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竹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基体材料,以聚乙烯醇(PVA)为增强相,在酸性环境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得PVA/CNFs(纳米纤维素)复合气凝胶;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处理,随后将其浸渍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悬浮液中,最终制得疏水型r GO/PVA/CNFs复合气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接触角(CA)和吸油性能测试,对所制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疏水性能及吸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为6.78 mg/cm3,具有均匀的三维网状多孔结构,且孔洞结构表面均被石墨烯片层覆盖;经过TMCS疏水处理后,在气凝胶表面形成疏水层结构。FT-IR和Raman分析表明,TMCS疏水改性处理并未改变PVA/CNFs复合气凝胶的化学结构。经疏水处理后气凝胶与水的接触角为138°左右,吸油倍率为78 g/g左右,且吸附过程迅速,饱油后也能悬浮于溶液表面,便于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玫瑰花瓣褶皱微表面特性仿生构筑疏水竹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软印刷法以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PVA)为弹性印章,以新鲜红玫瑰花为模板,经过二次复形将玫瑰花表面微纳褶皱结构转印到竹材表面,制备得到具有类玫瑰花表面微观结构的疏水竹材。试样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水接触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类玫瑰花竹材样品具有乳突状和凹槽状微纳米结构的粗糙褶皱表面。研究发现,以10% PVA为模板复形的竹材表面水接触角接近于新鲜玫瑰花瓣表面的水接触角数值,展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  相似文献   

3.
从玉米芯中提取的木聚糖用于改性竹材,提高竹材的尺寸稳定性;然后以新鲜荷叶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模板,在改性的竹材表面利用软印刷法制备类荷叶竹材表面。采用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增重率(WPG)和增容率(B)对竹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水接触角(WCA)、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类荷叶竹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发现,随着木聚糖含量的增加,改性后竹材的抗溶胀性和WPG相应增加,木聚糖对材竹的增容效果更好。木聚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竹子的尺寸稳定性。此外,木聚糖处理改性后的类荷叶竹各向异性和超疏水性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为竹材尺寸稳定性及竹材疏水性改良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纤维素(CE)气凝胶机械回弹性、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冷冻干燥工艺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聚乙烯醇(PVA)对CE进行复配,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对CE/PVA进行改性,制备了具有轻质性、高弹性和疏水性的多孔S-CE/PVA复合气凝胶.研究了PVA添加量对S-CE/PVA复合气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引入...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是影响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聚乙氧基接枝修饰制备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并探究其对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添加量为0025 0 g/g(以纤维素计)。在最适添加量下,碱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及醇溶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使得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72 h酶水解得率分别提高了275%和281%。与此同时,72 h酶水解液中外切葡聚糖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493%和410%;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96%和137%。说明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可减少纤维素酶的无效吸附,从而起到对酶水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方法对家具用稻草秸秆板表面进行了纤维素酶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种纤维素酶处理后试件表面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的变化。酶浴法处理后,试件表面的附着力增加最明显,在酶处理12h时后反应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BJF1820/31型后成型封边机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后成型封边技术是目前板式家具及多种装饰部件生产中采用的一种新工艺,它是把多种适于成型的装饰材料(如后成型防火装饰板等)根据基村边缘形状包覆压贴在其边缘表面上,能适应较复杂的异形边缘。经后成型处理后的板材制成的家具装饰效果好,板材的表面和边缘为同一装饰...