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集4头体况良好、健康、配种后梅花鹿的血样,用RIA分析方法对血清中的5种生殖激素(LH、FSH、E2、P4和hCG)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配种后(第2~38 d)LH含量缓慢地降低,处于较低的水平,平均为29.97±32.70 mIU/mL;FSH的含量稳步上升,平均为1.60±0.66 mIU/mL;E2的含量除了一个较大的峰值(10.20±6.59 pg/mL)外,一直在降低,平均值是6.47±4.28 pg/mL;P4的含量平均为0.05±0.04 ng/mL;hCG的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为22.71±26.48 mIU/mL.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松花湖鹿场选择 37头雌性梅花鹿分成 3组 ,分别进行吊圈、保定等 3种不同强度的刺激 ,并对其发情状况和血清中FSH、LH、E2 和P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试验鹿在发情时 ,血清中FSH和E2 的浓度在不同刺激强度间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LH浓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升高 (P <0 .0 5 ) ;P浓度在前两种应激刺激下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均高于弱应激刺激。在强应激刺激下 ,试验鹿的发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但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 ,FSH和E2 无明显的变化 ;而LH浓度呈现增加趋势 ;P下降后呈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鲁西黄牛的繁殖性能,有必要对妊娠周期中生殖及相关激素的分泌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放射性免疫法对空怀期、妊娠3个月、妊娠6个月、围产期以及分娩后母牛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催乳素、游离T3(甲状腺素)和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等激素浓度进行测定。[结果]随妊娠时间的延长,体重、胸围、腰角宽、尻长、髋宽和管围等体尺指标都逐渐增加,并且体重与游离T3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妊娠早期循环血液中雌二醇含量很低,到妊娠中期开始增长,围产期达到高峰。而孕酮分泌量在妊娠早期逐渐上升,妊娠中期稍有下降,到围产期时又逐渐增加并达到高峰。IGF-Ⅰ含量在整个妊娠周期中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催乳素含量在妊娠6个月以前增加不明显,直到围产期时分泌量开始迅速增加,分娩后持续上升。[结论]通过对鲁西黄牛妊娠周期血清生殖及相关激素的检测,为以后进一步提高其繁殖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姜曲海瘦肉型品系零世代母猪及亲本为试验材料,用前腔静脉连续采血方法,在初生,15,30,45,60,75日龄时,对其体内5种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时,各生殖激素浓度均处于高浓度水平;0~75日龄阶段血清LH(75日龄除外)、FSH(30日龄除外)和E2(初生时除外)平均水平零世代极显著低于亲本(P<0.01),而P(初生时除外)和T(30,45日龄除外)平均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60~75日龄囊状卵泡出现前的阶段,LH、FSH和E2浓度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经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的辽宁绒山羊母羊5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 mg/kgDM和1.0 mg/kg DM的亚硒酸钠或蛋氨酸硒作为4个试验组。结果表明:妊娠30d,日粮中分别添加0.5mg/kgDM蛋氨酸硒、1.0mg/kg DM的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显著提高了血清FSH含量;妊娠前期日粮添加硒显著提高了血清P4和E2含量,有利于妊娠。从总体效果看,蛋氨酸硒组优于亚硒酸钠组。  相似文献   

