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广淼  常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70-174
为提高香鳞毛蕨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纯化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总黄酮吸附率、洗脱率以及总黄酮纯度为考察指标,考查AB-8树脂对香鳞毛蕨总黄酮的吸附能力。确定最佳上样条件为:香鳞毛蕨上样液中总黄酮的浓度为1.5 mg/mL,上样流速为1.5 mL/min。最合适的洗脱条件为:70%的乙醇,流速为1.0 mL/min(2 BV/h)。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香鳞毛蕨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纯化后香鳞毛蕨总黄酮纯度为38.4%。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桔梗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洗脱量、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纯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桔梗茎浸提液采用石油醚脱脂,控制其总黄酮质量浓度1.1 mg/mL,桔梗茎浸提液的上柱体积与树脂质量比6∶1(mL/mg),吸附流速控制1.0 mL/min,洗脱液为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速控制2.0 m L/min,洗脱液体积与树脂质量比7∶1(mL/mg)。在此纯化条件下,LX-36型树脂对桔梗茎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5.933 mg/g、吸附率平均为89.89%,比洗脱量平均为5.627 mg/g、洗脱率平均为94.83%,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6.35%提高到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均具有清除活性,而且均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活性均逐渐增强。该结果为桔梗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马尾松花粉为材料,筛选对马尾松花粉总黄酮吸附和解吸性能好的大孔树脂,并对大孔树脂纯化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弱极性的DM-130大孔树脂对马尾松花粉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其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84.24%和93.32%。DM-130大孔树脂纯化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68 mg/m L,上样流速0.67 m L/min,上样体积为5倍柱床体积,洗脱溶剂为75%乙醇,洗脱流速0.67 m L/min,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床体积。纯化后马尾松花粉总黄酮的纯度可达到50.4%。  相似文献   

4.
SP825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P825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特性,确定其最大吸附率为94 mg/g;在pH值为4.0~8.0,黄酮溶液pH值对吸附率影响不大;最佳洗脱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洗脱pH值为8.0。  相似文献   

5.
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沙棘叶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经过对比从7种大孔吸附树脂得到其中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X-5树脂在吸附和洗脱方面最好。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3 h,吸附温度25℃,洗脱时间2.5 h,解析温度25℃,乙醇溶剂体积分数65%。最终获得沙棘叶总黄酮的纯度为89.72%。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药桑多糖脱色工艺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法选出对药桑多糖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动态吸附法系统地研究吸附工艺条件,采用DPPH· 自由基法对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NKA-9 型大孔树脂对药桑多糖的脱色效果最佳。药桑多糖脱色率可达61.8%,最佳脱色条件为:流速:4.8 BV/h,多糖浓度:3.261 mg/mL,洗脱剂浓度:60%。在该工艺条件下,药桑多糖的脱色率可达到最大,脱色后多糖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桔梗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适合桔梗中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方法,以充分利用桔梗资源,提高桔梗的利用价值。提取过程采用乙醇提取法,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为主的纯化法。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桔梗中总黄酮含量大于2.87%,纯化后的纯度为76.77%。桔梗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较易被提取纯化,可以作为提取黄酮的有效资源之一,所采用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可以作为桔梗中总黄酮提取及纯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分离纯化柿子多糖的树脂筛选及纯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柿子多糖工艺的问题,在对8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以动态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指标进行试验,最终所得优化结果为:树脂AB-8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柿子多糖的性能。优化后的动态吸附试验条件为,样液浓度4.34 mg/mL,上样速率1.89 BV/h,样液体积3.41 BV(柱体积);解吸附试验条件为:洗脱剂中乙醇浓度55.41%,洗脱速率3.50 BV/h,洗脱剂用量3.54 BV。此条件下,动态吸附率和解吸附率的预测值分别达到89.87%和96.59%,验证值误差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药桑多糖脱色工艺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法筛选出对药桑多糖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动态吸附法系统地研究吸附工艺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法对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NKA-9型大孔树脂对药桑多糖的脱色效果最佳。药桑多糖脱色率可达61.8%,最佳脱色条件为:流速:4.8 BV/h,多糖浓度:3.261 mg/m L,洗脱剂浓度:60%。在该工艺条件下,药桑多糖的脱色率可达到最大,脱色后多糖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分析法,分别探讨影响乙醇回流提取葛根肉质部和皮部总黄酮的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最终优选2者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葛根皮部总黄酮含量高,在提取葛根不同部位总黄酮时应注意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香椿老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黄酮类成分的吸附率、洗脱率及黄酮纯度为指标,研究D-101大孔树脂对香椿中黄酮类成分的吸附能力及其稳定性。同时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的最佳上样条件为香椿浸提液上样量5 BV,黄酮类成分浓度0.69 mg/mL,流速3 BV/h。最适洗脱条件为70%乙醇洗脱剂,洗脱剂用量5 BV,流速3 BV/h。树脂使用1次时,可将香椿中黄酮类成分的纯度由6.0%提升到45.14%,且树脂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6次后再生。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为抗坏血酸的1.33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FL-1、FL-2、FL-3、AB-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树脂,并对其动力学曲线和静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当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314 mg/m L,pH=4,上样液流速为1 m L/min时,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吸附量最大;以pH=5的8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液流速为1.5 m L/min时,解吸效果最好,达93.2%;经纯化后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纯度为40.3%,达到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枳椇各部位(叶子、枝干、果梗、果渣、种子、种壳)总黄酮的含量,获得了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采用盐酸-镁粉法、三氯化铝法、醋酸铅法对枳椇各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定性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经Al Cl3显色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正交法确定枳椇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枳椇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种子5.081 mg/g、枝干3.452 mg/g、种壳0.899 mg/g、果梗0.871 mg/g、果渣0.835 mg/g,其中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314 mg/g。经过正交试验分析,索氏提取法提取枳椇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50(g/m L),提取时间9 h,在该工艺条件下枳椇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4.8 mg/g。  相似文献   

