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初建于1978年,占地1000亩。自1992年被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题名“国色牡丹园”以来,目前已成为洛阳牡丹花会最主要的旅游观光景点。每至花开时节,这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开园10余年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搜集牡丹精品基因库坐落的地点为中国牡丹栽培繁衍的主要故址之一,又称“牡丹故土”。北邙之上气候土壤条件优良,非常适宜牡丹生长,栽种的牡丹花朵硕大,色泽艳丽,香气浓郁。园区栽植牡丹100余万株,搜集国内牡丹园艺品种600余个、野生品种7个、培育新品种72个;引进国外园艺品种110余个,5万株;拥有紫斑牡…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26日-5月5日,由分会组织的国际牡丹竞赛在青岛世园会期间举办。共有38家牡丹企业和组织参加本次盛会。参赛作品包括中原品种群、西南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及国外品种群共500多个牡丹、芍药品种,其中1000余盆盆栽牡丹分别以组合造景、新品种、"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参加竞赛,400枝牡丹、芍药  相似文献   

3.
1990年9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牡丹研究所一项题为“牡丹露地超早促成新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鉴定。此项成果,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认为的牡丹秋季催花必须经过“低温春化”的常规,使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秋季在露地自然条件下开放。牡丹自然花期在4月中下旬,仅10余天。为使其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牡丹摄影近40年,拍摄了十几万张延时摄影图片素材以及4万余张牡丹图片资料,拥有分类细致、题材全面的牡丹影像数据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菏泽著名摄影家桑秋华。接通记者电话时,桑秋华正在去拍摄的路上。他最近在拍摄一个关于把丹皮制成中药的片子,已经进入尾声。天黑之前,他还要赶到牡丹园,拍摄关于秋发牡丹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最近,已有2000余株菏泽牡丹和芍药在北京安家落户,为市场提供商品鲜花。菏泽市,古称曹州,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乡;栽培牡丹、芍药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目前面积共有6000余亩,品种600多个,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正>8月的菏泽,绿树如茵、繁花似锦。8月9日上午,2019全国牡丹芍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菏泽举办。来自河南、安徽、甘肃等14个省市牡丹芍药行业协会、鲜切花协会、牡丹园等单位的300余人参会。菏泽市委副书记张伦在致辞中说,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1992年以来,菏泽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8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推动了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12~14日,菏泽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牡丹大会。目前,菏泽牡丹拥有9大色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菏泽市首届牡丹年会于2014年12月隆重举行,年会主要聚焦"互联网+牡丹产业+金融创新",破解牡丹产业发展瓶颈,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步伐。据业内人士介绍,菏泽2015年有催花牡丹50万盆左右,其中10万余盆在当地进棚催花并销售,约40万盆运往广州等地,南下的催花牡丹价格同比  相似文献   

8.
<正>牡丹芍药组间杂种又称伊藤杂种、伊藤杂种牡丹、伊藤牡丹、伊藤芍药。它是牡丹与芍药的远缘杂交种,是1948年在日本首次诞生后,最近数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富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品种群。目前,世界上共育成伊藤杂种品种100多个,上市销售的约70余个,引进我国的有60多个,主要来源于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和日本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牡丹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国色天香”、“富贵花”、“花王”等美称。 牡丹原产我国。唐宋明清诸代,都把她奉为“国花”,深受人们喜爱。 牡丹传说故事遍及史籍与民间。据传说,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称帝之后,有一年冬天游上林苑,突发奇想,下了一道诏书,让百花一齐开放。众花不敢抗旨,纷纷都开放了,只有牡丹不开。武则天一怒之下,把牡丹贬到洛阳。后来洛阳牡丹最盛,有“洛阳牡丹甲天  相似文献   

10.
问:怎样给牡丹浇水?怎样使牡丹花大色艳? 答:牡丹性喜干燥,肉质根系入土较深,一般墒情不需浇水。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可适量浇水,时间以早晨和晚上浇为好。要使牡丹花大色艳,除多施优质肥料外,要在“清明”节前进行一次整枝。有些庭院牡丹不开花或  相似文献   

