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石门银峰     
龚仕斌  覃小洪 《茶业通报》2006,28(4):178-178
“石门银峰”茶因外形披满银毫,紧直似峰,产于湖南省石门县境内而得名。全县茶园5330hm2,主要分布湖南屋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周围区域的十个乡、镇。石门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录》记载,宋朝“牛抵茶”即为贡品,“茶禅一味”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出自石门夹山寺,流传至日本、东南亚,被誉为“茶道源头”,2003年中国茶叶学会举办“中国湖南石门夹山茶文化研讨会”,认定为茶禅之乡。产区北有海拔2098.9m的壶瓶山横亘,阻碍冷空气南侵,南有八百里洞庭湖湖水润泽,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  相似文献   

2.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功效     
郑连森 《茶业通报》2003,25(1):45-45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帮,在茶文化交往方面,可以说是最早的,805年日本最澄禅师,空海禅师就到浙江留学,回国后,带了茶子,茶臼,在日本开始种茶树,此后、荣西、圣一、应禅师,先后到了浙江,都把茶子带回,并把制茶技术传入日本,圣一禅师把浙江径山寺的“茶宴”、“点茶法”、“茶道茶具”都传入日本独特“茶道”礼仪,茶道是一种饮茶礼节,是一种道德修养,提倡“和、敬、清、寂”,追根溯源与我国“茶宴是一脉相承的”。日中友好静冈理事长井光一说:静冈茶叶闻名日本全国,追根溯源,还是从浙江传去的。“诗”…  相似文献   

4.
巩志 《茶业通报》2002,24(2):48-48,F003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有南方八个小国,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作为礼品,献给武王“以茶代酒”,于是武王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候、部落酋长①。这…  相似文献   

5.
姜宏顶 《茶业通报》2003,25(2):92-92
碣滩茶,产于唐,明清时代称它为“辰州碣滩茶”。茶园座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属辰州府的沅陵县北溶乡境内。它南临奔腾不息的千里沅水,北依起伏如涛的武陵山峦。这里气候温和,大雾弥漫,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茶叶生长得天独厚。据康熙二十四年始编《沅陵县志》木刻本《木茶》条记载:唐·权德舆作陆贽《翰苑集》序云:领新茶一串作此字,即今茶之茶,“邑中出茶处,先以碣滩产者为最,后界亭茶盛行”。又云“极先摘者名白毛尖,今且以之充土贡矣”。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唐睿宗李旦的内宫娘娘胡凤姣从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泛舟沅水,夜泊碣滩,品尝到…  相似文献   

6.
茶季话茶     
茶季话茶宣州是皖南乃至全省的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七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1994年全市实有茶园54698亩,茶叶总产2929吨。历代众多名茶中,有被誉为“茶称瑞草魁”的水东“碧山横纹”,始于明代的“敬亭绿雪”、“狮峰云雾”,八十年代末研制的“天竺...  相似文献   

7.
都匀毛尖茶的发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平勇 《贵州茶叶》2004,32(2):36-38
都匀毛尖是一个历史名茶。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相传曾被乾隆皇帝赐名为“鱼钩茶”,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是贵州驰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当时的“都匀毛尖”以地方群体品种和石阡苔茶为原料,加工粗放、工艺  相似文献   

8.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5,17(4):33-33
新名茶“旌德魁针”徐善真,方惠,郭晓宁(旌德县茶叶公司)“旌德魁针”茶产于安徽省南部山区旌德县境内,是近年创制的名茶新秀。在1995年6月“安徽省第四届名茶评比会”上“旌德魁针”茶以其独特的外形风格、优异的品质特征被评为安徽省级名茶。并获第二届中国农...  相似文献   

