种属青黄系统,二化性,中熟品种。幼虫体色为青黄色,成虫为芒果棕色。茧层白度42.30度,生丝白度51.92度,茧丝白度分别比扎兰屯二号提高22.90度和10.62度。解舒率为52.62%,回收年65.16%,丝质优良。通过中试和大面积生产鉴定表明,该品种生产性能好。滞育蛹率98%以上,适合在二化一放地区放养。  相似文献   

12.
针对蚕丝被消费市场对原料茧的巨大需求,利用茧型大、茧层厚的家蚕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并结合纯系分离定向选择技术,育成了万蚕产茧层量高、茧丝纤度粗的蚕丝被生产专用家蚕新品种丝棉1号.该品种具有孵化眠起齐一、熟蚕齐涌、茧型大、茧层厚、双宫茧率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16.05%和22.75%,茧丝纤度>3.556 dtex,出丝率高出对照品种0.89百分点,出棉率比对照高3.29百分点,丝棉的压缩率(55.20%)和回复率(93.0%)均达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指标要求.丝棉1号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华东地区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春茧价格一直下滑,2008年富阳市春蚕的饲养量8600张,平均张产47.5kg。茧价16.40元/kg,每50kg茧与上年相比减218.00元,减幅26.5%。使用方格蔟的茧比普通茧每50kg提高200.00元收购,说明只要茧质好收购部门(用茧单位)愿高价收购蚕茧。现在情况是茧质量普遍下降,所以茧价一直不能提高,根据富阳市2008年春茧质量调查统计,平均一茧丝长1065.58m,解舒率53.06%,净度89.23%,上茧率75.01%,出丝率32.58%。  相似文献   

14.
<正> 观太乡: 九六年春、夏、秋三季养蚕7100张,产茧203770公斤,产值241万元,单张产茧量28.7公斤,单张产值340.67元,平均每公斤茧价11.87元,单张产茧量、产值分别比去年增加11.7%、57.7%。通过“公司+农户”二次返利,蚕农获返利金额168587.2元,每公斤鲜正茧平均返利1.37元;其中,最高返利金额3元,平均返利2元以上的占返利样茧的40.6%,主要蚕茧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平均解舒丝长693.49米,上车率90.9%,健蛹率84.2%,解舒率提高20%。 养好蚕、卖好茧,为观太蚕桑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5.
海安县海安镇从1996年开始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桑园丰产方、示范方5040亩,由于组织措施层层落实,加大力度推广桑园标准化栽培模式,注重桑园投入,桑树群体结构逐年提高,并以桑园丰产方、示范方推动了全镇桑园的培管水平,显著地提高了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8年全镇养蚕46003张,产茧1822.9吨,茧值2933.36万元,平均亩桑发种3.2张,亩产茧126.8kg,亩产茧值2040.46元,亩桑发种、亩产茧、亩产值、张产茧等指标,比建设桑园丰产方前的1995年分别提高18.8%、26.2%、6.7%…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春用家蚕新品种春&#183;兰&#215;玉&#183;帛。经四川省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蚕体粗壮,茧形大且匀整;产量高,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215;皓月提高1.02%、3.65%、4.00%,分别比对照种871&#215;872提高2.65%、6.32%、2.45%;茧丝长、解舒率、洁净、鲜毛茧出丝率分别为1256m、90.77%、97.60分、19.90%。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四川、重庆等西部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7.
家蚕新品种“9·10×7·11”中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7、2008两年春秋两季对家蚕新品种“9·10×7·11”的杂交原种在原蚕基地进行中试,“9·10、7·11”原种茧平均死笼率分别为3.05%、4.78%,分别与同期两广二号(9·芙、7·湘)原种茧的平均死笼茧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61.19张、41.16张,比同期两广二号分别提高11.52%、9.50%,正交品种间有显著提高,反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22张、2.71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该品种杂交原种表现为好养、蚕种产附好、不良卵少、繁育系数高等特点,是一对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由于“蚕茧大战”恶果没有消除,加之蚕茧收烘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淡薄,蚕茧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收入,巩固蚕桑生产,徐州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近两年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配套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春期全市发种21.4万张,生产蚕茧7625吨,平均张产35.75公斤,比1995年同期增长4.4%,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春全市从13个最好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只有5个样茧解舒率达60%,上茧率达95%,解舒丝长700—750米。而1996年春从7个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干茧出丝率平均达41.36%,茧丝长平均达1252.1米,解舒丝长平均达864.6米,解舒率达68.48%,上车茧率平均达99.16%,上述指标比1995年同期全面增加(抽样庄口试  相似文献   

19.
桂蚕H9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特殊用途家蚕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结茧率为97.29%,虫蛹率为95.99%,一茧丝长为849.51m,解舒率为74.09%,净度为91.84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单张产茧量为31.47kg,一茧丝长为712.0m,解舒率为68.06%,净度为92.26分。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方面两者相仿,产量、一茧丝长、净度等主要经济性状均略低。天然黄色茧率100%,且茧色较均匀,是一对强健性天然黄色茧特殊用途蚕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