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竹材液化产物制备高轻发泡墙体材料的防水性能,分别采用添加疏水剂和表面涂布疏水涂料的方式进行疏水处理,并评价疏水剂种类及其添加量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样制备过程中添加疏水剂,材料的压缩强度和疏水性能均可得到改善,添加3%的KH-550或5%的KH-560时,材料的疏水性达到疏水水平,压缩强度达到LY/T 2484—2015的要求;表面涂布疏水涂料对材料压缩强度无影响,其疏水性接近超疏水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秸秆∶混合溶液)为1∶100,PVA添加量与秸秆的质量比为100∶15,PVA浓度为5%,溴化锂浓度为66%,溴化锂溶液和PVA的质量比为13.85∶1。该工艺下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低至0.026 8 g/cm3,比表面积为175.00 m2/g,对废弃机油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5.01 g/g。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PVA与纤维素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复合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其吸油率越大。复合气凝胶具有全范围内的孔径,且大部分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因此有利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润湿性及胶粘剂胶合性能改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秸秆的润湿性及其胶合性能,对人造板生产和产品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对玉米秸秆外表皮进行处理,并采取对常用胶粘剂添加异氰酸酯进行改性等方法,研究玉米秸秆表面润湿性以及胶粘剂胶合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复合胶粘剂对玉米秸秆外表皮的润湿性有较大影响;经过酸碱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外表皮的胶合性能有所提高,且碱处理的秸秆表皮胶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张衡  韩斐  朱永恒 《绿色科技》2013,(12):11-13
在室内恒温(20℃)培养1个月后,研究了蚯蚓活动对铜尾矿复垦地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荩草和小飞蓬2种植被土的4种处理:①不接种蚯蚓、不添加秸秆的对照(S);②仅接种蚯蚓(E);③仅添加秸秆(O);④接种蚯蚓、添加秸秆(OE),各重复3个。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添加秸秆,在矿区复垦地接种蚯蚓(E,0E)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P〈0.05)。荩草接种蚯蚓(E)碱解氮含量是对照(S)的1.10倍,小飞蓬接种蚯蚓(E)碱解氮含量是对照(S)的1.06倍;在矿区复垦地接种蚯蚓(E,OE)可显著提高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声〈0.05)。荩草接种蚯蚓(E)全氮含量是对照(S)的1.5倍,小飞蓬接种蚯蚓(E)全氮含量是对照(S)的1.04倍;接种蚯蚓后,各个处理的氮素矿化速率均为正值,并显著高于(P〈0.05)原土样,蚯蚓活动在不同的植被下对土壤氮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脱羧腰果壳液制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天然植物油(脱羧腰果壳液CNSL)作为疏水基的,经由己二异氰酸酯与亲水基聚乙二醇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反应,制得了两亲性表面活性剂,表征了其表面性能。该类表面活性剂的三个样品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35-0.5g/L,亲油亲水平衡点为15.5-16.0,浊点为70-80℃,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25℃)为28-35mN/m。该技术为腰果壳液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木材表面疏水处理是提升木材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采用喷涂法在木材表面构建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无机颗粒-环氧树脂复合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涂层表面进行分析和表征,对比不同种类、粒径无机颗粒(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环氧树脂预聚物用量的涂层样品性能,优化涂层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备的涂层在经历20个周期的砂纸(1 000目)磨损或20次胶带剥离后水接触角仍大于150°,超疏水性能稳定,涂层的大部分微纳结构得以保留,表现出良好的机械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利用环保、价廉的混合蜡和亚麻油乳液在木材内外表面构建双层疏水屏障,使其同时具备粗糙结构和连续防水层,进而兼具疏水和防水效果。【方法】配制亚麻油乳液、亚麻油/棕榈蜡乳液、亚麻油/混合蜡(蜂蜡/棕榈蜡、石蜡/棕榈蜡)乳液,对乳液性能进行评价。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浸渍杨木试件,通过70℃(两步法)和90~103℃(一步法)后处理温度在木材内外表面构建双层疏水屏障,并对处理材的表面疏水性、吸水性和尺寸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1)亚麻油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95.6 nm,在室温下贮存稳定性良好,60天内粒径变化率仅为2.45%;亚麻油乳液与混合蜡乳液复合后的离心稳定性良好; 2)亚麻油乳液在木材横向和纵向输水通道内均有分布,干燥后可在木材内表面形成连续油膜,并与混合蜡乳液构成双层疏水屏障; 3)亚麻油/蜡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木材的表面疏水性,两步法和一步法处理材横切面的接触角均在150°左右,且不随时间变化;而一步法处理材弦切面的疏水性好于两步法; 4)亚麻油/蜡乳液复合改性材的吸水率降低,一步法的防水效率明显优于两步法,经过196 h泡水后,LB1和LP1处理材的防水效率保持在45%以上;复合改性方法亦能显著降低处理材前期的体积膨胀率,但最终影响差别不大。【结论】利用亚麻油/混合蜡乳液浸渍木材,仅通过后期干燥温度控制即可在木材内外表面形成兼具粗糙结构和连续防水层的双层疏水体系,赋予处理材优良的疏水性和防水性,是一种环保、节能、价廉的木材疏水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戈  刘忠文  井学伟 《林业科技》2001,26(4):38-40,49