9.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茶事动态     
《茶业通报》2009,(2):94-94
安徽休宁举办第九届“茶交会”4月下旬,休宁县第九届有机茶暨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在休宁举行。休宁是安徽省绿茶主产地之一,也是全国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从2001年起,该县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茶交会,打响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品牌。本届茶交会包括茶乡图片展、名优茶制作大赛、斗茶大赛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咏“霍山黄芽”茶诗二首其一霍山黄芽誉神州,海客亦为广搜求。李肇补史称仙品,陆羽题经亦风流。其二霍山黄芽是仙茶,帝王争贡将相夸。改革大潮人称好,涌入寻常百姓家。(李传轼)咏“霍山黄芽”茶诗二首@李传轼...  相似文献   

12.
云南烤茶谈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2):24-24
烤茶大多用茶罐,也有人用铁锅,佤族的烤茶则是直接将茶放在铁板上烧烤。烤茶最好是炭火,先将茶罐预热,待水干后才能放入茶叶,然后反复摇簸,不断地翻来复去簸动罐里的茶,这样茶叶才会受热均匀,香气才馥郁,据此,老百姓又把烤茶叫“百抖茶”,待烤得茶叶发泡微黄,罐冒白烟,香气四溢时,慢慢将水倒入茶罐,这时茶水便会翻滚着往上噗噗直冒,发出咕咕声,听起来像打雷。所以,白族人又称烤茶为“雷响茶”。茶要烤透了才会有响声,加进开水后茶会继续在茶罐里翻滚一阵,其时,茶水色清微黄,味极香醇,令人观之如醉,饮之如痴。茶烤得…  相似文献   

13.
早先,洞庭东山人朱正元在碧螺峰的石壁缝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味惊人,于是培育后发展为家茶。康熙某年春,“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采茶姑娘采摘碧螺峰的野茶时,一时竹箩装不下,只得放入怀中,不想鲜叶在怀中经热气蒸熏,发出阵阵清香,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从此,采时不用竹箩装,而将其放入怀中,并将此茶叶叫做”吓煞人香”。康熙品饮时,觉其香气扑鼻,汤色嫩绿鲜艳,滋味醇厚,龙心一悦,当即指为贡品,但觉其名字不雅,遂曰:“此茶品质优良,来历不凡,但名字不雅。依朕之见,此茶出自碧螺峰,茶色绿如碧,茶形曲似螺,…  相似文献   

14.
开汤普洱茶     
许文舟 《贵州茶叶》2006,34(4):27-27,31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特征称著于世,有茶中“古董”的美誉.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6,18(4):46-47
“爱民翠尖”茶研制报告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230036)爱民乡位于安徽省径县东部,是以茶林为主的山区乡,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以上,为径县重点产茶乡之一。该乡一直以生产尖茶和条茶为主,但因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条茶售价低廉,茶农则以生产尖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梅花雪烹茶的故事,分析中国古代品水文化的发展与妙玉烹茶择水的理论依据,进而探讨“雪水烹茶”的文化意义和比德于梅花、茶等意象的中国古代文人品格。宋明以来的茶人从水质的要求出发,认为“雪尤宜茶”;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雪水烹茶”为雅事。文章中妙玉在选茶、选水、选器及茶侣的行为无不深受宋明以来的茶道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有铮铮傲骨,茶有隐士之风。深受儒、道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以梅自喻,以茶言志,追求梅格与人格的统一,茶品与人品的契合。“妙玉梅花雪烹茶”将这种美感推向极致,同时又彰显了妙玉孤高雅致、不拘礼俗而又自然真实的人物品格。  相似文献   

17.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18.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19.
苗家茶道     
李阳 《茶业通报》2002,24(1):13-13
苗族是云南省3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苗家饮茶成俗,祭祀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形成了别具风情的苗家茶道。苗家茶道,苗语“主吉”,其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贯穿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三部分,分别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口耳相传的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苗族说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巴迪雄”(苗)主持,一般场合则请村寨上有威望或辈份高的长者主持就行。主家先用鼎装入井水或山…  相似文献   

20.
丁俊之 《贵州茶叶》2004,32(3):33-35,40
茶与烟、酒作为人的三大嗜好品,实践表明:吸烟损寿,喝酒折寿。茶被誉为:“长乐长寿”的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