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兴起和建立,既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而不得不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也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明进步的标志。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区建立和管理方式,产生了与当地社区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为协调和缓解这些冲突,很多项目实践了“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模式,也就是开始考虑保护区周边社我的人的需求以及行为态度,尽量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但目前更多的是“交换行为”,很少使保护成为社区的内在动力。今后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迅速增加,我们不得不考虑自然保护区这种经营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祖国西部并未沉睡,它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为社会文明进步付出了或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它负担过重而变得“衰老”、“憔悴”。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沙尘暴,干热风,泥石流,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部分土地质地发生劣变,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导致这一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至今仍很贫穷。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实施,是新的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伟大壮举。它的实施无疑为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是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人们将无法生存,并为此寝食不安。古往今来,人们都讥讽他庸人自扰,瞎操心。然而,“沧海变桑田”,斗转星移,今日,我们不得不像杞人那样忧天了。何者为“天”?“天”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世界,亦是阳光、空气、山川、田野、森林等。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在不断地而且越来越大地改变着环境。山没  相似文献   

4.
王培 《中国林业》2012,(21):50-51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造的过程。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觉不自觉地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在短短的100年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很不和谐的地步,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对人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洪涝、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家具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中放缓了脚步,金融风暴的延展和深入使家具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当我们重新审视“寒冬”突围中的家具业时,不得不承认,产业整合加速,品牌力量逐渐突显,逆市飞扬的力量积极探索,勇往直前,正代表着中国家具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受法律保护于超然人类为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不断地问大自然攫取;在建立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生态环境日渐破坏,地球资源日益减少……这些问题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提出挑战,迫使人们思想中“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相似文献   

7.
读者朋友,本刊2000年第8期曾经就人类基因问题发表了本刊记者的署名文章,时隔一月,我们又推出了沈孝宙先生的有关基因污染的文章,其用意不言自明。相信读者朋友读后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的。时下,“基因”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同时,也成了人类的一种新的忧患。须知,基因也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也具有破坏性。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其化学“建材”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基因构成材料的这种通用性,使人为重组的基因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库——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由于基因污染非但无法清除…  相似文献   

8.
又是岁末了,随手翻看一年来编选的文章,所有的记忆都化为了深远的慰藉和感动。感谢你,伴我们又走过一年绿色行旅的读者,只因为你们的存在,我们所有的辛劳才有了意义,所有的付出才有了着落———这样一份感受,是什么都换不走的。总在想,使我们沟通的语言,就是这样一种能够通行四方的绿色话语:它源于山脉和土壤,撒落在野地上,潜伏在万物间。河水不绝长流,大海激流汹涌,森林里充溢着各种繁复的难以一一指明的声响———这语言中蕴含天地间的巨大激情,诉说着大自然安然而激越的心声,从过去一直延绵到未来。“森林与人类”———…  相似文献   

9.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又一次广泛倾听了“上帝”的声音。读者来信的字里行间——不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建议——都饱含着一片深情,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大量的来信又一次给《森林与...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支由30人组成的森工生产作业队,平均年龄用岁,但在森工生产一线的工作时间却有11年。十几年来为奇台林场的振兴发展和新疆的林业建设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他们曾连续六年被奇台林场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森工队二班被新疆林业工会评为“先进生产班组”。1996年“五一”劳动节,再次成为新疆林业工人的校校者,一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绩是令人欣慰的,成绩的取得却是不易的,沿着他们洒满汗水的足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团结和谐,生龙活虎的集体,一群青春奉献者的光辉形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自己…  相似文献   

11.
老鼠,这个与人类密切的同居者和危险的敌人,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四五千万年的历史了。但人们对老鼠危害性的认识并与之斗争的历史尚有几千年。人们常说的“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猫是专捉老鼠的。但由于老鼠有极高的繁殖率,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度的适应能力。因此使人类在这场延续了几千年的人鼠之战至今未能取胜。  相似文献   

