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贵刊96年第四期雪扬先生的文章《夕阳凝辉,其热犹炽》及所附图照,深受教育鼓舞。这里谈点粗浅体会,祈望指教。耐翁老先生的朴树桩景《寿而康》,以其独特的构思、独特的表现手法,把“自然之神”和“自我之神”融为一体,达到形具而神生。反复欣赏,回味无穷。该桩景的素材,原来只是一截布满伤痕瘤疤,首尾一样大小,既没有收缩过渡,又没有枝托,且与头部根基成45度角的干身。按常规要求,这是一块不具备桩景造型基本条件,既无“形”又无“用”的桩胚。但耐翁老先生却独具慧眼,独运匠心,从无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去年第十二期汪、仲二同志对沈连清雀梅桩景《翠云飞舞》和赵庆泉《乐水图》的评价,笔者感到有几处见解确实是“不成熟的”。①从《翠云飞舞》题名来看,二同志感到怎么也产生不了飞与舞的感受。其实该桩景的整体枝叶就有向中心聚拢的动态,那大小云片前后错落,上下相接,真有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之势。倒是《乐水图》由于配件不妥,缺少‘乐水’之味。试想,一位穿长袍的老者,反背着手痴呆呆地站在水边,这水对他到底有多大乐趣,恐怕很难说清楚。如果换上个渔翁或是几个顽童、放牛娃,那《乐水图》就有意思多了。  相似文献   

3.
一件树桩盆景作品质量好坏、层次高低不在它是否有配件,关键是作者能否在创作实践中针对赋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从内涵向纵深挖掘开发,适配则配,配则配之有理,不配则有不配的根据。因而,一个优秀作者不应该在配与不配件的束缚中去创作。许多桩景佳作,如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等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作品盆中有景,景外有情,极富感染力。还是这件作品。假如给老翁一张调令的话,虽仍不失为一盆  相似文献   

4.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一景二盆三几架”不仅是人们品评盆景的序列,同时也成了盆景品评的范围。然而,所谓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一景二盆”自然在盆景二字之内。那么几架,是否也应列在盆景品评的范围之内呢? 毫不否认,几架对于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关系很大。“精隽之盆栽,如不配合几座,则如同一个人衣冠齐整,而不穿鞋”(《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7.
看了贵刊1995年第四期《飞鸿集》中,《几点改进建议》和《值得研究》两篇文章及附图,我认为这样的学术交流,很有必要,对艺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想趁此机会,就这两件桩景造型,发表一下个人浅见,以求教于诸家。仲先生文章对《雀梅》桩景提出“令人有四平八稳的感觉。两边过分均衡,使主从关系明显淡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这件桩景缺点之所在。但从提示的改进图看来,又觉得不够令人满意。如图二,树冠修改后成左展右收状,虽然解决了“四平八稳,两边过分均衡”这一毛病,但新的问题随  相似文献   

8.
许多养景的同道买回的桩坯,有的没有带“根土”;吸收水分的毛细根有的干瘪脱落,有的枯死,所剩无几。这对成活影响很大。也有的将桩头栽植后不久,唯恐不长,急于施肥促其生长,常以腐殖质多的肥沃壤土栽培。殊不知,这种管理方法,只会导致新桩坯老根死亡新根不发,难以成活。据笔者实践经验,在此谈一点体会供参考。笔者莳养树桩,采用保温、保湿、保鲜、保气的蛭石作隔层栽培法,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管理简便,成活后生长快。先在盆中装入疏松肥沃的土壤,再上层铺蛭石,厚度根据桩头大小而  相似文献   

9.
仔细揣摩《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9期彩页上钱泽滨先生创作的《爱在深秋》刺柏桩景以后,有几点不同看法,希望钱先生及同好指正。笔者愚见,将左边的小刺柏与大刺柏合栽是不适宜的。我未见过该桩景实物,但从照片上看,左边倾出盆外的小刺柏的弧形主干刚好与盆沿的弧线连成一线,长跨度的弧连线破坏了原来的刚阳之美,这是配树与盆景搭配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水旱盆景是将两种不同的素材——树与石,经过穿插、拼合、组织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树石交融,表现出富于天然野趣、饱含诗情画意的一种“大景域”盆景表现形式。画面中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石,有景有情。  相似文献   

11.
《林冲夜奔》的初作,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三期。事隔一年零四个月,又发表了修改作。两相比较,足见作者在追求艺术中的苦心。但以修改作图版视之,似乎在盆景的背后,衬有一幅明月当空的挂图,对此,发点议论。一、盆景艺术不同于戏剧舞台。戏剧舞台可以借助布景来言明天时,地利,渲染情节,烘托气氛,显示出舞台美术特有的功能。盆景之所以是盆景,顾名思义即盆中之景,以盆外之景来补充盆内之景,实非盆景之本义。二、“林冲夜奔”是《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  相似文献   