介绍了沥青及植物纤维(如棉、麻纤维等)的一些基本特性,并着重说明了以沥青为基质,以植物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板生产工艺成板的基本原则及复合板的性能与用途。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天然遗态材料植物叶片表面特殊形态及功能特性的启发,如荷叶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自洁特性、玫瑰花瓣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粘附特性。研究采用软印刷技术,分别以新鲜和干燥的玫瑰花瓣作为模板,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成功地转印制备了类玫瑰状超疏水竹材表面。扫描电镜(SEM)表明,类玫瑰花瓣表面形貌在制备超疏水竹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玫瑰花瓣的干燥或潮湿可能使玫瑰表面具有不同的微/纳米结构,具有不同的间距值,表现出不同的高粘附性或低粘附性。新鲜的玫瑰花瓣乳突结构具有超疏水和高粘附性表面;然而,干燥的玫瑰花瓣的乳突结构中具有超疏水和低粘性表面。类玫瑰状竹材的成功制备,可有效防止水分侵入竹材,延长竹子在不同领域的使用寿命。针对玫瑰花瓣的超疏水特性,可有效提高竹材的附加值,也将为竹/木材的疏水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低密度人造板的应用领域,以杨木刨花和可发泡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备复合材料(芯材),并在其表面贴覆杨木单板制成木质复合板,以提高板材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板的密度在0.42~0.48 g/cm3时,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和静曲强度达到国家标准A类刨花板二等品的要求,导热率低于0.050 W/(m.K),可用于家具、室内装饰的非受力部件及墙体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水分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通过表面覆盖薄膜、砂石、秸秆等方法进行保水试验,通过添加锯末子、农家厩肥、生物炭等方法进行保墒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林木成活率、林木高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提高土壤含水率上,8种处理方法由多到少依次为添加生物炭薄膜覆盖添加锯末子秸秆覆盖砂石覆盖添加农家厩肥对照;在提高林木成活率上,8种处理方法由多到少依次为添加生物炭添加农家厩肥薄膜覆盖添加锯末子秸秆覆盖砂石覆盖对照;在林木年高生长量上,8种处理方法从高到低依次为添加生物炭添加农家厩肥薄膜覆盖添加锯末子砂石覆盖秸秆覆盖对照,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以添加生物炭为最佳。因此,干旱地区土壤添加生物炭在土壤蓄水保墒、促进养分吸收利用、改良土壤结构方面效果最佳,对干旱地区的蓄水保墒造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易蓝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蓝变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碎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制成的基底制备菌丝复合材料,并探讨含水率变化对菌丝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4 d后,三种基底表面均被菌丝覆盖,颜色显著变黑。增加板坯含水率促进了菌丝复合材料内发生木质素再聚合和美拉德反应,提高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蓝变欧洲赤松基底、蓝变橡胶木基底以及混合基底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4%、221%和74%。与蓝变欧洲赤松基底相比,蓝变橡胶木基底更适合可可球二孢菌丝的生长,因此橡胶木基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更高,可以达到ANSI A208.1-2016“Particleboard”对轻质刨花板的弯曲强度要求。菌丝表面的疏水蛋白使材料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加,而板坯含水率的提高对材料的疏水性和耐水性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碱木质素(AL)为原料制备羟丙基化碱木质素(HL),研究HL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纤维素的酶水解得率的影响。Zeta电位滴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疏水性的测试结果表明:AL经过羟丙基化改性后表面特性发生改变,表面负电荷增加(Zeta电位由+35.0 mV降至-44.8 mV);表面元素分布及化学键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C—O和■键强度增加,疏水性减弱(疏水度由106.60 L/g减小为4.30 L/g),使得木质纤维素底物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减弱,进而显著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以10 U/g纤维素酶水解0.4 g/L微晶纤维素72 h,添加4 g/L的HL时游离酶蛋白质量分数为11.65%,相比4 g/L的AL提高152%;添加4 g/L的HL时酶水解得率为54.38%,相比4 g/L的AL提高3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