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动物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污染状况。方法在石河子地区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动物性食品零售点,对最常食用的生鲜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冻鸡肉、冻虾和冻带鱼8类动物性食品进行随机采样,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PCR法对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8类249份食品样品,细菌分离鉴定阳性样品12份,平均阳性率4.82%;PCR法检测阳性样品36份,平均阳性率为14.46%。结论石河子动物性食品中LM的污染比较普遍,尤以冻鸡肉和冻虾LM污染较重,新鲜猪肉、牛肉和羊肉LM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LM ia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LM的方法。结果显示,对15株试验菌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只有LM菌株检测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6.5 CFU/mL;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4次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检测方法对采集的139份样品进行检测,共计检出3份LM阳性样品,与国标法(GB 478930-2010)检测结果一致。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引起各国卫生防疫单位的极大重视。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呼吁要重视对此菌的检测研究,本实验旨在检测兰州市肉制品中LM带染情况,探索肉制品中LM的分离鉴定的有效方法。l材料1.l标准菌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54001-2(互型)、54002一2(2型)、54005——1(3型)、54006-l(4a型)各1株,购自北京生物制品鉴定所。1.2培养基①前增菌液缓冲蛋白陈水②选择性增菌液胰蛋白陈17.og,酪蛋白陈3.Og氯化钠ss,磷酸氢二钾z.ss…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PRRSVSD53株的超离病毒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并进行细胞融合。采用PRRSVSD53株和真核表达的PRRSV各结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到一株稳定分泌抗SD53株GP4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LM26)。抗体亚类鉴定其为IgG2a,轻链为κ链。原核表达一系列截短的GP4蛋白鉴定LM26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LM26识别的抗原表位序列为57VVLQDI^62,此抗原表位在美洲型PRRSV中相对保守。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MAb LM26仅针对PRRSV SD53株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最高为1∶50,对其它美洲株PRRSV均不具有中和活性。该MAb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RRSVGP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8株来自新疆发病绵羊和健康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分离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性,本实验对8株LM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力检测、多重PCR谱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InlA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绵羊与临床发病绵羊中分离的LM分离株对小鼠具有相同的致病性;除1株临床分离株为血清型4b和谱系Ⅰ外,其余7株均为血清型1/2a和谱系Ⅱ;5株健康绵羊分离株的毒力基因InlA的PCR-RFLP复合基因型均为E型,而3株临床发病绵羊中的分离株为C型或B型。两种不同来源LM在小鼠致病性血清型及谱系上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但其毒力基因InlA存在多样性。初步揭示健康绵羊携带的LM可以经内源性感染而发生李氏杆菌病,表明内源性感染是造成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的一种传染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α-氰-3, 4-二羟基-N-苄基肉桂酰胺(AG490)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感染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小鼠的影响,将不同浓度抑制剂AG490与细胞共同孵育,然后将LM分别感染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抑制剂AG490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菌落计数法计算LM的侵袭率和胞内细菌数量,检测AG490对LM介导的小鼠生存曲线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检测抑制剂AG490对LM介导的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G490对LM介导的炎性小体NLRP3的mRNA水平影响。结果:抑制剂AG490在5、10或15μmol/L浓度时未见对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AG490显著抑制了LM的侵袭、胞内和脏器内细菌数量,提高小鼠成活率,显著提高LM介导的LDH、IFN-γ、IL-6、IL-1β和NLRP3的mRNA水平。本研究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可调控细胞内LM的存活,增强LM介导的细胞炎性小体水平,为调查LM引起脑膜炎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0)简称单增李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脑膜炎、败血症及流产等症状,死亡率达30%~40%,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不能满足食品快速检测和疾病暴发时诊断的需要。而PCR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本试验通过扩增hly基因部分片段,建立单增李氏菌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80-2385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毒力岛4(LIPI-4)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以54株食源性LM的DNA为模板,针对LIPI-4的6段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检测LIPI-4的携带情况并对携带株的LIPI-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4株LM中有5株携带LIPI-4基因,携带率为9.26%;5株食源性LM LIPI-4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CC1代表株LM09-00558 LIPI-4基因的同源性99%以上;对LIPI-4中EIIC结构域分析表明5株食源性LM LIPI-4均为PTS~(Lac)家族。食源性LM携带LIPI-4基因且属于PTS~(Lac)家族,研究LIPI-4基因对进一步了解LM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快速、高通量、并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遇到的难题,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综述其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鸡胚为感染动物,检测2株冷冻鸡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鸡胚肝脏指数、确定其毒力,同时检测毒力基因、溶血价、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毒力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PBS组和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组相比,LM873与LM925均能致死鸡胚,鸡胚LD50分别为4.733和1.5...  相似文献   

11.
