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鸡毒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Infection,MGI),通常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是由鸡毒支原(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引起的鸡的一种慢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对养禽业危害十分严重。本病常与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并发或继发,使损失更加严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进行防制,经济、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 (MG)又称鸡败血支原体。MG感染又称为慢性呼吸道病 (CRD)。鸡毒支原体病是影响养鸡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呼吸罗音、咳嗽、鼻漏 ,并可见到气囊炎。通常因各种诱因引起此病暴发 ,也可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 ,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IB)、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鸡新城疫 (ND)、鸡传染性鼻炎 (IC)和鸡大肠杆菌病等。MG感染可造成肉鸡的胴体等级下降和废弃 ,饲料报酬降低 ,生长速度缓慢 ;蛋鸡产蛋量下降 ,蛋质量差 ;种鸡所产合格种蛋少 ,受精蛋出雏率低 ,所孵小鸡成活率低 ;受感染的鸡群易于继发或并发其他…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感染常称之为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其特征是呼吸啰音、咳嗽、流鼻涕、结膜炎。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且病程很长。气囊病是一种严重的气囊炎,这是由于MG感染或是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时并发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是新城疫),通常还有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15):28-28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flus paragallinarum)所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鸡主要以鼻黏膜发炎、流鼻涕、眼睑部水肿和打喷嚏为特征。在温和病例,本病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量下降。而在严重病例,特别是与鸡败血霉形体(MG)、禽痘(FP)、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霍乱(FC)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疾病并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鸡和火鸡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是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常伴发跛脚(关节炎和滑膜炎)、共济失调(大脑和皮层的实质性坏死和脉管炎)和眼部病变。鸡毒支原体感染通常被命名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和鼻漏。火鸡支  相似文献   

6.
冬季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源于冬季鸡舍通风和保暖之间的一对矛盾。鸡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常见且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或以表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霍乱、白喉型鸡痘、禽衣原体病、曲霉菌病等。此外,一些弱毒疫苗的使用所引起的反应,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鸡新城疫I系苗、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法氏囊疫苗等也会导致鸡出现呼吸道异常反映。引起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有时为微生物造成,有的为疫苗接种反应或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因而对于鸡呼道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弱毒疫苗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宜稳定剂,经冻干制成。该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生长发育鸡群和产蛋鸡群中广泛发生,使淘汰的鸡数增加,蛋鸡的产蛋量减少10%~40%,从而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病以水平传播为主,慢性病鸡或健康的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秋季和冬季多发。当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不良因素时,常导致本病大批发生。另外,常继发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并且与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鸡毒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一种重要的禽呼吸道病原,被认为是鸡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首要原因;由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并发症,称之为有并发的慢性呼吸道病,是当前鸡场中最常见到的疾病.由此引起的鸡或火鸡的气囊炎或窦炎在屠宰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胴体的降级、废弃,饲料转换效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主要源于冬季鸡舍通风和保暖之间的一对矛盾。鸡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常见且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或以表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霍乱、白喉型鸡痘、禽衣原体病、曲霉菌病等。此外,一些弱毒疫苗的使用所引起的反应,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  相似文献   

11.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经滴鼻,点眼和口服对90日龄的青年鸡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感染鸡无任何异常表现,但剖检可见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为阳性,说明试验鸡呈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2.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鸡肾传支)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哕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氏囊病药物等。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滑膜炎又名鸡沿液羹支原体病或称滑液卖毒形体病,是由鸡滑液零形体刚到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和健路股,引起关节肿大、滑膜囊炎、雄辅炎和亚临床上呼吸道感染,对养禽业危害较大。1997年单月我县某鸡场一批相黄鸡发生以关节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通过现场检查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传染性滑膜炎,现将诊断和防治结果报告如下。工饲养与发病情况该鸡场于1997年2月购进1日龄湘黄鸡1500羽,地面平养,饲喂本场生产的无毒变的全价料,在l-6周口粮和饮水中,间断性交替使用氟外酸、土霉素、呼乙醇等药物…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双价细胞苗的试制陈先进福建省生物药品厂350011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特点有了新变化,国内多次报导出现了IBD超强毒(VVIBDV)或变异株,使IBD死亡率大幅度上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使用的IBD疫苗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用鸡毒支原体的MG—R或MG—S6株和副鸡嗜血杆菌标准毒株HPG221(A型)和HPG668(C型)分别经特定培养基扩增,鉴定、浓缩、灭活后,按适当比例配制,以司盘和吐温为乳化剂,白油为佐剂和适当浓度的硬脂酸铝为稳定剂,经乳化制成用于防制鸡支原体病(AM)和鸡传染性鼻炎(IC)的双价二联灭活疫苗(AM—  相似文献   

16.
如何预防和控制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毒支原体感染也称鸡慢性呼吸道病(CRD) ,在火鸡则称传染性窦炎 ,是由病原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以呼吸症状为主 ,表现为咳嗽 ,流鼻涕 ,严重时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可清楚地听到湿性罗音。病程长 ,发展慢。剖检可见到鼻道、气管卡他性渗出物和严重的气囊炎。发病率高 ,造成幼雏的淘汰率上升和成年母鸡的产蛋率下降 ,死亡率低。是造成养鸡业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本病在50年代就在一些国家引起重视 ,由于该病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美国农业部1952年成立调查委员会专门对本病进行调查研究 ,经过10年的工作 ,…  相似文献   

17.
鸡毒支原体(MG)可以引起鸡以气管炎、气囊炎为主要特征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因 CRD在鸡群中广泛存在,并引起生产性能降低,胴体废弃率增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生产设苗制备能长期保存且稳定性好、高滴度的生产种毒(种毒批 )是生产的关键。笔者结合生产实际 ,制备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冻干种毒 (种毒批 ) ,实践应用效果很好 ,现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生产种毒鸡痘基础种子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冻干鸡痘鹌鹑化弱毒F2 82E4株。经SPF鸡舍提供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代 ,作为生产种毒 ,于 - 2 0℃保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基础种子由广东生物药厂提供的K3 17株。经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SPF舍提供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传代 ,作为生产种毒 - 2 0℃保存。1.2 鸡胚由…  相似文献   

19.
替米考星-新霉素对实验性鸡毒支原体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米考星(tilmicosin)是英国Elanco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种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该药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市,被批准使用治疗牛、山羊、绵羊、奶牛、猪、鸡等动物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畜禽呼吸道感染。鸡毒支原体感染(Myeoplasma gallisepticam Infection,MG)常称为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其所导致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将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BVS1)以5×106PFU剂量翅皮下注射接种4周龄的SPF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该重组鸡痘病毒能刺激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外周血液中CD4 、TCRγδ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免疫后4周用1×103.0EID50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与IB弱毒疫苗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2/16和13/16;攻毒后喉拭子IBV分离结果表明,IB弱毒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的IBV气管排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2 d,病毒的分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和肝脏的病理损伤也较对照组轻,而且病变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