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7,(16):24-24
扬麦15(原名扬00-1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89-40和川育21526为亲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04、2005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2005年11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30409.7,公告号:CNA000662G。适宜在长汀中下游冬麦区的安徽、汀苏省淮南地区,河南信阳地区及湖北部分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6,(16):25-25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苏审麦200407).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同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30436.4。适宜江苏淮河以南地区种植。在扬麦158种植区均可推广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  相似文献   

4.
扬麦1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优质馒巴、面条红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为手性中早熟品种.适宜长江中下游差南及沿淮地区种植。200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粉病、赤霉病。2005年我镇种植“扬麦13号”19980亩,在旱灾、虫灾严重情况下,平均亩产355.4kg,其中两块千亩丰产方亩产达3814kg,比相邻的大面积“扬麦13号”单产增7.4%,比常规品种增21.7%。  相似文献   

6.
扬麦13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试验、示范、推  相似文献   

7.
扬辐麦4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品种权号:CNA20070263.7。已授权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独占许可。2010年被江苏省农委列入主推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在扬麦11号推广应用区域及梭条花叶病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6,(16):24-24
扬麦15(原名扬00-1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倒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国审麦2004003)。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推介品种。品种权号CNA20030409.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安徽省淮南地区、河南信阳地区及湖北部分地区种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地龙 《农家致富》2009,(18):26-26
一、品种来源 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中经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4年度通过江苏省小麦良种生产试验,并推荐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5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10.
扬辐麦二号     
《农家致富》2007,(18):24-24
扬辐麦二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具有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2003年9月以全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325)。该品种是江苏省2007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品种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绵阳30号是绵阳市农业学研究所以自创的优良种质绵阳01821为主要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方法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穗大粒多,白皮大粒,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抗逆力强,穗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粗蛋白质含量11.59%~11.79%,湿面筋含量20.1%~21.4%,沉降值13.1~5.0ml,面团稳定时间1.4~1.5min,达到弱筋小麦品种标准。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01。  相似文献   

12.
气候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早迟和轻重的决定因素。在菌源存在的前提下 ,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和湿度 ,尤其是湿度。一般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 ,雨日达 9~ 14d可导致其大流行 ,6~ 12d可致中流行 ,少于 5d可致轻流行。而据统计 ,江苏省靖江市常年 4月中、下旬和 5月上旬雨日分别为 4 .6 9d、4 .6 2d和 5 .2 3d ,降雨量分别为 2 5 .92mm、2 0 .78mm和 36 .78mm ,日照时数分别为 5 7.6 9h、6 0 .2 0h和 6 1.72h。气候条件属于中流行至大流行的范围。该市推广种植弱筋小麦扬麦 9号以来 ,赤霉病均属中等偏重发生 ,影响了产量和…  相似文献   

13.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密度及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1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总施氮、磷、钾量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研究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密度(基本苗,下同)16万/667m2左右,总施氮量14 kg/667m2,氮肥运筹(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7∶1∶2时,宁麦13号表现产量高、品质好。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宁麦13号籽粒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降低,但超过一定的范围,随着密度增加其籽粒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增加;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氮肥运筹比例的前移,宁麦13号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扬麦13号小麦适宜密度、肥料及其运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号密度、肥料及其运筹方式试验,初步归纳出上述三因素对该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植株主要性状指标、产量结构和产量的效应,进而明确了该品种在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技术:每667m^2基本苗15万~16万、施N量12~14k,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  相似文献   

16.
华麦12为弱筋小麦新品种,其主要品质指标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吸水率、稳定时间等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种标准,且表现为矮秆、高产、稳产。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宁麦13抽穗至灌浆期喷施粉锈宁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粉锈宁能显著提高宁麦13籽粒产量,尤其是在抽穗期喷1次高浓度的粉锈宁能使宁麦13籽粒产量增加20.90%;但粉锈宁对宁麦13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的调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和种植不足戚为我国目前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改善我国小麦生产品质结构,国家制订了《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稳定发展中筋小麦。长江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由于降水量多.自然条件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等的形成.但对弱筋小麦的生产相对有利.是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弱筋小麦在栽培技术上与中筋、强筋小麦有很大的差异,产量和品质难以协调。本文总结了扬麦1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密度、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对其产量与籽粒品质的调控作用.为其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安县"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基于肥料效应函数、土壤养分检测值和作物养分需要量的弱筋小麦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并经田间试验验证,与当地土壤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弱筋小麦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省海安县弱筋小麦无肥基础地力产量平均为4 566 kg/hm2,土壤贡献率为63.2%,其中,氮素58.7%,磷素92.8%,钾素95.9%.100 kg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施肥区为2.49、0.53、2.25 kg,不施肥区为2.1、0.5、2.03 kg. 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肥料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6%、9.9%、18.2%,其中:土壤当季贡献率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以水稻土高于潮土;而100 kg籽粒氮、磷、钾吸收量以潮土高于水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