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收录的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溶血素基因Hly(不含有信号肽部分),得到一条1590bp的条带。将其连入pMD18-T载体,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插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Hly,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将诱导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Hly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65kU,与预期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经Western-blotting鉴定可知,诱导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可被兔抗LM阳性血清特异识别,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为进一步研制基于溶解素蛋白的诊断抗原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开展LM的致病与免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单增李斯特菌(LM)毒力岛4(LIPI-4)中膜透性酶ⅡC(EⅡC)对LM关键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分离株LM928 EⅡC基因缺失株LM928ΔEⅡC和回补菌株CLM928ΔEⅡC,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和对不同糖的发酵情况,测定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后的黏附、侵袭和胞内增殖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脑心浸液(BHI)培养条件下和侵染HCMEC/D3后各菌株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成功构建LM928 EⅡC基因缺失株LM928ΔEⅡC和回补菌株CLM928ΔEⅡC。EⅡC基因的缺失不影响LM928的生长和对葡萄糖、纤维二糖、果糖、鼠李糖、七叶苷和水杨苷的发酵。EⅡC基因缺失后,LM928对HCMEC/D3的侵袭率极显著下降(P<0.01),黏附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LM928ΔEⅡC胞内增殖菌量在2~4 h时显著低于LM928和CLM928ΔEⅡC(P<0.05),但在8~12 h时均显著高于LM928和CLM928ΔEⅡC(P<0.05)。在BHI培养条件下,LM928ΔEⅡC毒力基因hly、...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斯特菌的分子亚分型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菌亚分型方法的建立不仅能检测人群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流行 ,还能追踪食物链中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斯特菌 (L M)的污染情况。亚分型法对更好的了解 LM的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及生态学有重要意义。过去的 5年内 ,在建立对 LM敏感、快速、自动化、简便易用的分子亚分型方面起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对 L M不同的亚分型方法及其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拟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非编码RNArli87基因缺失株,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分析rli87基因缺失对LM生长的影响。用融合PCR方法构建LM-SB5 rli87基因缺失突变体,并构建pKSV7-Δrli87穿梭载体,将其转化入LM-SB5感受态细胞,利用温度(42℃)和氯霉素(10μg·mL-1)的抗性双重压力来实现同源重组,筛选同源重组菌进行分子鉴定,测定缺失株与母源野毒株37℃条件下生长曲线。结果显示: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获得了LM-Δrli87重组菌。通过25代的连续传代,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野毒株进行对比,在37℃条件下缺失株与野毒株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非编码RNArli87基因在37℃条件下对LM生长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布鲁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其鉴定和检测方法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布鲁菌DNA同源性及其内切酶图谱分析、血清学检测、PCR扩增、核酸探针杂交等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布鲁氏菌快速、准确鉴定、检测中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秦皇岛检验检疫局主持承担的“世界常用200种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针对国际市场遇到的26类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多环芳烃等多种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壁垒,开展200余种兽药等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立项正确,意义重大,研究报告资料齐全,数据充分,结果可靠。符合鉴定要求。课题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剂量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 ytogenes,LM)LM90SB2腹腔注射感染小鼠219只,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纪录死亡情况,在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小鼠脑组织,进行脑组织中细菌回收、鉴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感染剂量感染小鼠,其临床症状和脑组织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但是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其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逐渐缩短,死亡率和脑组织中细菌分离的时间明显不同.1/2LD50剂量组小鼠未出现死亡,2/3LD50组和LD50组死亡率分别为12.5%和63.3%;另外1/2LD50组感染后24 h开始从脑组织中离到LM,96 h所有感染小鼠脑组织均能分离到LM,2/3LD50组感染后12h开始能分离到LM,72 h所有脑组织均能分离到LM.从小鼠临床症状及死亡率、脑组织细菌的回收情况和脑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综合考虑,以2/3LD50 LM LM90SB2 腹腔感染小鼠为动物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武侠均 《中国饲料》2022,1(21):109-117
致病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饲料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就我国现行有效的饲料和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标准所涉及的传统检测方法和现代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归纳分类。按照检测方法的原理将现代快速分析技术分为免疫识别技术、核酸测定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细胞成分分析技术四大类,同时提出了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解决传统微生物鉴定技术问题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芯片生物传感器技术、MALDITOF-MS质谱分析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或将成为今后饲料和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于现代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国家细菌鉴定指纹质谱图数据库、分子分型数据库、基因序列图谱数据库,以便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减毒的prfA基因重组菌,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KSV7-ΔprfA-gfp,电转化至LM TA感受态细胞中,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插入LM的prfA基因第25 bp~93 bp之间,在42℃和10μg/mL氯霉素的双重选择压力下,筛选LM重组菌(rLM-ΔprfA-gfp),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与亲本菌相比具有相似的体外生长特性,溶血素基因(hly)mRNA的转录水平降低;对小鼠的毒力显著减弱,其LD50由105.53升高到109.79,对肝、脾、肾的损伤不明显;免疫保护力试验显示重组菌与LM TA灭活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90%和35%,表明rLM-ΔprfA-gfp比传统疫苗具有更高的保护力。本研究构建的rLM-ΔprfA-gfp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LM活疫苗载体和分子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鸽雌雄鉴别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PCR技术、R T-PCR方法、荧光定量R T-PCR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多种方法。通过比较这些技术,对鸽子的快速性别鉴定研究作一概述,为建立快速、简便、经济的鸽子性别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