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刘凯  穆月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159-164
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点,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和联动性。运用E-GARCH模型、BEKK-GARCH模型和DCC-GARCH模型系统地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对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大豆期货价格联动性较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受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大,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受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小,因此中、美期货价格间的联动性可以归结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依附于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甘肃省大豆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利用大豆区域试验数据,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出发,对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进行全面评估。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9个大豆品种在5个试验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中主成分值(IPCA1、IPCA2)占总变异平方和的95%;其中‘中黄318’属于高产稳产性品种,而‘陇黄3号’和‘铁丰31’虽然产量较高,但其稳定性中等,适合在特定区域栽培。在5个试验点中,凉州分辨力最强,镇原分辨力较弱。综合运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法,能够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各品种生产力、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以及在不同试验区域的分辨能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大豆类型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在借鉴吸收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水稻钟“模型和DSSAT3等模型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拟模型(SDSM)。经验正不同类型品种平均误差在1~2d内,与传统的积温法相比,其模拟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法对2015年山西省大豆区试中小店区14个大豆新品种(系)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荚粒数、百粒重、生育期与产量关联度高,关联系数依次排在前3位。  相似文献   

5.
叶柄夹角是影响植株高效受光态势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叶柄夹角实现大豆株型改良,对大豆产量提高非常重要。大豆叶柄夹角为数量性状,目前大多数研究处于QTL定位阶段,已报道的控制叶柄夹角GmILPA1基因也是从突变体中克隆得到,因此亟须发掘更多调控基因及优异等位变异,以促进大豆叶柄夹角调控机制的解析及育种利用。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海南、北京种植783份和690份大豆种质资源并调查叶柄夹角表型,通过分布于大豆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叶柄夹角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位叶柄夹角呈现正态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遗传特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统计到325个与叶柄夹角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在顶部节位关联到51个SNP位点,中部节位关联到230个SNP位点,底部节位关联到10个SNPs位点, 3个节位的平均值关联到34个SNP位点。显著位点LDblock进一步分析得到3个候选基因,第1个是生长素类调节蛋白相关的基因Glyma.05G059700,在茎尖分生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第2个是生长素反应因子(AFR)类蛋白相关基因Glyma.06G076900,在叶片和茎尖分生组织中高表...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养分吸收机制模型对作物根系磷吸收模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玉米和大豆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获取15个与土壤、根形态、根生理和水分相关的模型参数,采用NST 3.0软件对玉米和大豆地上磷吸收进行模型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玉米和大豆磷吸收模拟值呈现指数曲线增长的趋势。在45 d的培养期间,玉米具有比大豆更高的磷吸收。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NS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对土壤磷的吸收,但对大豆磷吸收的模拟值偏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磷吸收模拟值和实测值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模拟磷吸收解释了实测磷吸收70.22%的信息,说明模拟的磷吸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2个种类的磷吸收。总体来说,NS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玉米和大豆的磷吸收。  相似文献   

7.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量与后期的籽粒产量存在紧密联系,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中的1142 SNP在2年环境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基因组中与生物量及产量组分显著关联的SNP。结果表明:(1)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在自然群体中存在广泛的表型及遗传变异,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生物量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略高于与百粒重;(2)两年环境下共检测到41、56和29个SNP分别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显著关联,其中仅有6、19和1个SNP在2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3)共检测到15个SNP同时控制2个或2个以上性状,其中位于第19染色体上的BARC-029051-06057位点被检测到同时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3个性状显著关联,表明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同时也解释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原因;(4)鉴定到的多个SNP与先前我们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多个环境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定位结果共位。这些显著关联SNP位点的鉴定,有助于理解生物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从而促进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有利基因,实现未来大豆高产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北方大豆是很常见的农作物,是最有营养、最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豆类植物,尤其是高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土壤适应性,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复杂环境,所以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大豆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世友  喻德跃 《作物学报》2007,33(5):744-750