6.
沼泽型水牛发情期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应用RIA法对沼泽型水牛发情期的血清生殖激素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同期发情的水牛在处理后至发情当天均有2个E2峰出现,第1个在发情前,第2个在发情后并与LH峰同时或之前2 h;②PMSG(肌注)+PG(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24、60 h和63 h,而PMSG(肌注)+PG(子宫灌注)+LH(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48、80 h和82 h;③各组水牛P4水平在发情后48 h内均低于0.8 ng/mL;④与自然发情水牛对比,同期发情处理可显著影响其发情期的FSH和LH内源性分泌水平(P<0.05);而对E2和P4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5):44-49
为了优化绵羊同期发情技术,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外源激素对小尾寒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并进行生殖激素测定。将80只健康、空怀的经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采用单因素设计,分别用CIDR+PMSG、PG+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在处理期间每组随机抽取4只小尾寒羊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4)、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浓度。结果表明:CIDR+PMSG组小尾寒羊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分别为82.50%、75.00%,均显著高于PG+PMSG处理组(P0.05);CIDR+PMSG组小尾寒羊颈静脉血液中E2浓度在撤栓24 h上升至峰值(8.64±0.13)pg/m L,显著高于撤栓时、撤栓48 h的浓度(P0.05),P4浓度在撤栓7d显著高于撤栓24 h、撤栓48 h(P0.05),LH、FSH浓度变化曲线与E2相似,都是在撤栓24 h显著升高;PG+PMSG组除LH在二次注射后的第2天、第3天显著升高(P0.05),其余3种激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与PG+PMSG相比,CIDR+PMSG可以显著提高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率,并且发情高峰期在撤栓后的24 h前后,因此,人工输精选择在撤栓后12h~36h之间进行为佳。  相似文献   

8.
薛华 《中国猪业》2010,(1):57-58
<正>1猪发情激素变化机理母猪的正常发情周期为21天,垂体前叶会在发情周期的后期,大约18~20天时分泌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是在发情周期的0~2天分泌的,作用为刺激排卵。1.1促卵泡素促卵泡素(FS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FSH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发育,每个卵泡中包含一个成熟的卵子。这些卵泡成熟时,会分泌雌激素,后者会刺激母猪表现出典型的静立发情  相似文献   

9.
家畜生殖激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促黄体素(LH)在家畜体内不同生理阶段代谢规律 LH的分泌受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的调节,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动物性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在家畜性发育过程中,刚出生的仔畜血液中LH保持在较高的浓度,随后急剧下降,在达到性成熟之前,有两次上升,不同的品种上升的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注射外源生殖激素对后备母猪、断奶母猪生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试验选择9月龄健康纯种大白和长白母猪,分析外源生殖激素(或者激素组合)对母猪发情及产仔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肌肉注射800IU和10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能显著提高后备母猪受孕率;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800IU+HCG400IU可显著提高大白纯种母猪的发情、受孕及产仔率;使用氯前列烯醇(PG)或者与PMSG、HCG组合使用,在发情率和受孕率、产仔数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研究指出注射外源生殖激素的方法可以有效调控母猪的生殖能力,诱发后备母猪和断奶乏情母猪发情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梅花鹿茸血中胆固醇的含量与梅花鹿血、猪血和鸡血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梅花鹿茸血含胆固醇 0 0 9mg/mL ,明显低于其他 3种对照品  相似文献   

12.
某鹿场梅花鹿种群退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 1988~ 2 0 0 1年间黑龙江省平山养鹿场梅花鹿种群生物学特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仔鹿病死率增加 12 4 6 6 % ,成年鹿病死率增加 12 3 12 % ;母鹿产仔率减少 10 0 4 % ,2 0d仔鹿成活率减少 8 5 7% ;公鹿鹿茸平均单产降低 2 8 5 7% ,一等品率降低 5 2 2 3% ,等外品率增加 12 5 14 %。分析该结果原因为近亲繁殖所致。  相似文献   

