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进口鱼粉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给制定相关的检验检疫措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对2011年到2014年期间来自18个国家的543份鱼粉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鱼粉样品经过增菌、沙门茵平板分离、VITEKⅡ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后,共分离鉴定到27株沙门菌,分属于B、C、E 3个群。沙门茵的总检出率为4.97%,且来自不同国家的鱼粉阳性率不同。结果显示,进口鱼粉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门菌污染,应加强进口鱼粉的检疫和监管,减少沙门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我们先后对采自秘鲁、智利、美国、日本和台湾进口的鱼粉、鳗鱼饲料和冷冻水产品103批进行抽样检验,以常规法的预增菌和再经增菌培养后,划线平板作分离培养,对可疑菌落选用KI琼脂和赖氨酸动力琼脂(LMA)进行初步联合筛别培养,可快速判别鱼粉中沙门氏菌。结果多次检出肠道致病性沙门氏菌,有时连续多次在不同批进口鱼粉中检出多株多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最多一批鱼粉曾检出了九株五种血清型沙门氏菌。证明用此法优于旧的各种检验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的优点,适于口岸鱼粉检验快速验放的需要,现将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近几年来在食物中毒病中较常分离到。该菌广泛存在于人、各种动物、食品、畜产品、水以及外界环境中。1989年4月,我们从进口秘鲁鱼粉中分离到一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为进口鱼粉检疫中首次发现。现将分离、鉴定情况介绍如下。一、检验程序按农林部《动物检疫操作规程》(1979)《进口鱼粉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属及志贺氏菌属)的检验》进行,同时按李福田等(1984)方法进行微量怏速生化鉴定系统E-15(简称E-15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4.
对300份畜禽饲料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实验室检测,通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和选择性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结果4份样品检出沙门菌,检出阳性率为1.33%,其中3份是猪浓缩饲料、1份是鱼粉。  相似文献   

5.
沙门菌是饲料中常见的肠道杆菌,能够引起食源性动物败血症,从而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试验依据常规分离鉴定技术,通过细菌的分离、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对白鱼粉饲料样品中是否含有沙门菌作出了准确的检测,排除了饲料由于污染而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显示,其中一份样品已受到沙门菌污染,不能作为饲料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首先配制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鱼粉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谷朊粉、玉米蛋白粉和豆粕)配合后替代基础饲料中35%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6.00±0.11)g的大菱鲆幼鱼77 d。结果表明:1)江蓠、藻渣和菌渣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浒苔组则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江蓠和鱼粉组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鱼粉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与江蓠组无显著差异(P0.05)。2)江蓠、浒苔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藻渣、菌渣组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组肌肉中组氨酸和牛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浒苔和藻渣组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鱼粉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江蓠和菌渣组(P0.05),与浒苔和藻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的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藻渣组的前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各组前肠和中肠微绒毛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藻渣和菌渣对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畜禽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9月,对318份畜禽饲料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实验室检测,通过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和选择性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结果有4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检出阳性率为1.26%,其中3份是猪浓缩饲料、1份是鱼粉.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乌鳢肠道内产蛋白酶好氧菌株进行分离和培养,并测定其产蛋白酶能力,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肠道好氧菌组成及产蛋白酶能力的影响。首先配制以脱脂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对照组(D1组)饲料,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55%;然后用豆粕替代对照组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配制2种试验组饲料,饲料中豆粕添加量分别为35%(D2组)和75%(D3组)。上述3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10.50±0.84)g的乌鳢幼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28尾鱼,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结果显示:随着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乌鳢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从3组乌鳢肠道内共分离出21株产蛋白酶好氧菌,其中,D1组为16株,D2组为19株,D3组为20株。以水解圈直径与菌株直径之比值(R/r值)表示产蛋白酶能力,豆粕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菌株P1004和P1018的R/r值(P0.05),但显著增加了菌株P1009和P1012的R/r值(P0.05)。随着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菌株P1018的R/r值显著下降(P0.05)。对产蛋白酶能力最大的菌株P1009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得出菌株P1009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本试验结果表明,乌鳢肠道内存在着丰富的产蛋白酶好氧菌,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肠道内产蛋白酶好氧菌数量和产蛋白酶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乌鳢肠道内产蛋白酶能力最强的菌株P1009是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益生菌开发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9.
在对进口鱼粉进行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检验过程中发现,按照《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简称《规程》)中的进口鱼粉肠道致病菌的检验(试行)方法,在用亚硒酸盐增菌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增菌时,由于鱼粉呈酸性,致使增菌液的pH值偏酸(在增菌培养基中加入被检样品后,经测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776批15.9万吨的进口鱼粉中,随机抽出81个样品,按(GB17012-199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致泻性弧菌的检测》和《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GB478P14-P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和《NY/T550-2002)《动物和动物产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等方法进行鱼粉病原菌分离。结果TCBS培养基未分离到细菌;碱性营养琼脂分离到76株细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阴沟肠杆菌14株、腊样芽胞杆菌29株、凝结(固)芽胞杆菌10株和球形芽胞杆菌23株;从SS和DHL培养基上共分离到66株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16株、非发酵菌16株、枸橼酸杆菌10株、沙门氏菌13株、大肠杆菌5株、非脱羧勒克氏菌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2株。  相似文献   