利用来自波高×南农94-156的151个RI家系检测与4个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累积量、净增量)有关的QTL,并分析其与籽粒产量、表观生物学产量和表观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叶绿素累积量有关的QTL位于D1a+Q、F、G、H、L和M连锁群上,每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23.4%。V6和R2期没有检测到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而在R4期检测到4个在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qccF.1、qccG.2、qccH.1和qccM.1),R6期仅检测到1个QTL(qccH.1)在2个年份均表达,该QTL在R4也表达。与叶绿素含量净增量有关的QTL位于B2和L连锁群上,在V6-R2时期没有检测到与叶绿素净增量有关的QTL,在B2和L连锁群上的两个QTL(qccB2-1.1和qccL.1)在R2-R4和R4-R6时期均表达,qccB2-1.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4%~9.8%,而qccL.1所解释表型变异达29.5%~31.3%。但这两个QTL在R2-R4和R4-R6时期表达的性质不同,且与2年均表达的籽粒产量QTL共位。这印证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间存在的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QTL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8,34(12):2059-2069
利用85个SSR标记,对大豆育成品种群体(190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在检测群体结构基础上搜索连锁不平衡位点,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对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 在公共图谱上共线性或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均广泛存在连锁不平衡(LD),但不平衡程度D′>0.5的组合数只占总位点组合的1.71%,共线位点D′值随遗传距离衰减较快;(2) 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育成品种群体由7个亚群体组成,矫正后全群体共有45个位点累计136个位点(次)与11个大豆农艺性状QTL关联,其中22个位点(次)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相重,有43个位点(次) 2年重复出现;(3) 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或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4) 育成品种群体关联位点与地方品种群体和野生群体只有少数相同,群体间育种性状的遗传结构有相当大差异;(5) 发掘出农艺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包括增效最大的产量等位变异Satt347-300 (+932 kg hm-2,中豆26),生物量等位变异Satt365-294(+3 123 kg hm-2,黄毛豆),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Be475343-198 (+0.41%,淮豆4号),脂肪含量等位变异Satt150-273 (+2.32%,科丰15)等。在此基础上作了设计育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AMMI模型的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产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69-74
为了解黄淮海夏大豆国家区试中各品种丰产性、 稳产性以及各试点鉴别力, 推动该地区大豆育种和推广工作, 利用 AMMI模型对 17个品种 (系) 在 8个试点的大豆产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g)、 试点(E), 品种×试点(g×E)互作、 交互效应主成份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丰产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SFy0803’ 、‘中黄 37’ 、‘沧豆 11’ , 稳定性前 3位品种依次为 :‘邯豆 5号’ 、‘沧豆 11’ 、‘中作 J8032’ ,试点鉴别力前 3位依次为: 临猗、 临汾、 潍坊。试点的稳定性参数与经纬度、 生育期内平均气温、 降水、 日照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外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历史和现状。主要分析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加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F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禄  陈宛妹 《作物学报》1995,21(2):176-180
应用增广NCII设计,对黄淮海流域的9个夏大豆高产品种(系)F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株粒数、百粒重、光合强度、气孔导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荚数、单株粒重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枝数具有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和一定的显性度。文中并分析了增、减效等位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遗传模型分析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高蛋白大豆最优施肥模式组合,获得高蛋白大豆最佳经济效益。以高蛋白大豆‘冀豆12’为供试材料,对氮、磷、钾三因素分别设置3个处理,以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为自变量,以相应大豆经济效益为依变量,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高蛋白大豆经济效益预测模型方程,并对各项进行显著性(F)检验。结果表明:钾磷肥只有在氮肥达到一定水平(60~90 kg/hm2)才能更好的发挥肥效作用;施钾量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大豆经济效益值的增加;在施磷量50~110 kg/hm2水平间,大豆经济效益值与施磷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经F检验,氮肥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其次为磷,钾效应最小。方差估计值$hat{σ}$=134.5508,预报高蛋白大豆每公顷经济效益$hat{W}$的95%的置信区间为$hat{W}$±1.96s=W±263.7196,预测效果较好;模型拟合下氮钾磷施用分别为54.67,62.38,140 kg/hm2,大豆经济效益最高,为13276.13元/hm2。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模型对预测多因素施肥水平下高蛋白大豆经济效益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WOFOST模型探究不同程度的增温及干旱胁迫对黑龙江海伦地区大豆生长的影响,为当地大豆种植提供帮助。