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六安地处皖西江淮丘陵分水岭,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常发生季节性干旱,对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极为不利。因此,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日益受到重视。具有显著节水特点的覆膜旱作技术抑制了棵间蒸发,降低了水分渗漏,可节约用水30%~60%,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水稻生产供水矛盾。1998~1999年我们从品种、栽培密度,播期和前茬作物等方面进行了水稻覆膜旱作对比试验。试验条件 :肥床旱育壮秧;大田旱耕旱整,肥料均作基肥一次施用,施纯N24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KCl150kg/hm2 。平整作畦后,畦面喷洒丁草胺等除草剂封闭…… 相似文献
2.
3.
4.
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合生存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中,而马铃薯是一种抗干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具有全年可播种的特点。但是如果在较为干旱的地区播种马铃薯,其产量就会明显下降,不利于种植户收益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要想切实提高干旱环境中马铃薯的产量,就需要种植人员积极探究可提高其产量的新种植方法。而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出现,为干旱环境中马铃薯产量的显著提高开辟了新途径。就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5.
挖掘旱地农田增产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黄烟∥甘薯周年覆膜旱作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蓄水保墒方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调整了粮经结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适合北方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的黄烟、甘薯产区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运用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生长、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和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对花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前了花生成熟的时间。玉米间作花生未覆膜条件下,玉米单产为424kg/667m2,比玉米净作少245kg/667m2,但增加了花生81.6kg/667m2,总产值比玉米净作增加489元/667m2。在覆膜间作条件下,花生产量为122.7kg/667m2,总收益比玉米净作多收入1 105.5元/667m2。说明在玉米地中间作花生能取得较高经济产值,特别在玉米地中用地膜覆盖花生间作能增加经济产值超过50%。 相似文献
8.
9.
玉米是陕西省非常重要的粮食产物,玉米高产、优质生产对于陕西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提升玉米经济效益,陕西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和生态条件采用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为玉米单产的有效增长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陕西旱作区玉米产量的因素,其次介绍了旱作覆膜栽培技术对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分析了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要点,为玉米的生产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意义和人口、土地、粮食问题一样,水资源匮乏是我国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上近年来连续干旱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解决它的艰巨性。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将面临一次水危机的严峻挑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针应该是开源与节流并举,而近期内则更应以节流为主。长期以来,水稻的传统栽培方法是,其全生育期都处在淹水条件之下,是粮食作物中耗水量最大者。 相似文献
11.
12.
14.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结合水稻水肥需求规律及生长规律科学设计形成的灌溉施肥方案,该技术适用于具有微灌条件、固定水源的农作物种植中,具有节约肥料、肥效快等特点,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文章从水肥一体化技术特点入手,阐述了旱作水稻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技术推广方案,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不断提升水稻栽培水平,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带状留茬间作减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88.7%,由于留茬带的保护作用,降低间作裸露带风蚀量幅度为42.4%~68.3%。在减轻风蚀的同时,带状留茬间作轮作保持了由于秋季耕翻松土的多蓄降水作用,降低了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和水分蒸发,同时还拦截了冬雪,播种时有留茬带保护的间作裸露带0~1m土层贮水量提高15~41.5mm。由于带状留茬间作轮作的集水、保墒和边际效应,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为12%~75%。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遵义县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分析了示范推广效果,指出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具有节水抗旱、早插早发、保温保肥灭草、增产增收等优点,可提高中低产田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阐明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表现特性, 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 常规水作(CFC)为对照,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2001—2010年)研究了覆膜旱作(PFMC)、裸地旱作(NMC)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精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糙米中铁和锌含量的影响。2008—2010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值)表明, 与CFC相比, PFMC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增产幅度达8.0%, 精米中总氨基酸含量下降3.5%, 精米中蛋白质, 糙米中铁锌含量与CFC处理差异不显著; NMC处理产量显著下降5.1%, 蛋白质、总氨基酸和铁含量分别下降4.4%、9.3%和11.9%。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 CFC条件下, 产量增加了113.6 kg hm-2; NMC条件下, 产量增加142.6 kg hm-2; PFMC条件下, 产量增加522.1 kg hm-2; 三种栽培方式产量平均增加3.3%, 糙米中的铁和锌含量平均增加3.1%和6.4%, 精米中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 PFMC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中铁、锌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同复膜方式育秧技术。提高试验研究科学水平和摸索经验。指导全县水稻旱育浅植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为探索水稻旱育秧的最佳覆膜方式 ,按省农技总站方案 ,1995年进行旱育秧不同覆膜方式试验。1 1 试点与品种品种为汕优 6 3,试点安排在沿河中界乡 ,海拔 5 5 0m ,苗床土壤大田前作油菜 ,土壤肥力中高。1 2 试验设计试验设 5个处理 :1 拱膜育秧。 2 拱膜加绿肥育秧。3 平铺膜育秧。 4 平铺膜加绿肥育秧。 5 打孔膜加绿肥育秧。苗床小区面积 4m2 ,大田 2 0m2 ,3次重复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