12.
迷恋大海的弄潮儿,定会为这则消息所震惊:“在海边游泳的人如果不小心咽下了一口海水,那么就等于咽下了一个拥有1000种微生物的动物园。”的确,这些生存于我们肉眼之外的“小生灵”不仅占据了海洋生命形态总数的98%之多,更是将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池塘、溪流、水沟和临时性积水坑,动物的体表、口腔、营养道、组织器官甚至血液也纳入了它们的领地。它们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让人类不得不正视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他“红起来了”,是“红起来”了,然而,“红”却是他为让边疆四季常青做出更大贡献的开始。 1984年,曾受到中央绿化委员会表彰的边城石河子市街头,出现了上千颗四季常青的松树,使这座小小的戈壁新城景色显得更加美丽,更招人喜爱和想往。然而,有谁知道为培育这些适合平原生长的松树,技师王运富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相似文献   

14.
森林鼠害在我国林区危害非常严重,而使用化学灭鼠药剂进行防治又会严重污染环境和误杀有益动物,甚至造成人、畜中毒。另外,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也使鼠类形成抗药性,降低了灭鼠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探索新的鼠害防治方法,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生物灭鼠药剂。经试验,证明该药在低温下对鼠有很强杀伤能力,并且对人、畜等无毒。药剂使用简单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价格合理,属国内首创。在我国北方寒冷林区,可以利用早春秋末低温天气使用此药对害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时代富于创造思想,我们的科学本身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愉快。但人类出于自身利益的盲目生产和分配,使我们必须担心人类周期性的互相杀戮…………”爱因斯坦的这段文字被装入一个叫做“时间炸弹”的特殊钢钵中以警示后人。 是啊,为了生存,人们会杀死动物充饥;为不受攻击,人就会杀死对方以求自救。可当人类走进衣食基本无忧的21世纪门栏时,却依然没有改变这可怕的恶习。战争威胁、资源危机、能源短缺问题、人口爆炸以及更为棘手的环境问题。君不见,印尼的塌方、美国的暴风雪、土耳其的地震、中国的洪灾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厄尔尼…  相似文献   

16.
为猴子一呼     
猴子是高级动物,与人类同属灵长目,可谓人类近枝近脉。每次我看见耍猴人肆意抽打猴子,总不免愤愤然。去年春天,中国诗人访问团访问古代济水之源的济源县游桃都山风景区,多年观察猴子,研究猴子的老人匡书明为我们讲述“猴子社会”、“猴子王国”的内幕,使我大开了眼...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高空臭氧层的“空洞”、厄尔尼诺现象、洪水泛滥、火山爆发、动植物的大规模灭绝,使人类不得不面临自身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在今天的城市,人口密集,工业生产集中,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人们渴望和急需建立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活空间,城市的绿化刻不容缓。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怎样创造生物生存条件,使人与自然、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得到协调和持续发展是其研究目的。事实证…  相似文献   

18.
鼠年话鼠     
鼠年话鼠据预测,一九九六年是个好年景,可惜是“鼠年”。老鼠可憎,但“鼠年”不坏,亦值得庆贺。为此,笔者特撰写了一组与老鼠有关的小文章,以飨诸位读者。最聪明的动物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除了人类和猩猩,最聪明的动物是老鼠,这是人类至今无法赶尽杀绝老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生日的由来     
佚名 《内蒙古林业》2013,(10):35-35
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日称作“过生”,而过了这个年龄就称作“做寿”。如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找些理由给自己“放假”,这其中“过生日”就是最好的借口之一。亲朋好友这么一聚,寿面不得不吃、蛋糕不得不切、酒不得不喝,何不快哉!  相似文献   

20.
“上帝”之声编者的话:为了使《森林与人类》以崭新的风貌迎接21世纪,为了与志同道合的媒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催生出一个绿色的21世纪,我们借《森林与人类》创刊15周年之际,广泛倾听读者、作者──“上帝”的声音,恳望关心《森林与人类》的朋友们来信评一评《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