13.
促卵泡素3号(LRH-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等3种外源性激素均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牦牛垂体组织分泌LH和FSH的能力。培养液中LH和FSH含量与加入的LRH-A3量呈正相关,与加入的PMSG和hCG的量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McCoy's 5a基础无血清培养系统研究了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2种促性腺激素对牛腔前卵泡的体外生长、存活及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单独添加LH对牛腔前卵泡生长影响不大,而单独添加50、100μg/L以上FSH对牛腔前卵泡直径增长和培养后期体外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培养液中有10 μg/L LH存在时,2种促性腺激素协同刺激卵泡生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添加10 μg/L LH 50μg/L FSH对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存活及E2分泌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梅花鹿泌乳期精料补充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与能量浓度,本研究采用2(CP:24%、27%)×2(GE:16.74 MJ/kg、17.57 MJ/kg)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健康经产母鹿47头,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的能量浓度对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能处理组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低能处理组(P<0.01);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较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23.6%、能量浓度为17.6MJ/kg(GE);每头鹿每天需要可消化粗蛋白质200~210g、可消化能24~25MJ。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血液FSH、LH、P4和产蛋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和产蛋期血液中FSH、LH和P4的含量,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血液FSH、LH、P4和产蛋率的影响,进而研究这些激素与产蛋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能使见蛋日龄提前,但见蛋后,高能I和低能Ⅱ组产蛋率上升较慢。随着能量的降低,到达产蛋率峰值的时间推迟,峰值以对照组最高,低能组居中,高能组最低。峰值后,高能组产蛋率迅速下降,而其它各组在37周龄前产蛋率维持较高水平的70%左右,到46周龄仍维持在41%以上。在性成熟过程中,血清FSH含量上升,到22周龄时极显著升高,高能组FSH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LH水平也随着周龄的增大而升高;高能I组LH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28周龄高能I组FSH达到峰值,其它各组在33~40周龄达到峰值。高能I、高能Ⅱ和对照组LH水平分别在27、34、30周龄达峰值,低能I和低能Ⅱ组分别在30和42周龄达峰值。在产蛋期,对照组LH水平高于低能组,低于高能组,而对照组产蛋率无一例外地高于其它各组。FSH峰值与平均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产蛋期FSH均值与平均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性成熟过程中P4含量上升,但18周龄前血清P4含量较低,到22周龄极显著升高;高能组血清中P4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产蛋期,对照和低能组平均P4水平和平均产蛋率均比高能组高。P4峰值和峰后平均值和平均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产蛋期血浆中P4水平与平均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基因组的SNP特征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GBS技术对梅花鹿(63个)、马鹿(12个)及其杂交后代(F1代112个,F2代38个,未知类型个体1个)共226个个体的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110只梅花鹿、197只马鹿和1只F1代杂交鹿的测序数据,以梅花鹿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2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322.683 Gb,平均每个样品1 427.802 M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23 943 582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31 630个。对31 630个SNPs使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显示,梅花鹿、马鹿、F1及F2代区分明显。对梅花鹿和马鹿的SNP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用于鉴别马鹿、梅花鹿、F1、F2的物种特异SNP位点1 032个(马鹿特异SNP位点474个,梅花鹿特异SNP位点558个),计算结果显示,F1代个体包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40%~60%之间,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10%~30%之间,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梅花鹿中55.49%的个体不含马鹿特异SNPs,17.34%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低于1%,13.29%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在1%~10%之间,其余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一个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33.3%)。该研究为花马杂交鹿后代的鉴定提供了可靠标记,并定量估计了F1和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这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林、黑龙江两省梅花鹿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我国吉林、黑龙江两省梅花鹿成年鹿群未注射布氏杆菌病疫苗的874份血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7%、2 6.39%。这一数据表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鹿群中存在着布氏杆菌病的感染。同时只对不同性别的梅花鹿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梅花鹿公鹿和母鹿对布氏杆菌均易感。此研究为今后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布氏杆菌病提供了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月山养鹿场围栏放牧的10头梅花鹿公鹿的7项血清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祁连白唇鹿、祁连马鹿、祁连梅花鹿的某些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月山梅花鹿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祁连白唇鹿、祁连马鹿及祁连梅花鹿(P<0.01);日月山梅花鹿血清无机磷显著低于祁连白唇鹿(P<0.01),其他血清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的梅花鹿仔鹿,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16%的饲粮,Ⅱ组饲喂添加了0.16%蛋氨酸的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Ⅲ组饲喂添加了0.12%蛋氨酸的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饲养试验于2015年10月2日开始,至2015年10月24日结束。为了测定其生长性能,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仔鹿进行称重;为了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在试验结束时进行采血。结果表明:各组梅花鹿仔鹿的增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梅花鹿仔鹿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得出,与蛋白质水平为14.16%的饲粮相比,在蛋白质水平为12.46%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16%蛋氨酸对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利用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蛋氨酸代替高蛋白质饲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