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
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纯欣赏的艺术,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确立。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在海外,对盆景艺术的本质问题,仍然没有真正弄清楚!据说国际上有个“盆栽联盟”的组织,他们举办的会议、展览,往往把“盆栽”与“盆景”混为一谈,将“技艺”和“艺术”等同起来!而我们中国的一些盆景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潮流”走,甚至主张把“盆景”统一改为“盆栽”,因为国际上都用“Bon sai”这个词! 一、盆栽与盆景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盆景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在闭关自守的年代,欧美各国只知有日本盆栽。而全然不知“盆栽”却源于中国盆景。1978年后国门大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同时,传统的中国文化也走出去,中国盆景瑰宝在欧美大放艺彩,对于盆景的历史,还了它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盆栽系从日本传去,因此那里的爱好者们大多欣赏日本风格的盆栽。但在纽约的长岛,却有一位酷爱中国盆景的美国人,他的名字叫哈·马浩宁(Hal Mahoney)。马浩宁先生爱好盆景艺术已有很多年,他是长岛盆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曾经创作过许多成功的作品,尤其是山水盆景,颇得中国盆景艺术之要领,在美国的盆栽界具有一定的影响。马浩宁先生还经常在美国各地的盆栽协会作示范表演,使许多美国人认识了中国盆景。  相似文献   

5.
我们总喜欢谈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谈发展成就,谈惯了“大好形势”。其实,对艺术的探讨不能总讲长处,揭一点短抑或有益。中国盆景在历史长河中步履蹒跚地徘徊了千余年,目前的景况实在让人不敢乐观。同是华夏国粹,书法、国画、京剧倾倒了多少洋人。而称与书画同源的中国盆景跟这“三件宝”对照,未免相形见绌了。日本盆栽在国际上占着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国在盆景出口方面,以简易小盆栽为大宗,而日本却出口高档盆栽,我们无形中更抬高了日本盆栽的声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一景二盆三几架”不仅是人们品评盆景的序列,同时也成了盆景品评的范围。然而,所谓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一景二盆”自然在盆景二字之内。那么几架,是否也应列在盆景品评的范围之内呢? 毫不否认,几架对于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关系很大。“精隽之盆栽,如不配合几座,则如同一个人衣冠齐整,而不穿鞋”(《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7.
岭南盆景始于何时,现仍未有确凿的资料可证。而真正被称之为岭南派盆景的,则是近数十年之事情。大约在本世纪初期,中国和日本的盆景艺术都已发展到高度兴盛时期。审美观随着时代的改变,日本提出创作自然型盆景而称过去的为“美术盆栽”。与此同时,广东的盆景爱好者也相继提出要参考画法、画理使盆景形态自然,从而使之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并能抒情寄兴,借物喻人,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了蓄枝截干法。在造型上,使远观的“枝片”成为近观的“枝法”,故称枝片为“枝托”。值得一提的是,任何艺术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从千变万化的形式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规律宋,将不定型的  相似文献   

8.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映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这些话出自台湾盆景艺人李国安先生之口。  相似文献   

9.
贵刊一九八六年七期发表了宋德钧先生《关于统一盆景术语的管见》一文,主张脱去盆景“中山装”,穿“盆栽”西装。笔者实不敢投赞成票。其一,“盆景”一词恰如其份地囊括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中无限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盆景的“景”正确地表达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审美意识,趋于艺术;盆栽中的“栽”,是对农事种植活动的表达,趋近科学。“栽”用于山水盆景,意味着“栽石”,有悖常理。其二,日本的“盆栽”一词,仅指树桩,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人类共同的盆栽艺术(中国称“盆景”)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根据日本盆栽协会的倡议,一个国际盆栽组织——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经过9年的准备,终于于1989年4月在日本正式成立。这个组织是第一届世界盆栽大会上宣布成立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代表1200多人,北京林业大学苏雪痕、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及中日友好协会陈永昌代表我国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1.
宋德钧同志认为“盆栽”音译已流行于世界,建议“盆景”一词应穿上“西装”出国,言下之意是:用“盆栽”来代替“盆景”。我认为,这一意见值得商榷。“盆栽”,是把自然界生长的某些植物“栽”在盆内培植,如盆栽葡萄、盆栽柑桔……等等。进一步,对盆内栽培的某些植物进行科学的修剪、攀扎,使之成为一种活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桩盆景”。但它毕竟是栽在盆内的植物,仍然可称它为“盆栽”。但“盆景”就不同了,它的意义是在盆内制(造)景。就是把大自然的景物制(造)于盆钵之中。“盆景”比“盆栽”的范围大了,意义深远了,因而要求也就严格了。  相似文献   

