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天然黄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及香蕉皮废弃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提法提取香蕉皮中的黄色素,研究其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及稳定性。[结果]香蕉皮黄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易溶于乙醚和丙酮,光照、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其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光照对香蕉皮中黄色素的影响较大。黄色素在70℃以下及在中性溶液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一定浓度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条件下,有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Fe3+、Ba2+对黄色素有一定的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磨盘柿果实色素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不同处理 ,对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阳光直射 5d以内、室内自然光照射 2 5d以内或在室内避光保存 30d以内的条件下 ,磨盘柿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未发生改变 ,但吸光值降低 ,柿色素保留率在 6 0 %以上 ;80℃以上的高温对柿色素有破坏作用 ,但 6 0℃ ,2h以内的高温条件下柿色素的稳定性良好 ;柿色素溶液在pH 6~ 11范围内呈稳定状态 ;供试的 9种金属离子中 ,铁离子对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0 12 5mmol·L-1以上的铁离子使柿色素溶液变浑浊 ,出现沉淀 ,Cu2 + ,Ca2 + 和K+ 次之 ,而Al3 + ,Na+ ,Zn2 + 和Mg2 + 影响较小。质量分数为 1%的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柿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而质量分数为 2 %的VC对柿色素有保护作用。在加工利用和保存柿色素时 ,需提供有利柿色素的稳定条件 ,才能保持柿色素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橙皮色素的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吸收光谱和特殊显色反应分析,证实橙皮黄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同时对橙皮黄色素应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光照、温度、酸碱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及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分析,发现橙皮黄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从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中提取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迎春花黄色素在自然光、中性、弱酸、弱碱环境下稳定,在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维生素C及少量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存在的条件下稳定,对多数金属离子较稳定,强光照射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黑眼菊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眼菊舌状花为原料,在常温下用50%丙酮水溶液浸泡4h,经抽滤,浓缩得到天然的黄色素胶质,该色素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冲洗后可得到较沌的黄色素粉末,黑眼菊黄色素在中性条件对光和热均稳定,pH〈7时呈线黄色,pH≥7时的亮黄色,淀粉和NaCl是使黑眼菊黄色素增色的介质,蔗糖是减色介质,但随蔗糖浓度增加,减色效应迅速减弱,黑眼菊黄色素水溶液pH=7时,在390nm处有一吸收峰。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外界因素对桑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影响桑椹色素的稳定性;在20℃低温条件下桑椹色素稳定性较高,且在高温短时条件下,稳定性也比较高;对氧化剂H_2O_2的耐氧化性差;对普通还原剂维生素C稳定;浓度大于10%的高浓度蔗糖对桑椹色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米皮中黄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玉米黄色素的理化性质,该色素对氧化剂、光、热极不稳定,对Al3 、Fe3 等离子稳定性较差,但对酸、碱、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及Fe2 、Zn2 、Na 、K 等离子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钠和乳清分离蛋白对天然南瓜黄色素进行包埋,制备成微胶囊南瓜黄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20(质量比)、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钠∶乳清分离蛋白)为1∶0.5(质量比)的条件下对南瓜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包埋率可达95.16%。与南瓜黄色素相比,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水溶性增强,并且对光照、温度和pH值的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在100℃加热40min的条件下,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30.3%,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8.9%;当pH值从6下降到1时,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13.3%,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5.0%;光照15d后,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下降6.2%,而微胶囊南瓜黄色素的吸光度仅下降2.3%。由此可见,南瓜黄色素经微胶囊化后,其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金莲花是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现已制成多种制剂,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对金莲花的研究多集中在黄酮类物质化学成分验证阶段,对其中其他成分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在金莲花中含量较多的黄色素的相关提取纯化、活性研究及稳定性考查等方面,对金莲花黄色素在食药化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金莲花的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热处理温度、酸碱度和几种金属高于对桅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会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均较稳定,但强酸性会使其褪色.铁离子和锡离子可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而铜离子和铝离子对其色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榴皮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榴皮中天然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皮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72nm;pH对该色素影响显著,在p H5.0以下相对稳定;高温(60-100 ℃)及光照条件下,色素稳定性较差;Cu2 、Sn 2 、Al3 、Fe3 易导致色素变色,Na 、K 、Mg2 、Ca2 、Zn2 对色素影响不明显;柠檬酸、酒石酸、蔗糖和抗坏血酸在0.01-0.05mol/l浓度范围内对色素影响不大,淀粉有增色作用,过氧化氢、亚硫酸钠和苯甲酸钠能严重破坏色素,产生减色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黑豆色素在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豆色素在酸性条件、避光条件下稳定性好;色素耐热能力较强;K+、Mg2+对色素影响效果不明显,Fe3+、Cu2+、Zn2+对黑豆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的抗氧化、抗还原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香蕉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蕉皮为试验材料, 从光、热、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金属离子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香蕉皮色素的特征吸收峰在280 nm处,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pH=1~9范围稳定, 耐光性好, 与Na2SO3、NaCl、柠檬酸、葡萄糖、蔗糖、Na+、K+、Mg2+、Zn2+、Ca2+ 、Ba2+等共存稳定;Cu2+、Fe3+、Sn2+、Al3+、苯甲酸钠等对色素具有不利的影响;加热及碱性条件下极易导致色素褐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长白金面瓜黄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金面瓜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pH=3.6~9.18时,色素的稳定性较好;氧化剂(H202)、还原剂(Na2SO3)、室内散色光、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该色素影响不大;色素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但对光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月季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月季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见金属离子中的Mg2+、Al3+、Ca2+、Cu2+、Zn2+对月季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Fe3+有一定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月季花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弱;光线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吸光度值随着光线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南瓜黄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南瓜黄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6 h,料液比1∶20,乙醇浓度9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南瓜黄色素的光稳定性较差;pH值在2~14范围内比较稳定;H2O2使色素降解明显,Na2SO3对色素起到增色作用;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除Na+外,Ca2+、Mg2+、Cu2+、Fe2+、Al3+对其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光、热和PH对乌米色素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结果,为确定提取工艺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热处理温度、酸碱度和几种金属高于对桅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会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均较稳定,但强酸性会使其褪色.铁离子和锡离子可使桅子黄色素的色调变浅,而铜离子和铝离子对其色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理杜鹃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大理杜鹃花黄色素的提取效果。选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时间、料液比、浓度、温度这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采用60%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80是提取大理杜鹃花色素较适宜的工艺条件。该色素在pH值≤7时较稳定,在60℃下热稳定性好,光稳定性较差,应避光保存;除Fe3+外其对常见金属离子有一定的稳定性。该工艺操作简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光、热和pH对乌米色素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结果,为确定提取工艺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