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洲土壤是地球上最贫瘠的土壤之一。以布隆迪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布隆迪的土壤形成条件、基本类型性质及改良利用进行论述,为决策者和布隆迪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试验测定了校园基地土壤耕层的一般理化性状,得出如下结论:①花卉基地、菜地土壤结构较好,富含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这是多年培肥改土的结果。②蓍草园、桃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缺少速效钾。经改良可进一步利用。③学生宿舍院内荒地理化性状均差,目前不宜直接利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5.
试验测定了校园基地土壤耕层的一般理化性状,得出如下结论:①花卉基地、菜地土壤结构较好,富含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这是多年培肥改土的结果。②蓍草园、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缺少速效钾。经改良可进一步利用。③学生宿舍院内荒地理化性状均差,目前不宜直接利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藏拉萨市农业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市属于一江两河农业区,是全区商品粮主要生产基地,农业土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拉萨市农业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影响农业生产的障碍因子,提出了该地区土壤利用改良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活性铁、锰和有效锌含量均较高,符合一般作物的需要;耕层土壤多属强酸性,pH多为4.5~5.1;土壤质地偏粘(冲积土除外),粘粒含量达30~45%;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不良,容易发生涝害,生产没有保证。因此,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应是:继续整治水利,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适施石灰,每亩一造约施25kg,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要注意早造施磷肥,晚造施钾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养鱼(塘与基的面积比例以3:2为宜)、种植甘蔗、花生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9.
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是园林科技工作者搞好种植和养护的基础,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土壤,适地适树栽培是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辛县耕地土壤类型和耕层三相比特点,并提出了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物理改良、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等耕地改良措施,以期为利辛县耕地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盐碱地改良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废弃物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pH和Na^+ +K^+/Ca^2+ +Mg^2+明显降低,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高县5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方法]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7%),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低,平均为4.34%。土壤p H在4.81~6.59,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为极强酸性(p H 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为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4~28.68 g/kg,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为0.10~1.63 g/kg,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低;全磷含量为0.21~1.74 g/kg,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0.16~2.15 g/kg,马占相思林最高。有效磷含量为0.98~132.46 mg/kg,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为3.03~27.35 mg/kg,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为1.38~5.15 mg/kg,硝态氮含量为0.56~3.51 mg/kg,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准确评估临高县森林土壤肥力的潜力,预测和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指导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按土壤分类学来分,青海省土壤分22个土类、56个亚类、92个土属、163个土种,其中耕种土种有86个,总面积59.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从土壤改良的角度.以耕地主导障碍因素和改良主攻方向为依据,重新将贵州省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稻田、渍潜排水型稻田、瘠薄培肥型稻田.对各种中低产田类型特征进行定义,提出以工程措施、耕作培肥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中低产田改良治理,以基础地力条件变化、地力升级作为中低产田改良尺度,并以此为标准.实施了《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综合技术应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改土培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