14.
D301G树脂降低山楂汁中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G第1次对山楂汁中的有机酸和黄酮吸附后,对山楂汁中的总酸、黄酮和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树脂的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的比较,发现了有机酸和黄酮在再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经过D301G树脂第2次使用过程中山楂汁中有机酸和黄酮变化,得到使用不完全再生的树脂进行山楂汁降酸,可以达到降酸而保留黄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南、北高丛蓝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南、北高丛蓝莓引种上海后,品质及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差异。以上海地区主栽的5个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花青苷、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assay)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布里吉他’(Brigitta)的果形最大,达2.87 g;‘奥尼尔’(O’Neal)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3.44%;可滴定酸含量较低,酸固较高,果实风味浓郁;‘蓝丰’(Blue crop)酸固比最高,为11.8。蓝莓果实总黄酮、花色苷的测定中,‘埃利奥特’(Elliott)的花青苷及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同时DPPH和FRAP的测定值也最高。测定结果均反映出引种上海后,‘奥尼尔’(O’Neal)品质最好,适合做鲜食品种;‘埃利奥特’(Elliott)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合做保健品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6.
查尔酮是植物体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花色形成、育性及抵抗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粉葛与野葛中总黄酮的含量和葛根素的含量差异较大,而查尔酮合成酶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中的首个关键酶。为了研究野葛与粉葛中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是否存在差异性,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野葛CH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粉葛中克隆CHS基因,对其进行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结构及亚细胞定位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到粉葛CHS基因,将其命名为PtCHS,该基因cDNA序列长1187 bp,包含一个长1179 bp完整的ORF框,推导编码38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8 kD,理论等电点为5.96,无跨膜结构域,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同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蛋白位于细胞质;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发现,粉葛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PtCHS)所编码的氨基酸与已报道的野葛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大豆、赤豆、菜豆及木豆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5%以上;蛋白互作预测分析得出,CHS与CHI、C4H及REDUCTASE发生互作的可能性较大;用PtCHS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重组子pBI121-PtCHS,为葛根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通过静态、动态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原花青素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XDA-8是纯化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最优树脂,吸附率为63.41%,解吸率为78.98%。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4 BV/h、上样浓度4 m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4 BV/h。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纯度由5.25%提高到12.10%。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38、0.3699 μg/mL,清除能力强于Vc。因此,XDA-8树脂纯化法简单、高效,可用于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且紫苏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藜麦苗生长过程中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藜麦苗这一新型苗菜产品的开发,以筛选的高黄酮(0.72mg/g)、高多酚(1.97mg/g)藜麦种子(YY22)为材料,对藜麦苗生长14~48d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苗初期生长较为缓慢,约20d后生长加快,藜麦苗株高在第48天达37.37cm;藜麦苗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在生长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种子中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呈动态变化,在第48天时最低,各生长时期的皂苷含量均较种子的低;藜麦苗抗氧化活性随生长进程降低,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48d时,藜麦苗生物产量高,品质较为鲜嫩,总黄酮(3.19mg/g)和总多酚(4.36mg/g)较高,具备一定的DPPH和ABTS清除活性,总皂苷含量(2.28mg/g)较低,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