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明确枯草芽孢杆菌T4-4、S-30和S-11菌株的抑菌作用,以草莓根腐病菌C16-4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法、产孢量统计法和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了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T4-4、S-30和S-11的菌株和代谢产物都能够抑制草莓根腐病菌C16-4的生长,并且在代谢产物中含有脂肽类物质;这些脂肽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度可以达到9.5、8.5、7.0mm;3株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能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产孢抑制率分别为79.2%、50%和33.3%;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推迟和抑制的作用,在处理24h内的任意时段孢子萌发率均低于对照;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变化,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能致使菌丝细胞壁表面粗糙,出现细胞膨大、扭曲等畸形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对草莓根腐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本试验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对峙培养法等方法。从昌平区兴寿镇草莓基地采集的16份土样中分离得到106株细菌。以草莓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出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1-9和8-3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3种草莓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2-4菌株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菌范围最窄,仅对1种草莓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抑菌谱测定得知,1-9,12-4,16-1等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供试的7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拮抗细菌生物膜和代谢产物检测结果表明,7株拮抗细菌都能产生生物膜和吲哚乙酸,推测这些菌株具有较强的定植能力和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拮抗微生物对茄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5个不同地区的茄果类蔬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112份,经稀释平板法分离获得对茄根腐病菌桔抗作用较强的菌株5个,其编号为9-16,8-13,8-8,7-5,3-4。经鉴定,菌株9-16、8-8为假单胞杆菌属,菌株8-13、7-5、3-4为芽孢杆菌属。通过对根腐病菌菌丝的抑制实验表明,这类拮抗菌能显著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并使菌丝变细扭曲,菌丝细胞畸形等。在活体条件下,试验表明5个菌株对茄根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中9-16菌株和5个菌株混合防治效果最好达80%以上,其拮抗能力与防治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与50%多菌灵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乙酸乙酯萃取毒素类致病物质,然后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致病活性,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类物质无致病活性,毒素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病活性;毒素类致病物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0 k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且热稳定性较差,不同pH值致病活性差异显著,pH 2.5时致病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槟榔根腐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以发病槟榔园健康植株根及根部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3种槟榔根腐病菌的拮抗菌株进行筛选。从分离到的247株细菌中,获得了1株对尖孢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拮抗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菌株brj-21,抑菌率分别为68%、73.66%和74.33%。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brj-21被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拮抗菌(brj-21)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 g、七水合硫酸镁0.4 g、水100 mL。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rj-21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5株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5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和机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5株拮抗菌d4、d5、d6、B3和P与香蕉枯萎病菌对峙培养5d后,在平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为16.5~20.5mm:培养10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5株拮抗菌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环腐病菌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相似文献   

8.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38D,通过对峙法、对扣培养和圆盘滤膜法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38D对根腐病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的拮抗系数达到Ⅰ级,对4种镰孢菌的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木霉菌T38D可以寄生于4种根腐病菌菌丝上,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T38D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终极腐霉菌的抑制率为87.6%,对燕麦镰孢菌的抑制率为75.2%,对其余3种镰孢菌的抑制率都在40%~50%;T38D的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辽宁省蔬菜种植区分离筛选出的4株拮抗细菌R14、H402、H403和H404对番茄叶霉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牛津杯法试验结果表明,H404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35.7 mm,H402抑菌圈直径为29.6 mm,而H403及R14抑菌作用较差,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8 mm和22.2 mm。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显示,H404及H402抑制孢子萌发作用最强,抑制率达100%,R14的抑制效果次之,抑制率达到90%,H403的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仅为2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402对番茄叶霉病的抑制率为96%,H404的抑制率为84%,H403的抑制率为68%,R14抑制率为76%。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抗黑1(H1)、抗黑2(H2)、抗木(M)3株拮抗细菌对桃子的褐腐霉和芦柑的青腐霉拮抗效果的结果表明,H1细菌对褐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H2细菌对青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3株细菌进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对3株细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3株细菌均不分泌抗生素,推测可能是以竞争性的生长方式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产生的致病毒素组分,利用中压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C-18制备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层析对粗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以离体叶盘针刺法检测分离所得组分的致病活性。结果显示:经中压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FrⅢ1和FrⅢ2两个组分,其中FrⅢ1有较强活性;用sephadex LH-20对FrⅢ1进一步纯化后又得到了两组活性组分FrⅣ1-2和FrⅣ3-4,其中组分FrⅣ3-4的活性明显强于组分FrⅣ1-2;HPLC分析发现这两组组分又分别含有2个和5个组分,7个组分均在C-18柱层析过程中出峰时间较早,说明该毒素的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357细菌拮抗物质的提取和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Bacillus cereus中提取了357细菌的拮抗物质。该拮抗物质为非蛋白类的脂溶性物质。它对真菌、细菌、酵母以及小鼠腹水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细菌只能在固体培养的条件下分泌拮抗物质。  相似文献   

13.
从海南11个市县甜瓜地、蔬菜地中分离到570株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等实验,筛选出3株对甜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和对甜瓜种子发芽率有促进作用的菌株D1、F1、H3,进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F1菌株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在先接种108 CFU/mL的F1再接种107 CFU/mL的病原菌,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0.6%;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DNA测序实验鉴定,确定F1菌属于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相似文献   

14.
从油菜根围土壤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的初步筛选,有10株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菌株BX-7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的油菜菌核病菌菌丝边缘由白色变为淡黄色,经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发生断裂、肿大或畸形等。菌株BX-7的挥发性产物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挥发性产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74.09%。无菌发酵液随培养时间的不同其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佳。油菜叶片离体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X-7的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中对草莓根腐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草莓种植基地土样中分离到的306株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获得了1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GF-98,其抑菌带宽度为9.3 mm。此外,菌株GF-98的抑菌谱较广,对草莓根腐尖孢镰刀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草莓根腐石楠拟盘多毛孢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株GF-98的代谢产物对草莓根腐病菌有致畸作用,包括菌丝缩短、粗细不均、分枝增多扭曲、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16S rDNA基因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等方法表明,菌株GF-98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ploymyxa)。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越橘圆斑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经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Pp.jlnd09 菌株为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DA,较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适宜温度范围为10...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486株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和微培养离体测定试验获得12株对稻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B4,B8,B18,B31,B34,B73和B74等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培养液100%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经鉴定该组拮抗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1,B43和B44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48和B59为链霉菌,对稻瘟菌的抑菌带明显,但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从甜玉米植株中分离获得90株内生细菌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获得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A16。抑菌谱测定表明,A16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A16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显示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苗期盆栽表明,经A16处理过的甜玉米植株的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低46.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A16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LM培养基、28~32℃、pH6.0、振荡培养36h。  相似文献   

19.
致病疫霉拮抗细菌WL2鉴定及其发酵液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WL2菌株在抑制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体生长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方面特性,本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离体组织培养法检测WL2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效果,评价发酵液抑菌作用稳定性;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WL2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WL2菌活体、菌液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7%,86.8%和82.4%;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WL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经121℃高温处理后,抑菌率50%,经pH值2~12的条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率70%,在紫外灯(20 W)下照射12h后,发酵液抑菌率仍能达到77%以上,并且发酵液在4℃条件下可至少存放1年并保留其生防活性。这表明WL2菌株在开发成微生物制剂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