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旨在探究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法对补骨脂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得到的EC50值分别为6.766mg/L、0.172 mg/L,说明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表明,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稀释600倍液~200倍液后,对苹果腐烂病菌引起的病斑进行刮疤涂抹处理,防治效果可达71%~81%左右。经田间系统观察,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苹果树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定不同化学杀菌剂对香蕉灰纹病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3株香蕉灰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12.5%氟环唑悬浮剂(SC)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均小于1 mg/L;25%丙环唑乳油(EC)、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0%戊唑醇乳油(EC)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次之,平均EC50值在1~3 mg/L之间;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24%腈苯唑悬浮剂(SC)毒力一般,平均EC50值在9~20 mg/L之间;40%百菌清悬浮剂(SC)毒力最弱,平均EC50值为46.572 4 mg/L。80%多菌灵WP、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37%苯醚甲环唑WG、20%戊唑醇EC和50%甲基硫菌灵SC可有效抑制香蕉灰纹病菌菌丝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生长期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果树抗性作用的影响,以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为防治对象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硒叶面肥对2种病害有防治效果可达50%左右,虽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但能明显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与10%多抗霉素WP 100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400g/L氟硅唑EC 50mg/kg 对梨黑星病的联合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杀菌剂防效的80%左右,防效提高近10%,差异显著,且不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有效的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降低富硒果品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正据《农药》2021年第5期《几种杀菌剂对苹果主要叶部病害的田间药效评价》(作者李青梅等)报道,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几种杀菌剂在试验设计剂量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和锈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78%波尔·锰锌WP、80%代森锰锌WP+430 g/L戊唑醇SC、80%代森锰锌WP+400 g/L氟硅唑E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控制作用突出,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25%~97.80%和95.29%~97.35%,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由扁桃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mydalina)引起的桃实腐病是为害桃树果实的一种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能筛选到对该病菌具有强毒力的杀菌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8种供试药剂对桃实腐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0g/L氟硅唑(EC)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770μg/mL;其次为125g/L氟环唑(SC),10%苯醚甲环唑(WG),300g/L苯甲?丙环唑(EC)和500g/L异菌脲(SC),它们的EC50值分别为0.2343μg/mL、0.2946μg/mL、0.4184μg/mL和0.4773μg/mL;70%丙森锌(WP)的毒力最弱,其EC50值达到2.1958μg/mL。根据毒力测定结果,我们认为400g/L氟硅唑(EC)可以作为桃实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菌剂对草坪草病原菌毒力的作用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3种主要引起坪草病害的褐斑病菌、腐霉枯萎菌、夏季斑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唑醇、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值分别为0.078 3,5.968 4,7.181 2和11.386 8 mg/L,以烯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最高。烯唑醇、咪鲜胺、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对夏季斑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16 2,0.554 4,6.035 3,1 218.497 8 mg/L,以烯唑醇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它3种杀菌剂。采用菌丝干重测定法测定了阿米西达、霜脲氰、霜克、咪鲜胺、代森锰锌对腐霉枯萎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依次为0.053 3,7.837 4,13.310 7,19.715 1,29.771 5 mg/L,以阿米西达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芒果炭疽病在贵州芒果园发生普遍、危害极重,通过本研究掌握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不同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将为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中450g/L咪鲜胺EW对胶孢炭疽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50%氟啶胺SC、50%多菌灵WP和12.5%氟环唑SC的EC50均小于1 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芒果幼果期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EW15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1250倍液、50%多菌灵WP1000倍液、12.5%氟环唑SC2000倍液、250g/L嘧菌酯SC1250倍液、50%氟啶胺SC1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芒果炭疽病的发生,防效为57.57%~65.57%。该研究将为贵州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溃疡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865、0.0928、1.1044、2.2965、3.6714和5.228 mg/l;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99.8%硝酸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11.416、13.981、16.9523和20.1025mg/l。选用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1.06%;其次为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0.2%纳米银溶液、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39%、63.31%、53.78%;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为44.80%;此研究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本研究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手段,确定了病原种类,进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筛选出高效防控药剂。