12.
“曲、欹、疏”是人类生活的需要在现实桩景中,最多见的是曲、欹、疏创作手法的采用。作者如此表现,读者也如此欣赏,从而形成桩景的一大特色。人们为何对曲、欹、疏如此钟爱?我认为,曲与直(欹与正、疏与密也一样)是自然存在,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没有绝对的直和绝对的曲。只是有时直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盆枸杞桩景,已经培养了近二十年。按照惯例,每年立秋前后数日,进行摘叶、修枝、追施磷肥,半个月后萌发新芽。随着新枝生长,花叶齐发。待座果后,叶绿果红十分艳丽。入冬前,只要防止霜打,预先移置室内向阳处,经冬不凋,可以长期观赏。看了1988年第一期《中国花卉盆景》中“枸杞桩景不宜摘叶”的文章后,引起了好奇心。我抱着多掌握一些莳养经验的目的,做了一次不摘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榕桩盆景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由’99昆明世博会盆艺金奖获得者郑建明担任所长。该所先后完成了榕薯(人参榕)高速培育法、榕景根盘塑造法、枝干整枝快速插接法、瓜子叶片常年调控法和老树桩驯化培育等科研课题,实现了榕景技艺重大突破,有效地缩短了榕景的培育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榕景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榕景《风韵飘然》和福建茶《苍翠矫健》分别摘取了全国第四届花博会金奖、福建省第三届花博会特等奖和一等奖,首届海峡两岸花博会一等奖,并双双荣膺’99年昆明世博会金奖。为不断准动榕景制作技艺的进步与发展,该所已在短期内研究解决了“榕景无土栽培”和“开发榕景新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采掘的桩头制作桩景能否成功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要的是能否视桩头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地加工制作。通常情况下,凡能因势利导制作的桩景,其布局较合理,树相较自然,有生气和活力。卧干式枸骨桩景《英姿》(见32页照图),虽距出神入化的境界尚有一定距离,但在制作过程中确实作了不  相似文献   

16.
岭南树桩盆景,群众素来都称为古树。自然界的古树必然是形体高大的,故“大树形”就成为岭南桩景的主要特色。岭南地区的常见大树以榕树和红棉为代表,这类树遍布于村前村后,因此榕树和红棉树的古木形态就明显地从岭南桩景艺术形象中反映出来。常见的“大树形”岭南桩景,无论它是什么型式,也无论它的形象千变万化,但多少都带有古榕树的风姿。如描绘桩景的雄伟、浑厚情态,多取法于红棉的形象,故“大树形”有“古榕格”和“木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钱泽滨先生的盆景作品《榆》及其配文《力求以形传神——榆树桩景的创作经过与体会》(本刊97年第1期)和沈福加、曾宪烨两位先生就《榆》的争鸣文章(均发表于本刊今年第7期),笔者均一一拜读,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但作为盆景爱好者,愿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谬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教正。一、钱泽滨先生的《榆》可以说是一件瑕瑜互见的作品。既没达到作者所说的那样见形见神,形美神驰,颇具名山名松风格,也不像沈先生所说的那样几乎一无是处。就总体而言,该作品显得比较稚嫩,不像是历经十几  相似文献   

18.
中型桩景《伟岸如汉》(见图1)高75厘米,宽60厘米,基部粗15厘米。此作采用主干刚直的章法,利用原桩坯主干的粗度、力度,见机取势,因桩造型。枝条处理,以刚为主。经四年养护、造型,现在已基本成型。此榔榆生坯于91年4月觅到,当时的桩坯立根过长,主干基部右侧长一粗分枝,左侧上部又长一粗分枝,形态不甚理想(图2)。经锯截后,此桩才脱衣换锦,一改原来面貌,呈现出粗壮有劲的直干大树型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刘传刚的盆景作品,结构严谨,线条舒展,形态自然,于雄奇壮丽中透出一种独特的秀气,给人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阅尽人间春色》是一件较为成功的博兰桩景,该作曾获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桂林全国盆景展一等奖。此桩高106厘米,主干粗壮向右侧几近呈直角拐弯后又折上,线条硬朗有劲,颇具力度。主干左侧下部又搭伸出二细枝连成一枝向上。此枝纤弱细巧,清灵空秀,与主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施德勇、黄明铭报道: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花卉专业户汤天平,曾于1986年在我刊11期《商品信息》专栏刊出“待销花卉、桩景”广告后,由于信息传播广阔,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单纷纷寄到,截止到88年2月共销售红(?)木、南天竹、紫竹、紫薇、鱼鳞木桩景等总金额高达25000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