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均收入为线索,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从中归纳出城郊“贸工农”型、产业开发型、资源利用型和传统农业型等4种农业生态类型.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方法,研究40多年来全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中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类型的成因与发展机制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2.
运用聚类分析及农业系统熵等方法,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得到11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按人均资源占有量将11种类型归纳为资源短缺型、资源贫乏型,资源约束型,资源适中型,资源偏富型和资资源丰富型6大类,主要分布在城郊,远郊和山区地带,构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的生产格局,反映了全区发展的不平衡性,3种地理分布型对应3种经济循环形式,即城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循环,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想、实践的带动和促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重点:能流分析与能值分析、结构与功能研究、技术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管理研究及其研究的时空尺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未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向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相对较高,协调度相对较低。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资源集约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吴江县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指出影响吴江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次,对几种主要类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结构评价与功能评价;第三,提出通过调整农村部门与区域产业结构来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吴江县今后农业应注重发展商品经济,并重点发展蚕桑业、水产(畜、禽)养殖业和饲料、食品工业。文中还对县级范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优化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运用聚类分析及农业系统熵等方法,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得到11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按人均资源占有量将11种类型归纳为资源短缺型、资源贫乏型、资源约束型、资源适中型、资源偏富型和资源丰富型6大类.主要分布在城郊、远郊和山区地带,构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的生产格局,反映了全区发展的不平衡性.3种地理分布型对应3种经济循环形式,即城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循环、远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和自给性生产并存的二元循环以及以自给生产为主的内向型循环,体现了3个不同的生产阶段即商品生产阶段、半商品生产阶段和自给性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经济良性耦合与湖北农业运作机制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的类型,认为当前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深层障碍在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良性耦合机制破缺,指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湖北农业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建议现阶段主攻三大重点:培育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绿色农业动作载体;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构筑绿色农业运作的坚实平台;实施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善型农业技术,为绿色农业运作提供强力支撑。并就如何催育湖北绿色农业运作机制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山区开发治理中存在的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典型村镇的农业生态经济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太行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六大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立体治山的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以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定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保定山区分为了四大农业生态区,结合开发模式的分析,对不同农业生态区域提出了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六盘水市农业生态经济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节能与减排、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修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六盘水市农业经济发展主要采取"粗放式"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付出的代价过大。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的农业生态经济分区为实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微机技术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在县级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步骤和相应的 BASIC语言程序,对农业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它区划研究的微机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一、前言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于人们生产活动的干预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它在不同的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建立具有合理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就必须从实际的农业生态经济条件出发去规划和  相似文献   

12.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两型农业"的生态经济学内涵,指出将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置于生态经济理论框架之中,通过强化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经济意识,提升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构建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管理体系和湖区农业生态经济评估体系,洞庭湖区农业能够走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益的"两型农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陕西秦巴山地生态格局与农业资源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生态环境综合体。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了生态环境类型的垂直分异及其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土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全面认识土地类型群体的生态属性及其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设计与优化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方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类型时空分异规律及其综合定量评价研究,划定了农业生态类型区。据此并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为指导,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山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8年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反映系统结构功能的能值指标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贡献率、能值自给率比较低;经济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资率比较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H.T.Odum的能值理论为基础,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过度利用的基础上。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系统生产优势度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加,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使得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现有措施及绩效,分析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潜力及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技术体系构建、政府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Ⅰ)——类型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县域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9.
张云兰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85-3194
【目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系统评价三大方面建立33个指标,深入研究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和运行状况,并对农业绿色GDP进行核算;同时将广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进行比较。【结果】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分别增加9.54%和44.61%,辅助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业处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阶段,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尽管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够稳定,尤其是2015年以来,可持续性指数下降38.85%,表明系统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偏低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绿色GDP占比较低,且从2000年的60.13%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47.73%。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贵州,但低于云南;农业绿色GDP占比高于全国,但低于贵州和云南。【建议】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机械和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利用森林和海洋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海洋农牧场,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制定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策略,可以为农业经济的优化发展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本文首先对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研究,并制定了符合生态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策略,对确保新时期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