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盘州当地种植的高产特色红米品种,2019年,六盘水市种子管理站引进杂交红稻品系2、品系3与当地常规红稻山里红1号、红优21、保基小黑稻及品系1进行品比试验,以山里红1号作为对照,对6个品种的生育期、有效分蘖数、株型、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抗倒伏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里红1号、红优21适宜示范推广,品系2、品系3适宜在700~800m海拔区域示范推广,保基小黑稻、品系1不适宜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徐小荣  夏九云 《种子科技》2010,28(10):31-32
<正>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而野生稻、红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先祖,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古书称之为"秜"、"稆"等,农民称之为"鬼禾",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也是雄性不育系育成的  相似文献   

3.
移栽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在移栽稻田中常混生着一种披头散发的杂株,称之为杂草稻,又名自生稻,俗称裸稻、红米稻、野生稻、大青稞。1杂草稻的田间形态特征特性1.1根系:根系发达,节部生不定根,似恶苗病倒扎根症状。1.2叶片:苗期叶片宽长淡绿色,分蘖期叶片宽长披垂深绿色,拔节后变淡,有明显的籼稻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1982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站的红壤稻田布置了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即:稻-稻-紫云英(豆科)、稻-稻-油菜(十字花科)、稻-稻-黑麦草(禾本科)、稻-稻-冬闲。28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促进水稻增产;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明显的降低田间杂草密度,减少早稻期间田间杂草的种类,但对晚稻时期田间杂草种类的影响不明显。3. 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红米杂稻群众俗称野生稻、自生稻或红米稻等。近几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红米杂稻的发生蔓延逐年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田块杂稻率高达50%以上。红米杂稻不仅产量低、米质差,而且与正常稻株争  相似文献   

6.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稻”农民称为“红米稻”,品质很差、落粒性极强,一般到正常粳稻成熟时很少收获产量。近年来,麦套稻田“杂稻”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纠纷给供种单位和农业技术部门带来极大的困扰,为此,对“杂稻”现象的发生及控制技术进行细致的调查观察。  相似文献   

