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色素的种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素是影响食品感官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的颜色给消费者视觉以第一印象。天然的杨梅、柑橘、葡萄等水果的固有特性颜色,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能增进食欲。天然食品的颜色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影响,有时会失去其天然色泽,使人产生食品变质的错觉,商品价值大大降低。为了使食品的外观色泽均匀一致,就必须利用各种食用色素来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仙居是中国杨梅之乡,2009年杨梅总产量达到4.9×104t。介绍了仙居市场上杨梅鲜果低温贮藏保鲜技术及目前仙居杨梅产品的开发情况,同时建议加大杨梅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取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提高杨梅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佳果,其营养成分丰富,但由于杨梅果实无外皮包裹,且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因此杨梅保鲜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杨梅的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杨梅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杨梅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对临海杨梅种质资源圃的112个杨梅种质资源凋萎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抗病性研究,以期为杨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凋萎病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2个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病,其中29个杨梅种质表现高抗和抗病,占被调查种质的25.89%。杨梅属毛杨梅、蜡杨梅、矮杨梅和杨梅4个不同种间对凋萎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毛杨梅抗性较强,表现为高抗和抗病;杨梅种抗性次之,高抗、抗病占该种总数的25.23%;蜡杨梅耐病与中感各占50%;矮杨梅抗性最弱,表现高感。杨梅雌雄株对凋萎病的感病性也存在差异,雄株抗性表现整体优于雌株。  相似文献   

5.
广西野生杨梅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新华  李峰  潘鸿  潘介春  黄桂香 《种子》2007,26(2):64-66
通过对广西13个县野生杨梅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广西杨梅有3个种1个变型:杨梅、毛杨梅和青杨梅,其中青杨梅有1个变型——大叶青杨梅。分析和研究75份野生杨梅种的果实特性和经济价值,从中选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6个优良单株,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广西杨梅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叶面积累积的光温效应对于杨梅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10年1—6月的浙江省气象资料、野外物候观测资料及2010年室内杨梅的发育数据和杨梅大棚内的观测数据,建立以光温效应为尺度的杨梅果实发育模型,研究杨梅叶面积与杨梅果实生长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验证。利用模型对大棚内杨梅果实发育进程进行模拟,模型模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R2分别为0.03 cm、0.99,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杨梅果实的发育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留5、10、15、20片的情况下,杨梅发育速率与叶片数增加呈正相关,在保留25片叶时,发育速率较保留20片叶略有下降,适宜的叶面积是杨梅果实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为杨梅的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杨梅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杨梅是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果树,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在实际种植中也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好杨梅的科学化种植管理工作,实现杨梅生长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把握种植技术要点,可以有效确保杨梅产量和品质。褐斑病作为杨梅生长过程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害类型,会对杨梅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必须要将其作为重点管控内容,加强病害预防管理,为杨梅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本文结合杨梅种植实际,对其具体种植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褐斑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梅的营养保健和保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水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杨梅的果实、叶、仁、树皮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综述了杨梅的营养保健作用和保鲜技术,为杨梅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梅属共有60多个种,中国特有种6个。作为多年生常绿果树的杨梅以其果实的独特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广受国人青睐。且杨梅园林应用和药用价值兼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杨梅在中国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栽培管理养护和病害虫害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当年季度的产量。因此,本研究就杨梅栽培技术和基因组学两个方向,展开对杨梅生物学特性、主栽园艺品种、苗木栽植养护、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杨梅作为非豆科植物生物学特性中独有的固氮特性,影响果实产量最严重的凋萎病防治措施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对未来杨梅分子层面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展望,以期为杨梅种质资源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丁岙’杨梅(cv. ‘Dingao’)为试材,于2011年5月(杨梅果实发育期)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大棚内外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eaf)、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时对大棚内外‘丁岙’杨梅的叶片光响应、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棚内外杨梅Pn日变化都为双峰型曲线,大棚杨梅的CO2补偿点、饱和点以及净光合速率要大于大棚外杨梅;Pn与PAR、CO2浓度呈双曲线关系,与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leaf呈三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五种不同浓度的臭氧化空气处理新鲜东魁杨梅,研究对其0℃下贮藏15 d期间果实生理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化空气处理后的新鲜杨梅的呼吸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有效保持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VC)等营养成分,降低失重率,延缓了果实的后熟与衰老,延长了保鲜期。其中以10.70 mg/m3浓度的臭氧化空气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是杨梅产业大镇。在杨梅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管理粗放,产品档次低;保鲜时间短,不耐贮运和产后加工跟不上等。针对上述问题,具体分析了杨梅产业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产业政策优势等,并从市场定位、科技培训、品种布局和培育杨梅加工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杨梅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杨梅为主要原料,并复配胡萝卜、番茄,榨汁后对果蔬汁进行预处理,再添加多种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果蔬汁比例,复合饮料中杨梅汁所占比例为15%,胡萝卜汁与番茄汁各占7.5%,并通过试验确定了果蔬汁混合方式与最佳发酵液接种量,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液、嗜热链球菌发酵液、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添加量分别为2%、2%和5%。  相似文献   

