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葡萄间作茶树,是一种见效快、效益高的保护地立体栽培模式。本文总结了大棚葡萄间作茶树的品种选择、栽植、扣棚前后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温度调控、采摘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茶树钙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茶树对钙的吸收利用、茶树体内钙含量及分布、茶园土壤钙含量及影响因素、茶树缺钙及钙中毒的诊断及茶园中钙肥的施用等,以期为更深入的茶树钙营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分析了近5年来在国内有关杏-麦和杏-棉间作种植研究情况。研究表明,2种间作种植体系均能一定程度上丰富杏园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不同程度改善环境状况,特别是杏树的遮阴能够产生明显降温增湿效应和防风效应;但在间作条件下光照减弱、水肥竞争也对小麦或棉花的生长、生育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对棉花的影响更加明显。综合考虑,间作田总体上的效益大于单作田。研究也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中较合理的杏树株行距为4m×6m,棉花应更大些,杏树在树龄5年后要加强修枝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甘蔗间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间作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对甘蔗病虫草害的控制,提出我国甘蔗间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崔飞龙 《花卉》2020,(10):291-292
茶树花作为新资源食品,越来越受到茶产业的重视。本文对茶树花茶加工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对于茶树花茶原料选择、茶树花茶加工流程、不同品种茶树花茶品质比较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茶树花茶的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杏园前期的经济效益,1999-2004年进行了杏园间作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茶园间作梨树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与品质及生态影响如何?我们对宜春市的间作茶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茶梨间作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如下浅识,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德立 《蔬菜》1999,(7):30-30
大兴县是北京市的西瓜主产区,自1990年以来,该县为了提高瓜田经济效益,实行了西瓜与花生、蔬菜间作套种的新型种植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发展到2666hm~2,占全县瓜田总面积的70%。平均每667m~2产西瓜3500kg,花生110kg,蔬菜1400kg,总产值达3700余元。现将该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主茬西瓜选用中早熟的“京欣一号”、“京抗二号”品种,3月1日在加温中棚内用育苗钵或纸袋育苗。并用嫁接方法预防病害发生,一般选择瓠瓜或葫芦做砧木,先于西瓜7天左右播种,嫁接最适宜时期是西瓜…  相似文献   

9.
幼龄沙地果园间作模式的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故道地区的生产习惯和管理条件设置了3种苹果园间作套种模式:Ⅰ:(西瓜+花生+红薯+小麦);Ⅱ:(西瓜+花生+小麦);Ⅲ:(西瓜+红薯+小麦).对不同间作模式下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Ⅰ:(西瓜+花生+红薯+小麦)在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和间作年获经济效益两方面都是最优,其次是间作模式Ⅱ:(西瓜+花生+小麦),最后是间作模式Ⅲ:(西瓜+红薯+小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蒜农的增产增收,稳定大蒜的生产,将大蒜与其他农作物间作套种的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为大蒜套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旨在减少农民单纯种植大蒜的收入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汤丹丹  刘美雅  范凯  阮建云 《园艺学报》2017,44(9):1759-1771
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_3~-)是茶树吸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氮素形态,且茶树具有对NH4~+偏性利用的特点,其对NH4~+的吸收利用效率明显高于NO_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茶树对NH4~+、NO_3~-吸收、同化机制的差异。从代谢途径来看,茶树对NH4~+、NO_3~-的吸收利用均首先需要通过对氮素的转运,然后再参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谷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S/GOGAT)同化过程。系统地综述了茶树氮素利用的营养特性及对参与氮素吸收、同化过程所涉及关键基因的研究现状;同时重点关注氮素同化中限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编码基因家族成员的相关研究,为解析茶树氮素偏性利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12.
13.
方开星  姜晓辉  吴华玲 《园艺学报》2016,43(9):1791-1802
茶氨酸是茶树特征性生化物质,不仅能调节茶树氮代谢及转运,影响茶叶品质,同时对人体还具有镇静、安神等保健功能。茶氨酸含量是数量性状,在茶树体内合成不仅受基因调控且易受环境影响。对茶氨酸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外界影响因子及高茶氨酸品种选育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茶氨酸茶树种质筛选及其高含量形成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薛毅芳  王永歧 《食用菌》2003,25(1):35-36
菌菜间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地高效利用技术之一。菌丝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要吸进氧气 ,呼出CO2 ,而这一过程和蔬菜的光合作用正好相反 ,菌丝的生长可以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CO2 ,培养料释放于土壤的养分、抗菌素和少量的生长激素 ,有利于刺激蔬菜根系的生长 ,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有效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有效途径。现简要介绍几种菌菜间作技术。1 夏豆角间作木耳 夏豆角 5月下旬直播 ,株距 2 0cm ,宽窄行分布 ,窄行 4 0cm ,宽行 80cm。 5月上旬制木耳栽培袋 ,6月中旬菌丝长满袋后 ,将剪…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张根货  刘学民 《蔬菜》1992,(6):24-24
解决棉菜争地,缓解棉菜矛盾,1988~1990年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连续三年做了大量试验探索棉菜间作方式。先后选用早熟甘兰、菜花、莴笋、大蒜、葱头、红水萝卜、地芸豆等七种蔬菜作物与棉花间作套种,结果基本是成功的。此项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棉菜争地的矛盾,在不减少棉田面积,不影响棉花产量的情况下增加了蔬菜产量,增加了棉农的收入。其中以棉花间作冀芸  相似文献   

19.
王敏 《西南园艺》2002,30(1):45-45
重庆市现有茶园面积 3万hm2 ,低产、低质茶园面积约占 50 % ,无性系良种面积不足 1 0 %。这些低产、低质茶园直接影响茶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严重制约着我市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制约着名优茶的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 ,我们从 1 999年开始 ,在传统低产茶园改造上 ,引用茶树嫁接新技术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以探索在重庆立地气候条件下 ,实施茶树嫁接技术的可行性 ,可操作性以及最佳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品种等。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茶园海拔高度 680m ,土壤为砂壤土 ,缓坡台地丛栽茶园 ,种植密度 667m2 1 50 0丛。1 .1 …  相似文献   

20.
高照坤  刘彦民 《蔬菜》1990,(3):12-13
花椰菜和番茄的春季间作栽培技术近几年在我市一些地方得到迅速推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我市发展速度最快。以栽培面积最大的焦化村为例,今年就已经发展到800亩。焦化村多年来一直为我市缸头厂生产加工用番茄,由于番茄收获较晚,采收期比较集中,占用土地时间也较长,因此,产值一直不高。通过采用花椰菜和番茄的间种套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