结果表明:病原菌有典型的镰刀菌特征,其ITS序列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多条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达100%,说明百香果茎腐病的病原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室内毒力测定的6种药剂中,250g/L升苯醚甲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3372 mg/L,其次是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0.4749 mg/L和0.7172mg/L;但镰刀菌孢子萌发测试表明, 450g/L咪鲜胺水乳剂浓度为9mg/L时的抑制效果最好,为74.78%,其次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mg/L和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0mg/L,分别为58.89%和33.67%,30%噁霉灵水剂效果最差,浓度为600mg/L时,抑制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抑菌圈法,对10种杀细菌剂在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上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颗粒剂(杜邦TM)、45%代森铵水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火龙果茎腐病病原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45%代森铵水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78.88%和71.42%,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 2.477x,y=2.896 1.146x,EC50分别为0.4929,0.0240。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效果次之,抑制率达到66.67%,直线回归方程为y=1.020 1.040x,EC50值为2.5686。这3种药剂可作为火龙果茎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定3种植物源农药对蓝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中以0.3%印楝素乳油对蓝莓蚜虫毒力最高,药后48h的LC50值为11.20mg.L-1,3种供试植物源农药相对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指数均小于1,说明3种植物源农药的毒力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在各供试浓度下防治效果随药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但其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处理,单就3种植物源农药看,苦参碱对蚜虫防效最佳,在药后5d,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效均在71.64%以上,0.3%印楝素次之,而鱼藤酮对蓝莓蚜虫的防效较差。[结论] 在进行有机生产或蚜虫虫口密度低且对环境安全有较高要求时,蓝莓生产中可以选择苦参碱来降低蚜虫种群基数。  相似文献   

14.
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目前梨果采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以降低采后黑斑病的发生,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并对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4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4214 mgL-1,异菌脲、嘧霉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均小于3.0 mgL-1,抑制效果较强;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0790 mgL-1和1.9508 mgL-1。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4种杀菌剂均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建议梨果采收后使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嘧霉胺等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以有效控制贮藏期黑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4种杀虫剂制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对3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阿维菌素乳油7.2343×10-4mg/L,阿维菌素水乳剂7.6512×10-4mg/L,甲维盐微乳剂8.5940×10-4mg/L,甲维盐乳油14.0112×10-4mg/L。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制剂的相同质量浓度(13.33 mg/L)稀释液喷洒桑树,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分别为3.2%阿维菌素乳油2400倍约为50 d,1.8%阿维菌素水乳剂1350倍、2.3%甲维盐乳油1725倍约为60 d,2.2%甲维盐微乳剂1650倍>60 d;阿维菌素类4种制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极强,处理间差异较小,但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很长,处理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95%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026mg/L,95%咪酰胺次之,EC50为0.0075 mg/L;95%肟菌酯、95%醚菌酯、95%恶霉灵、96%戊唑醇、95%百菌清、 95%甲基硫菌灵、80%代森锰锌和10%多抗霉素毒力依次减弱,EC50分别为0.018124、0.058939、0.075695、5.8693、27.2789、50.3972、62.9007和169.0314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嘴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该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pH为7,黑暗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参试的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百菌清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嘴突脐蠕孢均有抑制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163mg/L、0.0420mg/L、0.1109mg/L。  相似文献   

18.
几种真菌对3种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的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我国北方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材料,将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德氏霉(Drechslerasp.)、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尖镰孢(F.oxysporum),腐皮镰孢(F.solani)和粉红粘帚霉(Gliocldium roseum)10种分离自草坪草的真菌接种,进行离体叶片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德氏霉、腐皮镰孢、粉红粘帚霉和枝孢对高羊茅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根腐离蠕孢、燕麦镰孢和锐顶镰孢对黑麦草有明显的致病性;而仅根腐离蠕孢对早熟未有较明显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贵州4个地区蓝莓灰霉病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5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腐霉利EC50值范围为0.56-31.21mg?L-1,嘧菌酯EC50值范围为0.81-75.57mg?L-1,丁子香酚EC50值范围为1.08-2.17mg?L-1,氟硅唑的EC50值范围为1.46-4.47mg?L-1,多菌灵的EC50值范围为1.65-298.42mg?L-1。为增强杀菌剂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应根据地区病原抗性、杀菌剂持效期及作用类型科学确定药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