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目的]以河南种源为对照,探讨4种广西地区白花泡桐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方法]运用乙醇-丙酮浸提法测定不同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的光合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田林、南丹、河南、鹿寨和上思这5个种源白花泡桐叶片的叶绿素a/b(Chla/b)、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其中河南种与广西种差异显著(P0.05),表明河南种源是具有较高光合生产潜力的白花泡桐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白花泡桐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呈显著相关,说明白花泡桐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之间有直接联系;Pn与Tr、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现三者有较好的系统响应特征;Tr、Gs与WUE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作为影响WUE的因子Tr、Gs与之有极密切的联系。[结论]河南种源较广西各种源而言具有更加优良的光合特性,为广西区内白花泡桐人工林种源种植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泡桐抗逆机制,以8 a生白花泡桐的形成层和韧皮部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研究了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抗逆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测序结果表明,二、四倍体泡桐的Clean reads与泡桐参考基因组序列的比对率分别为91.47% ~91.79% 和92.08% ~92.50%,且测序质量较好.可变...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南方泡桐四倍体及其二倍体南方泡桐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南方泡桐四倍体与其二倍体泡桐的光合特性规律一致,不同月份四倍体泡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均高于其二倍体。四倍体泡桐及其二倍体泡桐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在5月、7月、9月和10月为单峰,6月和8月为双峰,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单谷变化。  相似文献   

5.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毛泡桐和白花泡桐茎段、叶片和叶柄分别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固体和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四倍体植株诱导,并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进行诱变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是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四倍体诱导的最适材料,双层培养基处理叶片后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不经预培养的毛泡桐叶片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1的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处理72 h和预培养12 d的白花泡桐叶片在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的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处理24 h分别是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四倍体诱导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7.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白花泡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花泡桐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和农桐间作树种,在工农业方面有广泛用途,其花、叶、皮、根、果等具有药用价值,是湘西民间常用草药.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明市白花泡桐优树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三明市白花泡桐18株优树无性系测定,初步选出了T_(002)、T_(005)和T_(009)三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生长快、干形好、抗性强。T_(002)和CK材积有极显著差异,T_(015)和T_(009)与CK有显著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288、0.6118和0.611,胸径和材积具中度遗传力,平均材积遗传增益22.17%。可作为优良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四倍体泡桐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其中苗木培育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整地、种根选择与剪取、种根贮藏、种根催芽、埋根、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造林技术包括林地选择与造林密度、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泡桐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乐东拟单性木兰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3年生以上的乐东拟单性木兰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木材密度、干缩性、综合强度均属中等水平,其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分别为0.579和0.708 g·cm-3,体积干缩系数为0.516,抗弯强度为134.8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61.94 MPa,综合强度为196.7...  相似文献   

12.
以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改性剂对速生材浸渍强化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木材进行表征,并分析改性前后木材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经木材改性后,速生材物理性能显著提高。X射线衍射仪数据表明,木材改性剂使木材结晶度从39.65%降到36.89%,能谱分析仪结果显示:氮(N)氧(0)碳(C)元素在木材内部分布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谱图分析了禾材改性剂在木材管孔中的分布,最后红外光谱图表明改性剂与木材内部集团发生交联反应.并且羟基数目大量减少。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3.
泡桐丛枝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栋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04-7905
简述了泡桐丛枝病病原及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并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花泡桐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连秋  祖晓明  汪恩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3-12065
[目的]为利用白花泡桐进行大规模重金属污染地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1999年在广东韶关铅锌冶炼厂附近开始实施以白花泡桐为主要修复植物的修复工程,分别选择了泡桐栽培4、5、6、7年的区域为样地,并对土壤和白花泡桐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土壤重金属全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但DTPA可提取态含量持续减少。植物根和叶的Pb平均含量高于1000mg/kg,达到了超富集水平。Cu、Cd和Zn在植物体内同样积累较高的浓度。除修复7年样地外,Cu、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Cu、Pb、Cd和Zn在所有样地富集系数均大于1。[结论]白花泡桐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可以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地进行有效的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15.
以白花泡桐茎和叶为材料,利用cDNA-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进行扩增,检测得到36个差异片段,2次PCR扩增重复率为66.8%。经挑选回收、克隆和测序,最终测得23条差异片段序列,长度主要在400~1 700bp之间。经BLASTX进行比对和功能分析,16条与已知功能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包含能量与代谢(34.78%)、蛋白质合成(8.70%)、细胞壁相关(4.35%)、信号传导与胁迫响应(8.70%)及复合影响(13.04%)等多个方面;7条与未知功能基因序列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白花泡桐优树嫩枝扦插幼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花泡桐优树嫁接嫩枝为试验材料,通过全光照喷雾扦插试验,对白花泡桐优树材料的幼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老龄优树嫩枝扦插较难成活。绿枝或半黄化嫩枝为较好的扦插材料;珍珠岩和蛭石(V(珍珠岩)∶V(蛭石)=1∶1)的混合物为较好的基质;用质量浓度为200 mg.L-1的ABT1号生根剂浸泡处理白花泡桐优树嫁接苗嫩枝1.0 h,生根率可达29.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通过酸碱处理的方法初步纯化白花泡桐叶提取液中熊果酸的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熊果酸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碱化pH值、酸化pH值、稀释倍数对熊果酸转移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的初步纯化最佳工艺为:碱化pH=10、酸化pH=4、稀释倍数为1.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转移率达到了90.23%,纯度也达到了26.48%。[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为泡桐叶中熊果酸的纯化找到了一条适合大工业生产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植物白花泡桐叶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动物病源菌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C51-3和X-73为指示菌种对分离到的7株内生真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采用形态特性观察及ITS-rRNA序列分析对具有抗菌活性菌株JSD-8进行鉴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JSD-8菌株对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C51-3和X-73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抑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形态特性观察及ITS-rRNA序列分析,将JSD-8鉴定为串珠状赤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