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筛选出诱导西葫芦雄花的最佳时期和AgNO3浓度,于3个不同的生长时期,用3种不同浓度(300,400,500 mg/L)的AgNO3处理西葫芦幼苗。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用AgNO3可提高西葫芦第一雄花节位,增加2花芽/叶腋数,减少雌花数,且处理时间越早,第一雄花节位越高,雌花数越多;同一处理时期,随着AgNO3浓度的增加,雌花数减少,2花芽/叶腋数增加,子叶平展期和1叶1心期用400 mg/L AgNO3处理西葫芦幼苗,雄花数最多,花粉活力最高;仅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可诱导两性花产生,且随着处理时间的推迟和AgNO3浓度的增加,两性花越多,植株长势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子叶平展期用400 mg/L AgNO3处理西葫芦幼苗,诱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首次提出甜瓜和黄瓜的性别由两组四对具有显隐关系的雌性基因与雄性基因互作控制。4个雌性基因的化学实质均为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ACC合酶,4个雄性基因为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个限速酶。花芽最终发育成雄花、雌花,还是两性花,取决于赤霉素与乙烯之间量的平衡和作用方式。雄花是赤霉素诱导花药生长抑制子房生长发育的,雌花是乙烯诱导子房生长抑制花药生长发育的,两性花是赤霉素和乙烯同步持续诱导子房和花药共同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3.
西瓜3种性型花器官性别分化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3种性型(雌雄异花同株系、全雌系和完全花雄花系)的雄花、雌花和完全花3种花芽为材料,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西瓜花芽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西瓜3种性型之间性别分化起始及同种性别之间花器官发育过程并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雄花、雌花和完全花3种花芽分化首先要经过一个两性期,即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同时存在时期,在两性期之前三者不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当花芽长度为0.8~1.0mm时两性期结束,开始雄花、雌花和完全花的差异发育,此后雄花和完全花的雄蕊原基快速增大,雌花和完全花的雌蕊原基开始分化为柱头和子房。在3种花芽发育过程中,完全花的花芽在两性期后明显比同时期的雄花、雌花的花芽长度更长。全雌系中的"畸形雌花"出现在两性期后,雌蕊原基的凹陷发育过程受阻,而本该停止发育的雄蕊原基继续分化,最终发育成可产生少量成熟花粉粒的雄蕊。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甜柿‘禅寺丸’花性别分化形态学关键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雌雄同株的‘禅寺丸’柿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观察雌花和雄花芽发育进程,探究柿花性别分化的形态学关键时期。结果表明,‘禅寺丸’雌、雄花芽发育进程基本同步,均从6月持续到次年5月,可划分为11个阶段;花性别分化有两个形态学关键时期:一是6月中旬(阶段2)萼片原基发生期,此时雌花单生、雄花3朵合生的特点开始显现;二是次年4月中旬(阶段8)大小孢子发生期,此时雌花的雄蕊原基分化出花丝后停止发育,雄花的雌蕊原基在花柱和柱头结构产生后开始败育,从而产生单性花。  相似文献   

5.
硝酸银和赤霉素对西瓜雌性系诱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4):10-14
为了探索硝酸银和赤霉素对西瓜雌性系诱雄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雌雄异花同株材料‘XHB’和‘TS409’及其血缘相同的两个雌性系突变体‘XHBGM’和‘TGS409’为试材,于春、秋两季,在西瓜苗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银(100、300、500 mg·L~(-1))和赤霉素(500、1 000、1 500 mg·L~(-1)),调查了处理后植株高度、茎粗度等生长指标及各单株前30个节位内雄花、雌花、两性花的数量。结果表明,赤霉素可促使雌雄异花同株材料产生更多的雄花,但在雌性系材料上无明显的诱雄效果,植株表现徒长现象,植株高度、节间长度明显增加,茎粗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硝酸银在雌性系和雌雄异花同株材料上均可诱导产生两性花,秋季效果更为明显,且质量浓度越高,诱雄效果越好,但高质量浓度的硝酸银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甚至导致植物死亡;300 mg·L~(-1)是诱导西瓜雌性系有效产生两性花的最佳质量浓度,对植株伤害较小,秋季诱雄效果更佳,生产上可采用此方法来繁殖西瓜雌性系。  相似文献   

