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抗虫棉新棉33B是美国岱字棉公司利用岱字爱字90与岱字50杂交1987年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生物技术,将苏云金秆菌杀虫毒蛋白基因导入到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品系,于1993年育成的高抗鳞翅目害虫特别是棉铃虫的抗虫棉新品种。这种棉花可产生内源毒素,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危害棉株初期即被杀死,生育期间不治棉铃虫。经过大量测  相似文献   

3.
“新棉33B”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与河北省岱字棉公司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共同培育而成的抗棉铃虫新品种,1997年初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22天,株型紧凑,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通过1998年在深州市推广种植表明:该品种抗虫性强,整个生育期基本不用药防治棉铃虫;丰产性好,667平方米产籽棉350公斤~400公斤。同时还具有纤维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可调控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是一个极具推广价…  相似文献   

4.
<正> 抗虫棉33B是高抗磷翅目害虫的棉花品种,在我县示范推广,1998年平均亩产66.9公斤,地膜棉亩产80.8公斤。 据调查,生长稳定,株型紧凑,结铃性强,丰产性好,在1998年棉铃虫偏重发生年,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顶尖受害率低于3.7%,蕾铃受害率低于5.5%。三代棉铃虫发生期百株蕾铃受害126,植株受害率16.3%,均未达到防治标准,整个生育期基本上不用  相似文献   

5.
6.
冬麦北移高产栽培攻关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接虫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棉33B的4个代别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棉铃虫鉴定。结果表明,新棉33B各代别对棉铃虫均表现一定的抗虫性,同一转基因材料各代别间抗虫性依次为:第1代种、第2代种、原代种、第3代种。经抗虫棉饲喂的幼虫由于受抗虫棉不同程度的毒蛋白影响,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结果影响了化蛹时间、蛹的质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转Bt基因抗虫棉"33B"及对照品种"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33B源器官的生长呈前期缓慢,中后期旺盛的趋势,且叶源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棉泗棉3号,表现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33B成铃期后延且集中,单铃库容量较泗棉3号小,但单株库容量大,结铃多,有较高的库容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单株结铃多是转Bt基因抗虫棉33B增产的主要原因。33B虽然源库基本协调,但叶片、铃壳贮存的营养物质向纤维输送速度较缓,部分贮存物质被滞留在叶片和铃壳中,铃期相对较长,铃壳率较高;营养物质流向种子偏多,导致单铃重减轻,衣分下降。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提出适期迟播,增加密度,促进早发,适度化调,增施微肥等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南花北移     
李宁毅  李娟 《新农业》2003,(6):48-48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从我省"冬小麦创新工程"现场会上了解到,由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东农冬麦1号"冬小麦已在我省友谊农场、852农场、饶河、虎林等县市区试点23个。去年播种的冬小麦已成功返青,标志着我省冬麦北移研发  相似文献   

11.
夏蜡梅是我国的珍稀野生花卉,1963年定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优点甚多,但夏蜡梅原产于温暖湿润的浙江,故南梅北移就是开发应用此珍稀野花的必由之路。本文用嫩枝腹接法繁殖夏蜡梅,已使之在山东正常露地开花。本文在简介夏蜡梅优点的基础上,对夏蜡梅嫩枝腹接之成功要点加以介绍,并对今后进一步南梅北移此名花之规划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开始,陆续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内蒙古磴口乌兰布和沙地、内蒙古赤峰科尔沁沙地和黑龙江泰来嫩江沙地进行了花魔芋和白魔芋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魔芋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内蒙古赤峰科尔沁沙地表现出丰产性和稳产性,生长量和产量指标基本接近种源产地;花魔芋在内蒙古磴口乌兰布和沙地和黑龙江泰来嫩江沙地能够生长,但产量不高;白魔芋在4个引种点均能生长,但产量低。  相似文献   

13.
孙红 《农村新技术》2005,(12):30-30
为了使竹子在北方地区能正常生长、四季常绿,科研人员经过科学驯化、选育,继南茶北引、南柑北种成功之后,终于实现了“南竹北移”,共选育出适宜北方生长的园林绿化、美化用竹和观赏盆景竹30多个品种。现将8种四季常绿的“南  相似文献   

14.
北移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移大鲵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及大鲵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温度、营养调控进行亲鲵培育,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对人工驯养的性成熟的北移大鲵进行人工繁殖。[结果]繁殖亲鲵共产卵41468粒,平均催产率83.0%,受精卵总数为24507粒,受精率平均为56.4%,在17.5~19.5℃经35~40d孵化,合计出苗5036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23.9%,苗种培育30d后共成活4482尾,成活率平均为91.3%。[结论]大鲵可以在北方进行人工繁殖。大鲵的异地保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宁冬麦北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辽宁省冬麦北移的成就。建国以来,辽宁省有3次大规模的冬麦北移,将冬小麦种植边界从大连南部北移至沈阳铁岭一带大约500公里。第三次冬麦北移是从1991年开始的,8年间共筛选出8个冬小麦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 8 000hm~2。冬麦北移的技术特点是:因地制宜进行冬麦北移,选用合适的品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旱种小麦要特别强调镇压保墒。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关于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省于1966—1967年开始大搞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北移试验。经过8—9年的实践证明,毛竹在我省不仅能活能长,也能成林成材,大有发展前途。1966—1967年间我省有40%的县、市引种毛竹,目前已有20多个县的新毛竹成片郁闭成林,并进入成材阶段。北部、东部、西部、中部、西南部、南部都有引种毛竹成功的例子,它们代表着不同的类型,反映出我省大部分县能引种毛竹,为我省大量发展毛竹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样板,也提供了毛竹北移的科学根据。到1975年止,全省引种毛竹80多万株,面积  相似文献   

17.
18.
近日.新疆自治区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国抗62(2000-2)通过国家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标志着新疆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从南到北,从热带到溫带,蘊藏着极其丰富的茶树品种資源,为引种創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以来,对茶树良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各地进行了許多引种工作,其中引种較广泛的品种有:云南大叶种、祁門槠叶种、鳩坑大叶种、安化云台山大叶种、乐昌白毫大叶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饒平水仙及紫阳槠叶等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Bt抗虫棉示范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Bt抗虫棉具有较高的抗虫避虫和保铃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