11.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在观赏、药用、油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中国目前虽在牡丹远缘杂交方面已有突破,但进展较为缓慢,尤其是在特殊的花芽叶色、早晚花、耐湿热、矮化盆栽、切花及油用等牡丹新品种选育方面。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牡丹杂交育种的相关研究,当前牡丹杂交育种工作的育种目标,总结了亲本选择的一般规律,并阐述了其杂交受精前后的障碍及克服方法、杂交种的鉴定,以期为今后的牡丹杂交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河南省洛阳市农科院承担的“牡丹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两年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制定牡丹产业化生产省级技术规程及标准4项,在牡丹快速繁殖、容器栽培、切花技术、产业化生产等四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牡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买过牡丹苗的人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买回的苗没几天就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了。是养得不好么?其实,问题可能出在花苗上。选苗不少花友见到集市上售牡丹,价格便宜,就随手买上几棵。殊不知,这些牡丹苗多是药用品种,一般都缺少粗壮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至今对七博会上展出的姹紫嫣红的牡丹记忆犹新。在河南展团展出的160余个品种中,有90余个品种是首次在盛夏催花成功,创造了牡丹反季节催花领域的一个新纪录。眼下临近年末,又到了牡丹冬季催花的时候,菏泽、洛阳两地的花农们也正干得热火朝天,当地企业正在准备起苗、晾根等工作,南下的催花牡丹也已基本被运至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清代计楠著于1809年的《牡丹谱》,记述了近200年前江南牡丹的主要园艺品种,根据亲身实践总结了牡丹栽培经验,是研究江南牡丹品种群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江南牡丹习性的观察与栽培经验的总结,至今对江南(含上海)牡丹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计楠《牡丹谱》介绍的情况看,他搜集的品种有两大类:一是从当地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又到了牡丹盛开的季节。郑州植物园的牡丹芍药专类园也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郑州植物园牡丹芍药专类园内收集牡丹品种459个,近4万余株,拥有中原、西北、江南、海外四个牡丹品种群,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九大色系。其中‘姚黄’‘魏紫’‘贵妃插翠’‘青龙卧墨池’‘豆绿’等都是牡丹精品,另外还有日本的‘花王’‘圣代’以及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牡丹花期多集中在每年4月中下旬,花开10天左右。能不能采取措施,延长它的整个花期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方法是: 一、扩大早花和晚花牡丹品种的繁殖。所谓的早和晚都是相对的,主要是指每年4月15日以前和4月25日之后(每年4月15—25日是洛阳牡丹花会会期)开花的牡丹品种。如果将这两类品种进行扩大繁殖,使它们形成相当的数量,就可以把牡丹盛花期相  相似文献   

18.
牡丹土传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牡丹是名贵的观赏及药用植物,但随着牡丹的连年种植及种植面积与品种的增多,牡丹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种苗质量和开花质量,降低了牡丹的观赏效果和药用价值,影响了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对牡丹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害类型、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调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牡丹土传病害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牡丹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深入研究牡丹土传病害生理;开展牡丹园土壤微生物与牡丹土传病害关系研究,以期为牡丹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从而推进牡丹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牡丹深加工迎来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牡丹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些年,牡丹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菏泽和洛阳两大牡丹主产区,都将发展牡丹深加工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等产品相继研发成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据了解,菏泽先后完成了油用牡丹规范化栽培、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牡丹籽粕中提取芍药苷等技术研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软胶囊、牡丹化妆品、饮品等多种深加工产品。牡丹产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花卉种植,逐步转为深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利用。而洛阳也凭借在观赏牡丹种植上的传统优势,依托各大加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提高了牡丹花瓣、牡丹种子加工能力,批量生产牡丹花茶、牡丹精油和化妆品,拉长牡丹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评审专家委员会代表现场审查,新品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2021年11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对2020年和2021年申请通过的64个牡丹新品种及3个芍药新品种予以登录,并颁发新品种登录证书。2020年和2021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共收到洛阳纵横园艺有限公司、洛阳国家牡丹园、洛阳农林科学院、菏泽市曹州牡丹园管理处、菏泽百花牡丹有限公司、临洮紫斑牡丹研究繁育中心、兴望牡丹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洮县东园美紫斑牡丹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14家单位(个人)的新品种登录申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