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为获取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结构特征,优化公园形象感知和服务体验,文章以滇池湖滨6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社交媒体网站游客点评文本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取公众对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并利用IPA手段构建公众形象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公众对湿地公园的综合形象感知包含自然资源与环境、人文资源与环境、活动体验、设施服务四个方面,6个湿地公园的感知形象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2)公众形象感知要素的表现性得分整体较高说明大部分公众游玩体验较好,景区维护和湿地水质评价相对较低仍需改进。(3)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要性最高的是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而人文属性如背景文化等感知较弱。据此为提升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城市周边湿地面积急剧缩小、功能退化、生态破坏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滇池生态湿地公园环境进行分析,在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工与自然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呼吸系统"在实现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生态湿地公园,对滇池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配置现状,按照湿地公园"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和水生植物应用原则,依照湿地公园不同的区划功能和水生植物生态功能,对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的水生植物配置提出了建议,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及湿地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恢复学、园林美学中植物造景理论为基础,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常见的配置方式、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分别不同湿地公园总结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中的优缺点,分别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给出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常用湿地植物种类,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水生植物配置过于拥挤,缺乏养护和后期管理,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湿地与环境、湿地与动植物、湿地与人三个层面对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进行了探讨。湿地与环境、动植物和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南滇池湿地公园对滇池水生态安全的维护,对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特别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让湿地公园在保护湿地景观的同时,发挥了湿地对民众的科普宣教功能,向市民倡导了健康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为创建更加生态、更加人性化的湿地公园提供了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6.
朱奕婕  蒋锐 《园林科技》2019,(4):15-18,30
坐落于滇池南部的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昆明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本文从南滇池湿地公园的五大功能分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探讨了其湿地景观,并倡导了南滇池湿地公园的健康理念。公园的南滇池沙滩将湿地与旅游完美结合,水生花卉、蔬菜浮床培育种植创造了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新模式。南滇池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其功能分区的设置、湿地合理利用模式的开发、对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的重视以及健康理念与湿地景观的融合,对于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休闲游乐场地,目前对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设计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游客对于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体系中17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用IPA修正模型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建设项目分为4种类型,并确定17个指标在4种类型中的定位。最后依据IPA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游憩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17,(6):48-51
本研究以武汉市沙湖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像,调查了该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目前沙湖城市湿地公园共有水生植物26科37属41种,其中挺水植物27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5种。分析表明沙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中存在水生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水生外来植物使用较多、水生植物生活型配置不合理和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本文建议在湿地公园后期建设中对水生植物的应用应加强管理,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加大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应用,并尽量采用乡土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深圳洪湖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琪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2):214-216
通过对深圳洪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的调查,介绍了该公园的植物种类、配置方式,并以此为例系统论述了水生植物配置的特点、生态功能及景观价值等。提出了洪湖公园水生植物应用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门峡几个滨水公园水生植物的调查统计,探讨水生植物在三门峡城市湿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湿地水生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漳河湿地公园的资源等介绍,分析了漳河湿地公园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与评估。得出结论:漳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发展前景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流花湖公园水生植物生态效益与造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热带林业》2011,39(1):43-46
文章调查了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的水生植物种类,共有水生植物15种,其中挺水植物9种、浮水植物5种、沉水植物1种.研究了水生植物在水体绿化及水质净化中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同时分析了公园在水生植物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太子山森林公园的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太子山森林公园的资源、目标市场概况等介绍,分析了太子山森林公园的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并评估了森林公园的发展前景。得出结论: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滇池南岸白鱼河湿地植物景观改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和调查白鱼河湿地植物景观资源的现状,分析其湿地植物景观存在树种单一、品种之间搭配形式简单、景观表达较弱等缺陷问题,归纳总结出滨湖浅滩、池塘及河道、水沟及低洼水坑、人工岛及堤坝4种湿地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具体选用66种乡土化湿地景观植物材料,其中水生植物25种;耐水湿乔灌木28种;湿生草本植物13种.  相似文献   

16.
Forests possess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 functions,which, if expressed in monetary value, would be moreimpressive and definite to make the public as well asthe government recognize its comprehensive effectsand values, and to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forestresources protection.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standard system about how to evaluate forest ecological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exigent for us to find out howto identify its public benefits and to make scientificevaluation on variou…  相似文献   

17.
徐新华 《山东林业科技》2012,(5):106-108,18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红花谷湿地公园建设背景,阐述目前红花谷湿地公园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分析其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湿地公园预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东江湖湿地效益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江湖湿地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人工水库型湿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东江湖湿地效益及其功能进行评价,得出东江湖湿地效益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生态效益占69.4%.社会效益占13.2%.经济效益占17.4%.  相似文献   

19.
东江湖湿地效益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江湖湿地是高山水库型人工湿地,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与替代品市场法、陈述偏好法等评估方法,对东江湖湿地的补水功能、调节气候功能、降解污染功能、抵御侵蚀、生物多样性、均化洪水功能、社会文化、水运、湿地产品、水利发电、旅游等方面的效益价值进行了核算,得出2005年度东江湖湿地效益的总价值为108.7亿元。  相似文献   

20.
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为例,评价取水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全面地从土地资源、湿地水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柯灯山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占用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在做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情况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轻度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最后对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动植物保护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