7.
水稻田红米杂稻的识别与防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米杂稻群众俗称"野生稻"、"自生稻"或"红米稻"等。近几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红米杂稻的发生蔓延逐年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田块杂稻率高达50%以上。红米杂稻不仅产量低,米质差,而且与正常稻株争光、争肥、争生长空间,严重影响栽培水稻的正常生长,已成为水稻生产一大公害。如何识别和防除红米杂稻,对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齐齐哈尔市水稻田杂草群落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水稻田杂草种类、群落组成及危害状况,为高效防治水稻田杂草提供依据。采用倒置“W”形9点取样方法,进行定点系统观测与田间普查,田间调查方法为定点计数法与随机目测法,田间调查主要为杂草类别、群落组成结构和危害级别程度。结果表明:异型莎草、芦苇、稻稗、针蔺等杂草在稻田杂草群落出现频率在20年间明显下降,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泽泻、稻李氏禾、葡茎剪股颖在杂草种群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上升,杂草的危害程度随着其出现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很大危害。水稻田杂草群落模式由“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演替为“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其中难治的恶性杂草种类增加且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凉山州因缺乏稳定、高产、优质的红米稻品种,于2016年引进5个红米稻品种与本地红米稻品种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栽培试验,考察其丰产性、稳定性和抗逆性,依据稳中选优的原则,从中筛选出两个适合凉山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红优五号和洋县红米两个红米稻品种表现出较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适宜在海拔1500~2100 m的生态气候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杂草稻的发生规律、植株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严禁杂草稻作为种源进入农田,在水稻生长季节,根据杂草稻和栽培稻特定发育阶段植物学形态差异,适时剔出、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1.
朱海波  赵桂东 《小麦研究》1996,17(4):24-25,35
本文研究显示:江苏淮阴地区稻茬麦田主要杂草组合为“看麦娘-猪殃秧-牛繁缕”,不同农区的杂草组合还有各自的特点,作者根据各自不同的杂草组合形式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取得良好的控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杂草稻是一种在水稻田不断自生、危害水稻生产、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属于水田的恶性杂草。近年来,杂草稻在我国一些稻区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多年组织有关省市开展杂草稻防除试验示范。为进一步交流杂草稻防除技术,研究对策,该中心近日在广东雷州市召开了杂草稻防除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海南山栏稻群体中具有较多红米资源。为了充分挖掘优异山栏稻红米资源,本研究选用海南乐东、保亭、白沙、琼中、五指山和东方等市县的56份山栏稻红米资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农艺性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及用DPS 7.05软件对山栏稻红米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山栏稻红米资源属于中高杆型,分蘖力中等,结实率较低。但少部分资源农艺性状表现较好,5.36%的资源株高小于120 cm,12.50%的资源属于多穗型,26.97%的资源穗长大于30 cm,14.29%的资源千粒重大于30 g;山栏稻红米资源的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结实率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与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山栏稻红米资源分为四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56号资源整体表现优异,其株高为113.1 cm,单株有效穗数为7.6,每穗实粒数为146.2,千粒重为31.9 g。研究结果可为山栏稻红米优质高产品种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杂草稻外观和碾磨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的171份宁夏杂草稻为材料,对其碾磨、外观品质,以及杂草稻典型表型特征与碾磨、外观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杂草稻的糙米率平均为79.37%,精米率平均为68.56%,整精米率平均为54.98%,碾磨品质较差。杂草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黄粒米率的值均表现较高,且变异系数大,外观品质差。杂草稻典型表型特征与品质的关系中,落粒性低的材料碾磨品质较好,且垩白粒率偏高;白色种皮类型的杂草稻的碾磨品质显著优于红色种皮类型,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白色种皮高于红色种皮;芒长与垩白粒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及芒长较长的杂草稻材料的碾磨品质较好,而外观品质较差。筛选了14份表现优异的杂草稻材料,其中白色种皮8份,红色种皮6份,可作为资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杂草稻传播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一种在水稻田不断滋生、蔓延并且为害水稻生产的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与栽培稻争光、水分和养分,抑制了栽培稻的生长发育,是稻田的恶性杂草。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以致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威胁着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多数杂草稻的果皮是红色,该特征可用于稻田中杂草稻的早期的初步鉴定,也可用于水稻果皮Rc/rc基因的起源进化研究。本研究利用红色果皮Rc基因第六外显子的In Del标记RID14对来自亚洲不同稻作区的199份杂草稻(O.sativa f.spontanea)、24份栽培稻(O.sativa)和9份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基因型鉴定并与表型比对;同时对9份代表性杂草稻Rc-b HLH位点的DNA序列进行测序,并将其与下载的29份栽培稻(籼,粳)和14份野生稻的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亚洲杂草稻的果皮颜色的表型多样,多数(84.4%)为红色或褐色(由浅至深)、少数(15.6%)为白色,其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高度一致;杂草稻红色果皮Rc基因第六外显子均为无14 bp缺失的类型,仅有一份中国东北杂草稻除外(为14 bp缺失型),揭示用RID14标记可以早期快速的鉴定稻田中红色果皮杂草稻;(2)测试的9份杂草稻其Rc-b HLH位点的DNA序列均较为保守,其中出现4个突变位点;(3)在Rc-b HLH部分区域(1~115 bp),红色果皮的籼型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的DNA序列相同,但红色果皮粳型栽培稻与白色果皮籼型栽培稻和杂草稻在106 bp处存在一个A/G替换;(4)通过对比野生稻和栽培稻,杂草稻在Rc-b HLH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多态性最高,但是野生稻在该位点Tajima'D检验值呈显著,说明Rc-b HLH位点在野生稻中有选择性;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分为2个类群,类群1由白色果皮的杂草稻、籼型栽培稻和红/白果皮的粳型栽培稻组成;类群2由红色果皮的栽培稻(籼型)、杂草稻和野生稻组成。该结果暗示:在粳稻区,白色果皮的亚洲杂草稻可能由栽培稻退化返祖而形成的;在籼稻区,红色果皮的亚洲杂草稻可能经由栽培稻及野生稻杂交(如籼籼交或栽野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自生稻在检验中属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自生稻,又称红米稻,是目前江浙一带栽培水稻田间生长的种皮为红色的杂稻,是当地技术人员对此稻的一种通俗称法。目前自生稻在水稻生产上,特别对直播栽培的水稻生产产生很大的危害和损失,对此,我们就自生稻在检验中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杂草稻人工老化和耐储藏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水稻种子耐储藏特性有利于提高种子活力和延长水稻贮存时间.通过对13份上海地区收集的杂草稻和栽培稻的耐储藏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杂草稻比栽培稻更耐老化处理,杂草稻中有5份在老化25d,2份在老化处理40d后仍保持一定的芽率,为相当优良的耐储藏特性材料.说明杂草稻是一种良好的耐储藏特性改良资源,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