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培育水稻的技术。按播种茬口可分为早稻直播、单季稻直播和连作晚稻直播三类。根据近几年大面积试种示范结果,直播稻的产量水平与同茬口移栽稻基本持平,一般直播连作早、晚稻亩产400公斤左右,单季晚稻直播亩产在500公斤以上。直播稻具有缓和季节矛盾,减轻劳动强度,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轻型栽培技术特点,深受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该市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产销水稻为主。为了全面提高大户直播稻栽培单产、效益,笔者在调查总结了部分大户直播稻栽培高产、高效经验,同时调查了部分大户直播稻单产、效益不高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直播稻“六改”栽培技术:一改随大流种植中籼杂交稻组合为选用适宜直播杂交组合。二改传统水直播为旱直播。三改老经验播种期为根据杂交稻组合生育特性推算安全抽穗期直播期。四改老经验用种量为计算经济用种量。五改粗放播种为提高播种质量。六改老经验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为其精准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成本、产量、效益比较,指导种粮大户理性选择播种方式,为种粮大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水稻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4.
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早育稀植、塑盘育秧抛栽、直播及撒直播)是一项省工节本的农业实用技术。我们通过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其中以撒直播栽培省工节本显著,产量可与常规栽培不相上下。宋桥镇农技站和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对该项技术应用比较普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菜-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油一稻”种植模式,主要介绍芜湖县油菜免耕撒直播、机收和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的技术,为种植大户大面积开展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王秀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3,(24):54-54,106
潜山县稻茬面积占比较大,但种粮大户稻茬以种植小麦为主,大都单产低、无经济效益。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种粮大户发展稻茬油菜生产,推广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油菜技术,以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直播栽培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东海县2008年种植直播稻面积逾2 000hm2,平均产量比移栽稻减10%左右,经济效益与移栽稻相当或略高。2009年直播稻面积猛增到6 667hm2以上,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产量水平明显提高,并出现9 750kg/hm2以上田块,与移栽稻产量显著缩小,预计今后直播稻将逐步取代移栽稻而成为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机械化直播种植水稻是一种高效、轻简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稻农的普遍欢迎。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具有抗旱、抗寒、节水、省工、省力、增产、环保、病虫害减轻、结实率提高、操作简便等的优点,一般可提高水稻产量5%~10%,节水50%以上。1水稻机械旱直播的优势根据我团近几年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的实践,分析了机直播稻的主要特点,了关键配套农艺措施,并为发展这一新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分析水稻手工移栽、机插秧和直播稻3种栽培方式的生产投入、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提出机插秧是今后栽培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械化直播种植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机械化直播种植水稻是一种高效、轻简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稻农的普遍欢迎。根据扬中市近几年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的实践,分析了机直播稻的主要特点,了关键配套农艺措施,并为发展这一新型技术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直播、常规栽插6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发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程度以及产量的差异,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直播和常规栽插稻叶龄发育进程总体快过免耕抛栽方式;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程度均有差异,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常规栽插、小苗机插、直播、盘育免耕抛栽、旱育免耕抛栽和油林免耕套播。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生育进程、主要病害的发生程度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常规栽插和小苗机插方式病害发生的总体情况优于其余4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直播栽培,省去了播种育秧和移栽程序,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推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缓解劳力紧张、节省成本、增加收入有重要意义。光泽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示范种植该技术,2005年直播稻面积达1180亩,2006年为3600多亩。通过几年实践发现,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除对水稻高产高效的影响非常显著。现将我县水稻直播单晚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除措施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稻田杂草有200多种,能造成经济危害的有50多种,每年使水稻减产10%~20%.如今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水稻种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分散经营的稻田越来越多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机械化耕作得以实现.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省工、高效、节本、高产、利于机械耕作等优点,近些年来推广很快.现将水稻直播田高效除草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东台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直播、机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直播水稻产量较机插水稻产量低5%左右。从产量结构成因来看,直播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机插稻,直播水稻穗熟度大于机插秧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问:我是益阳市大通湖区的一个种粮大户,有耕地面积近500公顷,近期有人建议我采取直播方式发展水稻生产,说减少劳动强度。特向贵刊咨询了解,湖南是否适合水稻直播?咨询人:皮伍答: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与移栽水稻相比,在湖南直播水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风险大。早稻直播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倒春寒","倒春寒"严重的年份,难以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18.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本地区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人工移栽稻、机插稻、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组合的试验研究,初步探明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虽然“传统手栽稻+小麦机条播”的模式效益产量较好,但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种粮效益偏低情况下,省工省时节本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产量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基本苗、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各种栽培方式2年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增产25.4%,增产效果明显。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不同栽培方式差异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