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甘肃天祝、甘南玛曲和青海天峻3个地区,以及甘肃天祝3个牧区共150头份牦牛乳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检测乳蛋白,乳脂肪,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和乳糖含量,以及乳密度,冰点和酸度的测定。[结果]3个地区的牦牛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牦牛所处地区海拔的升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密度和酸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3个牧区的牦牛乳蛋白,乳脂肪以及全脂固体含量差异不显著,其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和密度呈现不规律变化。[结论]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乳蛋白含量以及乳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对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 L.cv.Tianzhu white yak)与甘南牦牛(B.grunniens cv.Gannan yak)2个牦牛品种的牛乳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于甘南牦牛;甘南牦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全脂固体含量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天祝白牦牛乳中非乳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酸度高于甘南牦牛乳,冰点差别不大;胎次对牦牛乳脂肪、非乳脂固体含量和酸度的影响较大,对蛋白质、全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冰点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3个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天峻、甘肃天祝、甘南玛曲3个地区共计90份牦牛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牦牛乳脂肪含量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密度、酸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海拔的依次增高,天祝、玛曲及天峻牦牛乳脂肪及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川麦冬主产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匍匐型麦冬植株,测定块根性状和产量,并以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麦冬块根中的总皂苷含量,以相关回归法分析了麦冬植株块根性状、块根重量以及皂苷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匍匐型川麦冬麦冬皂苷含量在34.42~91.85mg/g范围内,皂苷含量z1与麦冬干块根周长x4、干块根粒重y1、鲜块根粒重y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麦冬块根含水量y4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z1=2.054x4+21.576;z1=-5.937y4+513.880;z1=0.026y2+44.914;z1=0.088y1+46.272。匍匐型川麦冬块根性状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安徽红籽瓜及其自交一代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安徽红籽瓜种仁粗脂肪含量丰富.②含山、凤阳、合肥红籽瓜自交一代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含山和凤阳的红籽瓜自交一代与黑籽瓜自交一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③变异系数的比较显示含山的红籽瓜自交一代更有希望选育出优良自交系.④由相关回归分析可知,粗脂肪含量与种子长×宽、千粒重、种子长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215x1+22.398,y=0.115x2+33.746和y=12.858x23+27.427,(y为粗脂肪含量%;x1为种子长宽乘积mm2;x2为种子千粒重g;x3为种子长mm.)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奶牛血液中乳成分前体物与牛奶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不同乳脂肪和乳蛋白奶牛血清为原料,测定乳成分前体物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乙酸浓度与牛奶乳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NEFA浓度与乳脂率正相关(P0.05),BHBA浓度与乳脂率及乙酸浓度负相关(P0.05)。血液中精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是影响乳蛋白含量的主要乳蛋白前体物。  相似文献   

8.
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体长(x2)、胸围(x3)、管围(x4)、毛长(x6)与体重(y1)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优回归方程为y1=-46.306+0.327x2+0.587x3+0.780x4+0.288x6,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01(P<0.01),用其估测绒山羊体重有95%以上的可靠性。胸围对体重的影响最大,而体长、管围、毛长通过胸围间接影响体重;绒长对产绒量影响最大,但是单就体高、体长、胸围、管围、毛长、绒长与产绒量之间并不能找到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中甸犏牛乳中体细胞数(SCC)变化范围及其与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犏牛乳相关理化指标正常值范围提供参考。采集中甸犏牛乳样92 份,测定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中SCC、乳尿素氮(MUN)和乳冰点(MFP)等8 项指标,分析SCC与乳各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犏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其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平均含量分别为6.42%、4.23%、4.91%、18.01%和10.59%。乳中SCC 平均值为80.12 万/mL,其中SCC≤50 万/mL 的个体占52.17%,50 万/mL75 万/mL 的占36.96%,提示部分犏牛的乳房健康状况及其所产的乳质量问题值得关注;SCC与乳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脂肪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乳脂乳蛋白比、MUN和MFP呈弱正相关(P>0.05),提示乳中SCC对主要乳营养成分的影响大,相关程度高。犏牛的MFP值为-0.587℃,为冰点低的乳品,这可能与犏牛适应高海拔寒冷气候形成的机制等有关;犏牛乳中MUN为7.52 mg/dL,表明饲喂犏牛的蛋白质饲料不足或质量不佳。本研究获得中甸犏牛乳中SCC变化范围及其与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犏 牛乳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泌乳奶牛牛群的管理、营养调控、保证生鲜乳质量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苏某奶牛场荷斯坦泌乳初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中国荷斯坦奶牛群在不同泌乳月、胎次和产奶量等条件下乳成分及各成分间相关性.[结果]该牛场中国荷斯坦牛在乳泌初期泌乳月份对乳中常规乳成分及酸度具有显著影响.产奶量对泌乳初期乳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泌乳早期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及滴定酸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脂肪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非脂乳固体与密度、冰点以及乳蛋白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奶牛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31个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经分析,单株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以8个相关性状为自变量,以单株产量为因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各自变量与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茎粗、单株分枝数对产量的作用既有直接正效应,也有间接正效应且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茎粗、单株分枝数具有较大的决策系数,对产量起主要决定作用;节间数最小,为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I-72杨树冠特性与生物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安徽省安庆市长江外滩地18年生I-72杨树冠特性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冠幅与生物量呈一元线性相关;冠长与生物量为指数相关;冠形率与生物量也呈指数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冠幅垂直投影面积与单株生物量呈对数相关;叶干重、单株叶面积与单株生物量为一元线性相关。