12.
宋德钧同志提出统一盆景术语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在盆景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及时统一盆景术语,将对盆景艺术制作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也想谈一点看法,供参考。Bonsai(盆栽)是日本的叫法,其本义是盆栽植物和盆景树木。它不符合我国的叫法,也不符合盆景的真正含义。就字面理解,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在盆中而已,没有人工艺术造型的含义;再者它只适应于“植物盆景”(或称“树木盆景”或“花木盆景”),而不适应于山水盆景。盆景既然起源于我国,就应该以中  相似文献   

13.
盆景与盆栽     
读完贵刊八期阮小勇先生的文章,对其中的某些提法不敢苟同。阮先生建议用“盆栽”来代替“盆景”一词,还举海外一些地区为例。据本人所集的资料看,事实并非全如阮先生所说。海外(主要是日本)确称盆景为“盆栽”,但他们还用“盆植”来称一般盆花的培育,并未混为一谈(其“栽”、“植”的含义均不同于汉语中的意义了)。盆景艺术(尤其桩景)当为植物栽培中盆栽的范畴之内。“盆栽”就象用“中国人”不能表明你的籍贯一样,不能表明盆景属于栽培中的哪一种类。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自然的并不都是美的。盆栽只是自  相似文献   

14.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这块悠久历史和悠久文明的土地时,一大批优秀的域外盆景(盆栽)作品,逼到了国人面前。于是乎盆景界一片哗然。或惊异,或欣喜,或自卑,或自弃,或极端,或中庸,由此引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盆景创作和理论探讨。其中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当代盆景应该用什么作参照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我的意见是: 一,东洋盆景不是盆景创作的唯一样式。从目前所看到的资料来分析,我认为,被有些人推崇至极的日本盆景,远不如中国盆景内涵之深和外延之广。中国传统盆景和现代盆景都强调一个“景”字。由景生“境”,由“境”表情。因此,一草一木皆可入盆,一石一水即能成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全不象  相似文献   

15.
盆景要创新,必须首先明确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盆景与盆栽密切相关,但说盆景的本质特征即盆栽是不恰当的。盆栽是广义的,从其形式上、植物品种上甚至是包罗万象的。普通盆栽无艺术性,正如把一株天竺葵养大开花,其只有技术而无艺术可言。而盆景则是盆栽的一个优秀变异分支,虽起源于盆栽,但却远超脱于盆栽,就因为盆景创造了艺术美。逆境是盆景与一切盆栽的共同本质特征。而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应是:以盆栽为立地条件为人类创造艺术美的艺术;区别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应美国邀请,1991年10月11日参加佛罗里达州盆栽大会期间,作了精采的盆景技艺表演和讲学活动受到欢迎。开幕式结束后,赵庆泉作为大会第一演讲人向佛罗里达州盆栽协会全体会员及来自其他州的盆栽专家作了“中国盆景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报告。演讲中还结合内容放映了《中国盆景佳作》专题幻灯片,使美国同行大饱眼福。演讲结束后,在与会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盆景起源国的中国,学习日本盆栽艺术,是否会改变中国盆景的传统特色?怎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盆景的艺术品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神枝舍利干是习文中的汉字名称,借助佛教语言来形容其亘古不化之骨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枯枝枯干。为了表现盆景枝、干苍古残缺的景象,一种是保留有修饰自然生成的枯枝枯干使其白骨化;另一种是通过人工制作,将部份活性枝、干进行雕刻,摹仿出自然式白骨化形态;或者两者合一,使其更加贴近自然,贴近野  相似文献   

18.
读贵刊87第9期的无锡张国保先生大作《试谈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有些看法,现提出来就教于方家。人所共知,中国盆景艺术基本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两大类,它的制作技巧与造型艺术,有根本的区别,张君肯定“盆栽为盆景艺术的特征”,那么山水盆景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张文否定诗画与盆景艺术同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否定兴比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20.
这是介绍祖国宝岛台湾盆景艺术一组文章的最后一篇。作者在四篇短文里,就台湾“盆景热”的掀起、盆景的风格、发展趋势及其原因,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我们相信,对于大陆的盆景工作者是颇有启发的。在这里,我们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向宝岛上的“中国树石艺术学会”、“雅风盆栽学会”以及各市、县的学会,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并祝愿海峡两岸的盆景艺术家们,都能尽力创造条件。为推动同胞之间的技艺交流、事业合作而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