以海伦综合试验站的大豆生产数据为分析材料,用本地化处理后的WOFOST模型分别进行增温及干旱胁迫模拟,测得不同胁迫条件下大豆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在1℃~3℃的增温胁迫下大豆的生育期明显缩短,叶面积指数随着胁迫的增加不断减小,且产量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降低,增温3℃的情况下穗重产量下降11.01%,总重产量下降13.72%。在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下,大豆的生育期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叶面积指数有显著的下降,且产量受干旱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重旱胁迫下穗部的减产率达13.26%。本研究从作物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增温及干旱对海伦地区大豆的生长影响,对大豆防灾减灾、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Measurements of infiltrability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soybean vegetation period in three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on an Oxisol, with the aim of estimating relative erosion susceptibility. The tillage systems studied were conventional tillage (disc plow), minimum tillage (chisel plow) and no-tillage. Infiltration was determ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infall applied with a portable rainfall simulator and runoff collected from mini-plots.
During all growth stages of the soybeans, infiltrability under no-tillage was higher than under conventional tillage. Minimum tillage took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Lowest overall infiltr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highest relative erosion susceptibi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early growth stage after planting, in a wet year, when the degree of soil cover was also lowest. Infiltrability was mainly affected by degree of surface seal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natural rainfall energy the soil surface had received prior to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degree of soil cover.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alculated sum of erosivity indices one month before measurement and the total infiltration. Differences in bulk density and macroporosity had hardly any effect on infiltrability.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no-tillage in controlling erosion observed in Brazil can thus be explained by the higher degree of soil cover 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tillage systems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74—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大豆产量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和大豆产量时序变化特征。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引入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构建受灾比率,以1998年为节点,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8年和1999—2016年2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存在负面影响;无论是受灾范围还是受灾强度,干旱都是第1阶段(1982—1998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第2阶段(1999—2016年)洪涝灾害对灾害范围影响大,风雹对受灾强度影响大。第1阶段(1982—1998年)是大豆受灾严重的时期,4类灾害对大豆的总产和单产的影响都很大。在第2阶段(1999—2016年),4类灾害对大豆单产的影响大于对总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琪  杨艳涛  安岩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3):151-157
本文通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0省(直辖市、自治区)玉米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分析研究阶段内中国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空间差异及玉米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冗余情况,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关键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提升较小,其主要依赖于规模效率的增加;中国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其中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湖北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均存在产出不足或投入冗余现象;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及地区差异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3点建议,第一培育新型技术人才,加强玉米发展动力;第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减缓自然灾害冲击;第三落实结构调整政策,开展规模适度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旱区大豆光合性能、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汾豆78号’为试材,化肥比例配施(N、NPK、2NPK)、化肥有机肥配施(NPK-O)、化肥生物菌肥配施(NPK-B)及露地施氮对照6个模式处理,解析叶片光合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2NPK、NPK-O和NPK-B模式大豆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速率提升1.8%~5.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8%~19.3%;(2)NPK、NPK-O和NPK-B模式显著提升大豆结荚期茎、叶生物量19.9%~46.3%;(3)NPK、2NPK和NPK-B有效调控豆荚、籽粒间生物量转化,显著提升粒荚比、收获指数11.9%和19.6%;(4)化肥优化配施模式大豆产量平均增幅34.0%,而NPK-O平均增幅41.3%,NPK-B平均增幅36.8%。总之,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具备优化土壤水肥环境,有效调节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和生物量分配,保证旱地大豆产量稳定提升的根本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