11.
参照文献报道的沙门菌Repeat se和hisJ基因片段的引物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对沙门菌属和非沙门菌属的标准菌株及分离菌株进行了复合PCR扩增反应。结果,沙门菌PCR产物均出现199bp与495bp的特异性DNA扩增条带.而非沙门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2对引物具有沙门菌属特异性。将提取的沙门菌DNA做梯度稀释,测定该复合PCR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此体系可检出10^3CFU/mL菌液提取的DNA模板。应用上述方法,对进境鱼粉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均出现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复合PCR是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口岸系统鱼粉、肉骨粉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2.
烟曲霉菌的孢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常通过污染的饲料或垫草而导致烟曲霉菌病的暴发。1991年3月份,某县一养鸡专业户所饲养的2000多只京白雏鸡,因饲料中的鱼粉发霉引起了一起雏鸡烟曲霉菌病的暴发,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对该批病死鸡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及鉴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7):103-108
选择gyr B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沙雷菌属的PCR检测,该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79 bp。研究所选用的14株沙雷菌分别代表沙雷菌属的7个不同种。此外,2种沙门菌、2种克雷伯菌以及其他5种肠道菌用于进行引物特异性的验证。结果表明:扩增的条带与预期的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一致,而非沙雷菌属的其他9个种属均没有扩增条带;该方法检测沙雷菌的最低检测限为9.785 pg。通过对4株从蜜蜂中分离所得的黏质沙雷菌和3株从进口鱼粉中分离所得的居泉沙雷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研究表明,基于gyr B基因建立的PCR方法在沙雷菌属的检测中具有特异性强、快速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豌豆分离蛋白和豌豆浓缩蛋白替代饲料中33%、66%和100%鱼粉(对照组鱼粉10%)配制与对照组等氮、等能、等赖氨酸、等蛋氨酸和有效磷的试验饲料(其中豌豆分离蛋白用量3%、6%和9%,豌豆浓缩蛋白用量4.5%、9%和13.5%),饲养初始体重(18.53±0.35)g的建鲤75 d。结果表明:豌豆分离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豌豆蛋白替代鱼粉对成活率、肥满度和肠长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肝胰脏指数,其中豌豆分离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和豌豆浓缩蛋白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豌豆浓缩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可观察到对适口性有不良影响。由上述结果可得出,豌豆分离蛋白和豌豆浓缩蛋白均可作为鲤鱼料的蛋白源,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标识结合适口性推荐豌豆分离蛋白可完全替代鱼粉,适宜用量9%;豌豆浓缩蛋白可替代33%鱼粉,适宜用量4.5%。  相似文献   

15.
鱼粉由于含蛋白质水平高,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等优点而成为主要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但鱼粉资源少,价格贵,长期使用易使肉和蛋中出现鱼腥味。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和存在各种条件性致病沙门氏病菌等缺点,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86年3月,从一批秘鲁进口的鱼粉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经鉴定为E1群中的法尔肯泽血清型(Serogroup E1 Falkensee),这个菌型目前在我国尚未见过报道。现将分离鉴定过程介绍如下:一、接种与培养每份鱼粉样品称取两个12.5g分别接种在盛有125ml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T.增菌液)和125ml亚硒酸盐增菌液(S.F.增菌液)的2个250ml广口瓶中,震荡器震荡10分钟左右,37℃培养24小时后,分别挑取T.T.和S.F.增菌液一环,划线接种于SS平板,37℃  相似文献   

17.
鱼粉中蜡状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由蜡状芽胞杆菌引起的腹泻病。某鸡场鸡群因饲喂了某批鱼粉而引致发病, 经检查证明鱼粉中含有蜡状芽胞杆菌, 经计数为60 ×106 个/g , 远远超出鱼粉的卫生标准。文中对该菌的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可致死小鼠,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蒽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该研究表明, 对饲料尤为鱼粉的卫生问题, 即饲料源性疾病问题应引起畜牧及兽医工作者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从进口的17批饲料用鱼粉、肉骨粉样品中分离得到4株细菌,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提取其DNA,用细茵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测序,将测定的16SrR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证为沙门菌,其中样品2、8与鼠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9/6,样品10、11与伤寒沙门菌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由此可以认定样品2、8为鼠伤寒沙门菌,样品10、11为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9.
郑亚勤  韩晋 《猪业科学》2002,19(10):54-56
在测定活菌酶蛋白粉养分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基础上,以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为对照组,活菌酶蛋白粉分为1、2个试验组,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鱼粉,用量为鱼粉量的50%和100%,选用90只BUT商品火鸡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试验1、2组与对照组的增重分别为6.805±0.385;6.850±0.455和6.565±0.460 kg.增重率分别为360%、365%和328%.统计分析,t检验,差异显著(P<0.05).试验1、2与对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16、2.14和2.18.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可提高经济效益9.5%,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用活菌酶蛋白粉取代商品火鸡饲粮中的全部鱼粉,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鱼粉中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对动物及人致病力强的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对动物及人存在安全隐患的芽胞杆菌、非发酵菌、枸橼酸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在进口鱼粉中检出比例也较高。文献报道已检测到动物健康的鱼粉中的毒素主要有:组胺、肌胃糜烂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制作的鱼粉其组胺含量一般较高,当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mg(或每kg体重1、5mg)时,即可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肌胃糜烂素是组胺的衍生物,主要与鱼粉加工时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