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机制扁形名优茶加工工艺流程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制扁形名优茶加工新工艺在现行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辉锅)的基础上,增加了滚筒杀青和理条工序,针对其摊放、滚筒杀青、理条、做形、辉干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叶摊放4~8h后,在270℃下杀青1min,摊放凉0.5~1h,再在200℃下理条2.5~3.0min,摊凉0.5~1.0h,然后以190℃做形后摊凉2.0~3.0h,最后在160℃下辉干,以此工艺加工的扁形名优茶品质较现行工艺加工的好。  相似文献   

2.
大叶种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用它的芽头制成的扁形茶芽锋壮实挺秀、香味清醇。目前国内对这种扁形茶多采用手工或多功能机或机器配套制作,未曾见到采用振动理条机杀青、整形,制作扁形茶的报道。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出全程(除烘干干燥外)用上洋牌6ch-60D型振动理条机,茶不出锅一次性呵成扁形茶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得的扁形茶外形扁直,白毫显露,嫩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亮,叶底嫩黄匀整。现将该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压扁做形→理条干燥→烘干干燥。鲜叶摊放 将采摘的大叶种芽头进厂后均匀…  相似文献   

3.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石亭绿茶以"三绿三香"的独特风格,于195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历史名茶。石亭绿传统的"双炒双揉"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2009年开始引进茶叶机械,进行石亭绿工艺制作试验。实践证明,与手工加工相比,机械制作石亭绿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茶品质稳定等优点。石亭绿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复炒→复揉→炒干→雾→拣剔→筛簸→成茶。  相似文献   

5.
一、扁形名优茶 鲜叶难放:一般摊放6~8小时,至鲜叶含水量68~70%时付制. 青锅:用锅槽式多功能机,包括杀青与整形;起始温度控制在锅槽热空气温度80℃~90℃,机械转速128rpm,高档叶每槽100~150g,中档叶每槽100g左右,低档叶每槽80~100g.  相似文献   

6.
名优茶多用机炒茶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优茶多用机,又称扁茶机、理条机、整形机、多功能机。该机于90年代初在安徽省出现,后经浙江等省的改进、提高,现已成为可制作扁形茶、针形茶和直条形毛尖茶的名优茶多用机械,它可以满足上述茶类的杀青、理条(整形)、压扁和干燥等工序的工艺要求,制出的茶叶具有色泽绿润、香高、外形挺直、扁平等特点。制茶工效较人工大为提高,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茶农使用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因此已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推广。 该机诞生至今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虽经各茶  相似文献   

7.
加工工艺对名优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脑贡茶、东江银毫茶、汝白银毫茶和东湖银毫茶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摊青时间3~4h,摊叶厚度1~1.5cm,摊青后鲜叶含水量为70%在右有利于提高名优茶品质,尤其对高山茶摊青时间适当延长其品质越好;高档名优茶的制作采用机械杀青(使用6CST30杀青机,入口空气温度120~140℃,出口温度100~120℃,杀青时间60~80s,减重率为35%~40%)能很好地达到杀青要求,特别是针对高海拔地区和水库库区茶叶的杀青,还能提高品质;高山茶以不揉捻为好,有利于保证绿茶类名茶色泽翠绿多毫  相似文献   

8.
汽热杀青及配套机制工艺对开化龙顶茶的品质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化县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拥有6万余亩高标准骨干茶园。2002年全县开化龙顶名茶产量达750吨,产值达亿元,名茶生产已成了开化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化进程,开化县把开化龙顶名茶开发列为县“510工程”重点项目,专门成立了机制名优茶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名优茶机制率达90%以上。同时,县林业局专门组织了课题组负责技术攻关,1999年研究成功了开化龙顶机制新工艺,简称九九式机制工艺,其流程为摊青→杀青(30型滚筒杀青机)→理条机理条(1)→理条机理条(2)→烘干→滚筒机提香。该工艺在全县推广应用后,大大提…  相似文献   

