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分析人与森林的两种基本关系:认知与影响(经营利用),简述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形成的过程,据此提出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于认知产生的物质文化,二是基于经营利用产生的物质文化;基于认知又细分为基于个人角度和生产层面、基于群体角度和生活层面、基于社会角度和生存层面上的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基于经营利用对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组成则主要从经营利用的主体、工具、技术、产品和过程几个层次,分析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的产生和组成。  相似文献   

2.
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密不可分,本文阐述了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并对这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是唇齿相依、一脉相承、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森林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中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健康包括生态健康、经济健康与文化健康,本质是要体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价值与市场意义,同时也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价值取向。结合以往的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实践,分别从生态健康、经济健康与文化健康角度提出了森林改造、林分质量提质、高效立体林业经营、生态采伐和森林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城市森林健康经营措施,旨在为城市森林健康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森林生态文化发展之路台湾林业从其经营思想与利用的角度来看,可大致分为单纯采伐阶段、采育并重建阶段、社会林业阶段、生态林业经营阶段等4个阶段。生态林业经营阶段自199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森林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森林文化发掘、保存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孕育生命最原始基础,在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又发挥多重效益与功能。阐述森林在自然演替与人为活动目的下的可持续经营过程,发展和经营中必然产生的重复规律,提出森林的多功能经营模式,以更好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详细论述了森林认证与生态良好之间的辩证关系,介绍了森林认证的概念、机制和体系,回顾了森林认证的国内外进展,详细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而促进生态良好的积极作用。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正在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挥着积极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意味着森林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也就是生态良好、社会有益和经济可行。森林认证能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也就意味着森林认证能够促进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命题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由此,在与自然相处中出现了多种文化形态。生态文化体系是多元存在的,与其生存的土壤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森林经营发挥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树芹 《绿色科技》2014,(4):157-158
指出了随着我国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被破坏,人们对森林及生态系统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在越来越多的林业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林业经营和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经营。结合森林生态经营目标对如何做好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定义和内涵。高保护价值森林包含6种高保护价值, 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与文化价值3个方面。确定了高保护价值后, 森林经营者可制定规划和实施经营活动, 以维持或提高识别出的高保护价值, 并对以上经营活动进行监测。高保护价值森林作为森林认证的原则之一可以大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同时,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对于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分类、判定与经营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保护价值森林作为森林认证的原则之一,包含了6种高保护价值,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与文化价值3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高保护价值森林高价值性、特征属性的分析,对其分类、判定、经营措施进行了论述与探讨,并就如何经营高保护价值森林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皮尔斯符号分类学的三分法,结合彝族的文化发展、民族信仰等自身特点,从民居建筑、图腾文化、彝族崇拜物、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符号学在彝族新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探讨了可理解性、交流性、可对话性的彝族园林丰富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2.
梁辉 《中国城市林业》2009,7(4):25-26,29
文章首先介绍了红河州的区域特点,然后着重研究了5种屋顶绿化类型,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云南哈尼族的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哈尼族人在长期的用竹、敬竹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The potentialities of agroforestry are gener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ir biophysiological phenomena,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possible impact upon poverty reduction. There have been inadequate studies on the actual impacts of agroforestry intervention on small landholders and of farmers' attitudes toward these agroforestry programs. Drawing upon the findings of an empirical stud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small-scale agroforestry on upl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the Chittagong Hill Tracts, Bangladesh.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udy clarifie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different agroforestry systems as perceived by farmers, their impacts on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farm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adoption of agroforestry, and impacts of various government policies. Fiel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dministering questions to 90 randomly selected smallholders of the Upland Settlement Project (USP), as well as from project staff. The research tools employed wer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group discussions, and uncontrolled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roforestry interventions have in fact increased farmers' income through employment and the selling of farm products, as well as by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se areas through reduction of soil erosion, increasing tree coverage, and maintaining soil fertility. The adoption of different agroforestry systems was governed mainly by the farmers' interests in following these techniques, their ability to cultivate the land in the prescribed manner, and the market demand for their products. The major obstacles that prevented increased agroforestry improvements included lack of confidence in new land-use systems, inappropriate project design (e.g., top-down innovation approach), and policy issues regarding land tenur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social capital in local organizations to enhance the livelihoods of the upl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广东连山广德大道原为国道323的一部分,初期建设注重了道路的功能性,忽视了道路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清远连山县广德大道用地现状与绿化情况,结合当地壮族、瑶族文化特色,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资源进行道路景观再造,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广德大道的风貌特色。提出注重生态保护、文化融合和效益提升的乡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策略,以达到改善乡镇绿化环境、提升乡镇品位的目的,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积极案例。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村寨周围的古树林木,并继而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至今侗族聚居的村寨仍然保留其民俗。根据所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长期深入侗族村寨调查、访问、采集等进行的项目研究,收集了有关侗族民间利用植物保护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对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孟冲侗族村寨赤皮青冈神树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寨尊崇风水林的赤皮青冈神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特性和社会经济特点,从该少数民族地区、原住民的社区环境林业研究入手,并结合海南五指山地区的“文明生态村”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在海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拓宽当地经济创收的渠道,持续保持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为实现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村环境解译系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云南民族村的环境解译系统进行调查,对系统现状进行评价。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对象的偏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云南民族村环境解译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家具用材、尺度、制造工艺、涂饰方式,与涂漆类型等方面,阐述了朝鲜族传统家具材料、结构、涂饰工艺的设计特征;以各种柜类为例分析其造型与装饰特征,总结了朝鲜族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景观遗产的显著代表,现代文明冲击使文化景观保护面临危机,希望通过景观的再定义与再创造实现景观再生,重焕地区活力.油岭古排在连南排瑶聚落中景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基于节事活动视角,归纳其生产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特色,分析出文化景观发展面临文化内涵不足、景观功能单一、整体空间风貌有待更新的困境,进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