6.
在黄瓜花芽分化时期,少量雌性系植株用硝酸银、赤霉素等诱导可抑制黄瓜雌花原基发育,促使其形成雄花,为其它雌性系植株授粉,从而使雌性系得以保存。近年来我们在酒泉地区示范推广黄瓜雌性系化学诱雄制种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9,(11):19-21
为了研究不同化学试剂(赤霉素、硝酸银和硫代硫酸银)不同处理时期对黄瓜雌性系诱雄效果的影响。以水果黄瓜雌性系‘B51’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不同苗龄喷施诱雄剂,统计诱导雄花数量。结果表明:不同试剂相同时间喷施,诱导雄花产生的节位及集中出雄节位基本一致;不同时期,即1叶1心、2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施同一化学试剂产生的雄花数无显著差异(20节内);硫代硫酸银(600 mg·L~(-1))溶液诱雄效果最佳,表现为20节内出现的雄花数量最多。该结果对雌性系黄瓜育种材料的雌性筛选及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葫芦科的花,是在分化过程中才形成雄花、雌花和两性花的。黄瓜花性分化时,叶片中合成的某些物质输往生长点,尚未决定性别的花芽逐渐增加这些物质的含量。这时,如果生长点部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水平较低,就将抑制雄花的分化过程而促进雌性化。因此,性分化过程与生长调节物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用其调节植株生育是完全可能的。采种栽培中也不  相似文献   

9.
乙烯利对控制瓜类性别分化有明显作用。可使瓜少开雄花,多开雌花,提早成熟,增加早期产量。如用其处理黄瓜、西葫芦、南瓜、瓠瓜,可促进雌性器官的发育而抑制雄性器官的分化,使原来着生雄性花的主蔓节位上形成雌花,并使雌性花节位下移,雌花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9,(8):217-218
<正>目的与意义:在葫芦科作物中利用雌性系育种具有重要的价值,西瓜是一种重要的葫芦科作物,其花的类型包括:雌雄异花、雄花完全花、三性花、雌花完全花、全雌花、完全花和全雄花。在葫芦科作物中,花的性型受到基因、激素及环境因子的多种因素调控。赤霉素、乙烯及硝酸银被报道可以调控黄瓜性型,但在西瓜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利用4  相似文献   

11.
性分化和性表现 黄瓜的花芽一般是在生长点以下3一4节的叶芽腋部形成原基。花有雄花、雌花和两性花,但是那一种花芽的初期发育都是相同的。继萼片、花瓣形成之后,以向心方式形成雄蕊和雌蕊的原基。随即在构成雄花的花芽中雌蕊停止发育而雄蕊发达。成为雌花花芽的雄蕊停止发育而雌蕊和子房发达。 进行性分化的雄花和雌花原则上着生的节俭是不同的。在雄花节上分化几个花芽,当第一朵花确定为雌花时,第二朵以下的花就在那个时间停止分化,发育而成为一节一瓜的品种较多。可是也有一节上着生两个以上雌花的,就是“多雌花性”品种。对于靠主蔓收大…  相似文献   

12.
黄瓜性别决定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性别决定与雌雄蕊输导组织的分化和发育密切相关,如果花芽雌蕊输导组织不分化或不发达,则形成雄花,反之花芽形成雌花。如果雌雄蕊输导组织同步分化发育,则花芽形成二性花。  相似文献   