9.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5,15(2):121-126
对影响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其主要的原因,7个品种鲜叶氨基酸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更加悬殊,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其次是鲜叶摊放,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由于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第三是制茶工艺,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但3种工艺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高档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参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刘新 《中国茶叶》2000,22(4):11-12
历史上龙井茶的生产仅限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部分地域的茶区,由于制作工艺精湛,茶叶具有色、香、味、形回绝的美誉,为历史名茶。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名优茶的需求不断增长,龙井茶的制作技术迅速在广大茶区推广,至目前为止,类似于龙井荣的扁形名优茶几乎遍及全国茶区。龙井茶毛茶的加工工艺为:摊青、青锅、回潮、辉锅四个过程,其摊青和回潮是预处理和中间处理工序,技术难度不大,较容易掌握。而青锅和辉锅两个过程是炒制龙井茶的关键工艺,是热加工过程,其间有10多种炒制手法与之配合。在这两个过程中既要控制加热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12.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是一种新机型,用它炒制扁(条)茶为主的名优茶,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本,提高工效,增加收入。1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效益11 每公斤机制扁茶与手炒成本比较 据对淳安、建德、桐庐、余杭四县(市)调查,平均机制成本为865元,手炒为2135元,机制比手炒节省成本127元,节支595%。12 每小时炒制中档扁茶工效比较 四县(市)调查,平均每小时机制扁茶09kg,手炒014kg,平均提高工效5429%。2 槽型多功能炒茶机应用技术21 摊放 鲜叶采下后需经6-12h的摊放,失水率为15-20%。22 杀青理条压扁 机器锅体往复运动135-140次/min…  相似文献   

14.
天山真香     
“天山真香”茶产于安徽省旌德县天山,是近年创制成功的新名茶,1988年6月份在全省名茶评此中一举夺魁。该茶品质特点为:外形挺直略扁平,色泽翠绿光润;内质香气清高持久、带有花香,滋味鲜醇,叶底嫩绿肥壮。天山真香茶是由谷雨前后采自高山茶地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经精心考究的制作而成。采回的鲜叶薄摊于室内篾匾上,拣去紫茅,虫芽,以保证鲜叶原料质量,摊放4小时后开始制作。  相似文献   

15.
由浙江富阳茶叶机械总厂研究设计成功的6CDM—42型名优茶多功能机,采用五只槽形锅往复运动达到炒制目的,运动速度快慢可调,热源采用柴、煤、炭为燃料,适用于制作中低档龙井、旗枪等扁形茶.茶叶界有关专家、西湖龙井茶区炒茶老师傅以及个体茶农从现场观察炒制作业后,一致认为,该多功能机的研制是成功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制茶品质好,用该机炒制龙井茶、旗枪茶,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茶农经济收  相似文献   

16.
肖宏儒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重点是研究和总结传统制茶工艺技术,以及研制、开发制茶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60~80年代,改进制茶工艺,优化及实现机械化、连续化作业;80年代强化研究制茶机械化作业的初步自动化控制技术;90年代主要是开发实用化技术,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至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风格名荼加工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如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等,特别是扁形名优茶多功能机的研制成功,对扁形名优茶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郴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湖南省名优茶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的示范点之一,承担了省下达的名茶机械应用技术的研究任务.该场从1991年起,引进名茶机械,开展南岭岚峰名茶机制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名茶发展.一、试验过程1991年春茶前,该场从浙江衢州市微型茶机厂引进了一台6CSF-30型滚筒杀青机、一台6CHW-2.55型热风式烘干机和一台6CR-15型揉捻机等设备,加上以前引进的电炒锅,配齐了名茶加工上必需的几个机种.春茶期间,根据茶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南岭岚峰茶的手工制作工艺与产品品质要求,进行了机制南岭岚峰茶的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所引进的杀青机、烘干机在制茶工艺适应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制出优质产品,而且机器的使用寿命也有一些问题,机制试验初告失败.该场及时向衢州市微型茶机厂反映了这一情况,指出机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1992年初,茶机厂为茶场调换了改进后的连续滚筒杀青机和连续自动烘干机.1992年3月份,省农业厅在郴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利用引进的名茶机械举办了一次机制名茶现场操作技术培训班,收到了良好效果.于是,该场又继续开展了机制南岭岚峰茶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由电脑控制器、多功能机和执行机构组成。将优化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参数贮存在控制器的芯片中,计算机对龙井茶加工过程的温度、时间、转速以及加压、停机等动作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龙井茶青锅和辉锅的自动化加工。控制器贮存有12条龙井茶加工程序,供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条件下选用。用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加工的龙井茶品质超过或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从而解决了龙井茶生产依赖炒制工人的技术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名优茶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茶叶》2015,(1)
<正>仙都笋峰茶,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产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缙云仙都。缙云县相传是黄帝飞升之地,长期以来,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仙都黄帝文化"孕育了仙都笋峰茶文化,茶文化又丰富了仙都旅游内涵。到目前,全县共有茶园5万多亩,其中无性系良种率已达70%,茶叶年产值1.28亿元。仙都笋峰茶选用优良的茶树品种鲜叶,通过摊放→青锅→摊凉分筛→煇锅→整理等独特精湛的加工工艺形成。因  相似文献   

20.
绿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传统大宗绿茶加工一般都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为适应高档绿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其质量。经多次试验比对,确定以适度摊放和揉捻为主要工序制作的绿茶不但滋味醇爽,经久耐泡,且香气纯正浓郁又带有花香。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好评。该茶加工工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