受造林密度、林分立地条件的影响,树冠特性因子与生物量的相关模型在两种密度的林分中基本相同,但其响应系数略有不同。在树冠特性指标中,叶面积、叶干重与生物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二者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蒋慧  于磊  鲁为华  蒋文生  曾全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3-6224,6232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对昆仑山西段天然草地18个优势植物种共153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6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而秩相关表明,有4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3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也就是说,大多数种群之间关系松散。种群之间正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相似的要求;而种群之间的负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不同的适应性或存在相互竞争,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4.
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和观赏性状,为观赏辣椒在家庭园艺中应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40份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最易发生变异,株幅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最稳定。22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6。株高与株幅、主枝长、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呈极显著负相关;株幅与叶形和花梗着生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纵径与果顶形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质量与单株果数、果形呈极显著负相关;老熟果色与花冠色、花柱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形与叶缘和果形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缘与花梗着生位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冠色呈显著负相关。上述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及其相关性,可以为后续筛选适合家庭园艺种植的观赏辣椒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试验对92份辣椒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一些性状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实性状与植株性状+辣椒抗性相关性密切;其次是植株性状和果实性状间,植株性状与果实性状+辣椒抗性.多个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大于单个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6.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9个头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其中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叶长、株高、外瓣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2、0.84、0.71、0.61和0.47。通径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与叶长4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蒜头横径、蒜头高与叶宽为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大蒜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吉林省中熟组18个品系和对照品种吉育8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考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三者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度与单株荚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达到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单株节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和各性状分布图,反映出这7个性状在不同类别间的优劣差异和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更加直观地表现各品系产量相关性状的优劣,辅助优良品系决选,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8.
ZFD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应用SPSS150软件的Canonical correlation模块的Cancorr程序对247头ZFD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筛选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以更有效指导育种工作。ZFD专门化品系猪的主要选育性状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性状、体尺性状、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3组性状间均存在较强相关。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间、体重性状与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分别为0.891和0.925,占总相关的95.90%和99.00%;体尺性状与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二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相关(P<0.05),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41,占总相关的96.09%。分析表明,12项选育性状中6月龄体重、6月龄体长、胸围、100kg体重校正日龄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ZFY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ZFY专门化品系猪的主要选育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性状、体尺性状、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3组性状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体质量与体尺性状间、体质量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分别为0.828和0.85,占总相关的92.11%和97.80%;体尺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相关(P<0.05),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07,占总相关的78.52%.分析表明,12项选育性状中6月龄体质量、胸围、腹围、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及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3个绿豆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位面积产量、单株荚数变异度较大,株高、荚长、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度中等,单荚粒数变异度最小。籽粒大小以中粒型为主,占78.79%。单位面积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与主茎节数、荚长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绿豆品种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严格选择,获得高产、粒大、植株矮健的优良品种。综合33个绿豆品种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绿豆材料3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