13.
板栗花芽性别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雌雄同株异花,具有纯雄花序和混合花序,其中混合花序可分化形成雄花序和雌花。在实际生产中雌雄花比例失衡,雄花过多,雌花太少,严重制约了板栗的产量。自上世纪70年代起,板栗花芽分化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蓬勃发展,发现板栗混合花芽具有可塑性,生长调节物质及树体营养水平对其花芽性别分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激素调控、合理整形修剪、增施磷钾肥和花期喷硼肥可促进板栗增雌增产。最近板栗花芽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陆续开展,但与其他植物的花芽分化研究相比,进展缓慢,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综述了板栗花芽性别分化调控研究进程,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对板栗雌雄花芽分化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实核桃花器官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解剖方法,观察早实核桃品种‘香玲’第1次开花的雌花芽和雄花芽发育特点,结果发现:在山东泰安地区,早实核桃‘香玲’雌花芽的分化从5月上旬—中旬进入形态分化临界期后,历经雌花花序分化期、花柄原基和雌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胚珠分化期;个别雌花原基还能分化出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雌花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退化。在晚实核桃品种‘青林’雌花发育过程中没有发现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分化。‘香玲’核桃雄花芽的分化从4月上—中旬次第进入雄花序分化期、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药分化期、花粉囊和花粉粒形成期。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主栽早实核桃品种'新新2'为试材,制作花芽石蜡切片,观察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结果表明:早实核桃品种'新新2'雌花芽分化分为5个时期,即雌花芽形态分化初期、雌花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花芽分化分为5个时期,即雄花序分化期、雄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花药分化期,但雄花芽分化5个阶段明显短于雌花芽分化;雌花芽完成整个分化过程需历经1年左右的时间,各时期分化时间长短不同,雌蕊原基分化期最短,只需3周左右,花被原基分化期最长,需历经33周左右跨年才能完成;雄花芽分化各阶段时间较短,一般1~4周即可完成,但花药分化需至次年3月下旬完成;雌、雄花芽相邻各分化阶段都有交叉重叠现象,雌花芽分化重叠期最短1周,最长7周左右,雄花芽分化重叠期较雌花芽短,都在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6.
激素和多胺对苦瓜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GA3(赤霉素)和CCC(矮壮素)处理下株洲长白苦瓜植株,从苗龄8~70天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第一雌花形成与茎尖内源GA3含量增高有关。开花盛期,茎尖内源IAA含量下降越小,ZT含量下降越大,植株的雌花数和♀/♂越大。分析表明,雌、雄花中内源多胺(cad)含量都明显高于无性组织,可能与性别分化有关,内源亚精胺(spd)含量变化可能与雌花的发生和发育有关,内源腐胺(put)含量的上升可能与雄花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乙烯、乙烯利和ACC对瓠瓜性别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Ethephon,Ethrel)可以促进瓠瓜(Lagenarialeucantha Rushy)雌花的产生,减少雄花的数目。但过去的试验只用了一个早熟品种,即杭州‘长葫芦’。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乙烯利的反应不同,早熟品种对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反应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迟钝。早熟品种(杭州‘长葫芦’)在幼苗期用15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雌花产生,而中熟品种(温州‘圆葫芦’)和晚熟品种(杭州‘牛腿葫芦’),则要分别用200和300ppm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不同品种对乙烯利浓度反应的差异,是与品种间茎尖组织的乙烯含量有关。早熟品种茎尖组织的乙烯释放量较多,而晚熟品种较少。但早熟品种茎尖组织中MAC[1-(丙二酰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结合态的ACC]的含量较少,而晚熟品种较多。至于温度对乙烯利诱导多生雌花的效果,则是通过影响乙烯利的分解速率而起作用的。 乙烯利水溶液不论是茎尖喷洒还是叶片喷洒,都可以促进瓠瓜多生雌花。但用乙烯气体处理时,只有当茎尖部分受到处理,才能诱导多生雌花,若仅处理叶部,则没有什么效果。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转,在促进瓠瓜多开雌花方面,与乙烯利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瓠瓜(Lagenaria siceria Standl.),又称“葫芦”、“蒲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蔬菜植物。在主蔓上每一叶腋只开一朵雄花,很少着生雌花,而侧蔓则多开雌花,少开雄花,在栽培上主要依靠侧蔓结果。但在瓠瓜花芽分化的初期是两性花,以后根据雌、雄蕊的不同发育程度,才出现雌花或雄花。瓠瓜性别的表现,除受品种的遗传基因控制外,环境条件(光周期与温度)及乙烯利的浓度等也影响性别的表现。乙烯利处理瓠瓜苗株以后,主蔓上从第10-20节可连续着生雌花,提早结果,改变了开花结果习性。 为了进一步探讨组瓜性别的激素控制、增产效应及其栽培技术,对机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西葫芦的苗期进行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结果表明:乙烯利100~200ul.1-1浓度范围喷施2次,既分别在一叶一心、三叶一心期处理,西葫芦生长表现最好.平均总雌花数增多,雌花率较增大,早期产量提高,同时对西葫芦的商品性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硝酸银对黄瓜雌性系的诱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瓜雌性系用作母本,可以降低杂种种子的生产成本。但是,雌性株本身没有雄花,致使雌性系大量繁殖和保持全雌性状的难题长时间未获解决。Beger首次应用硝酸银为诱雄剂成功地使一个黄瓜雌性系产生雄花;Ponti等进一步证实了硝酸银的诱雄效果;国内从80年代初也尝试应用硝酸银诱导黄瓜雌性系产生雄花,证明硝酸银诱雄有效。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因使用材料不同,所得试验结果不尽一致,而且这些试验都是单因素试验,对因素间的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