14.
杨梅自发气调保鲜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3种气调保鲜箱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变化及对杨梅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0℃冷藏条件下,使用气调保鲜箱杨梅适宜贮藏时间为20天,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对照;气调箱-2效果最好。气调箱-2在贮藏6天时O2、CO2含量达到平衡;在贮藏12~15天时CO2含量达到峰值20.65%,O2含量接近2%,该环境条件有利于杨梅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汇川区2011年以来杨梅产业发展情况、取得成效、以及杨梅产业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汇川去杨梅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温度胁迫对杨梅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毅  叶文文  徐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161-166
本文利用液相氧电极研究低温(2℃和10℃)和高温(35℃和40℃)胁迫对荸荠和东魁两个杨梅品种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对照(25℃),并且随着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进一步降低;而呼吸速率则大于对照,并随着胁迫的加剧而升高。胁迫解除后,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本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的杨梅叶片在不同反应液温度下(2℃和10℃、35℃和40℃)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7.
To explore a safety method of freezing storage of human dermal papilla cells not influencing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enormous dermal papillae isolated newly were freezed with cryoprotective agent including dimathyl sulfoxide and storaged in liquid nitrogen after sinking gradually. At the 1 month, 2 month and 6 month after submersing in liquid nitrogen, the freezing dermal papillaes got revivfication after thawing, inoculated and raised in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The rate of dermal papillaes attaching to the wall and the cell growth behaviour were observed. Similar to that of islated newly, the rates of dermal papillaes attaching to the wall at 2 days after culture were 90 percents to 95 percents after freezing for 1 month, 2 months and 6 months. The dermal papillae also can culture for dermal papilla cell which exhibites a polygonal cellular morphology and a tendency to form pre-confluent multi-layered cluster after restored in liquid nitrogen. It was approximately 15 days to approach cell fusion in culture bottle.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freezing storage of human dermal papillaes has no side-effect i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s worth application in the series experiment of DPC .  相似文献   

18.
取泌香期成年麝鼠香囊腺或对非泌香期麝鼠进行人工诱导香腺发育后取材,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分离香囊腺上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初步培养。结果显示,用1mg/ml Ⅳ型胶原酶和0.25mg/ml胰蛋白酶分次于37℃下消化组织块5h和15min,可得到大量的分散单细胞用于原代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的DME/F12培养液为基础液,在培养液中添加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腺上皮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也可用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和复苏;体外传代培养到第5代的上皮细胞仍增殖旺盛,细胞内有丰富的脂滴,细胞分泌活动旺盛。提示,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麝鼠香囊腺上皮细胞,建立香囊腺干(前体)细胞系,进而用细胞工程方法大量生产人工麝鼠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